有小有大都實用,戶外硬核工具分享

2020-08-19     彬彬這廂有禮了

原標題:有小有大都實用,戶外硬核工具分享

大家好喲,我是小彬彬~

前言

立秋了,以為夏天要過去了,魔都才迎來連續的高溫天氣。不過,適合戶外游的秋天也不遠了!說到戶外游,是筆者最喜歡的休閒項目之一,和家人朋友一起在公園搭個帳篷,聽著音樂,聊天吃東西,欣賞著美景,好不愜意。今天和大家分享幾樣適合戶外用的工具,都是筆者自用的,體積有大有小,可能有些硬核,但絕對是實用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先來個最小的:漢道銅把馬氏革小刀

當指紋鎖和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大人的腰間總是別著一大串鑰匙。這一大串鑰匙裡邊,一般都會有一把小刀。我見過用的最厲害的一把小刀,刀刃高度只有原來的一半了,也不知道這位大叔平時用這小刀幹嘛。但記憶最深刻的,是爺爺手中的小刀,黃銅刀柄,手工錘打的刀刃,雖然做工不是那麼精緻,卻似乎鋒利到可以切割一切硬物。

放在現在,隨身帶一把便攜好用的小刀,還是非常實用的,包裹開個箱、削個水果,信手拈來。這也是為什麼類似瑞士軍刀的小刀最近這麼流行的原因。結合兒時的懷舊記憶,我最近也入手了兩三把特別好玩兒且精緻的小刀,品牌是漢道,正宗的國貨。

包裝盒很簡單,打開之後扔掉塑料袋,就能看到漢道小刀的本體了。看到銅色的刀柄,大家也能猜到這三把小刀刀柄的材質是黃銅。黃銅是一種非常有質感的金屬,用久之後會很有故事感。我個人很喜歡黃銅的材質。所以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銅製品。說回三把小刀,厚度都差不多,雖然體積很小,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刀柄上有「漢道」兩個漢字logo。把小刀打開,就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刀刃了。刃材是大馬士革鋼。關於大馬士革鋼是何物,大家可以度娘,在此不再展開。大馬士革鋼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刀刃表面會有非常獨特好看的花紋。這種有點像指紋或者等高線的花紋,並不是裝飾性的刻上去的,而是在鋼材鑄造過程中層疊而產生的

在這三把刀裡邊,長得最有個性的就是像剃刀一樣的匠小刀了,很像舊時用來剃鬍子和頭髮的剃刀。當然體積並沒有那麼大,只是樣子很可愛呀!而且的確非常鋒利。

匠小刀有兩個特別之處,一個是刀尖的角度特別大,達到了120°。另外一個,就是刀刃打開的角度很大,可以形成一個直角,相當於打開了270°。所以這把匠小刀的使用得特別小心注意。

尖刃這把卸嶺小刀是我比較喜歡的。它的優勢在於刀尖的角度非常小,才55°,比較適合正向角度的插刺,就像刺刀一樣。關鍵刀鋒也很鋒利,所以算是一把比較全能的小刀。但是不帶自鎖裝置,使用的時候也特別得注意角度。你看,插進土裡、木頭裡、樹幹里都完全不是問題,非常的鋒利。

第三把也就是尋小刀,是我的最愛。為什麼說最愛呢?因為它兼顧了安全性和實用性。尋小刀是帶有壓力鎖扣的,有三個檔位,摳出來需要一定的力氣。所以刀鋒的角度相對比較固定。在當做刺刀來用的時候會更為牢固,不太容易彎折。而且整個刀面比較寬,看著有一點mini屠龍刀的感覺。真的是愛不釋手啊!所以現在背在我鑰匙串上的也只有這把尋小刀。

二、再來把小而強大的:三刃木多功能軍刀

這麼多年入手過不少摺疊軍刀,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瑞士軍刀某牌子,也當做禮品送過很多朋友。個人還是很喜歡軍刀的,感覺像是一種情懷的存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國產牌子三刃木,使用下來個人覺得質量非常不錯,對比國外品牌絲毫不差 。

包裝盒就很有創意,有一個金屬收納盒,外形設計不錯。不管自用還是送禮都拿得出手,而且平時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收納起來。整個軍刀體積不算小,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手機還有耳機,厚度是相當厚,畢竟是六層。軍刀的黑色防滑手柄,可以看到有點類似碳纖維的圖案,沒錯,手柄外層是碳纖層,在G10材料的基礎上加了碳纖維,手感更好,也更為耐用結實。

這把三刃木的多功能軍刀一共有六層,每一層都打開來,仔細數數功能,一共有21種。當然,因為功能實在太多,就不一一介紹了,主要的有小刀、鋸子、工具鉗、剪刀、雙面鋼矬、紅酒開瓶器等等,都非常的實用。比如晚上和哥們吃宵夜,開個啤酒很方便。這把軍刀給筆者重要的感覺就是每一種功能用料都很厚實,設計都非常良心。全部打開來,可以看到軍刀內部的每一層鋼材都比較厚實,一點沒有某些軍刀脆弱的感覺。

就日常而言,使用最多的還是小刀。小刀的材料是瑞典進口的山特維克鋼材12C27,刀刃摸著確實非常鋒利。看商品介紹,防鏽性不錯,鏡面刀片是做了鏡面處理,看著更有質感。而且表面上的刻字非常清晰,軍刀型號、鋼材型號也刻在刀上,顯得更正式有bigger。

二十幾咎種功能慢慢摸索起來,還挺好玩的。其中這個小的工具鉗,是筆者在所有用過的軍刀裡邊感覺質量用料最好的一個了。然後有很多小功能都隱藏的很好,比如說小夾子,質量也很棒,另外還有一個鋼錐,可以擊碎汽車玻璃,在某些危急時刻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

三、最後來個大的:戰術棍

很多電影都有汽車掉進水裡,然後車主被「海神」帶走的故事,貌似還有類似的娛樂綜藝片。其實想想蠻恐怖的,掉進水裡被困在車內,車外水壓很大,無法打開車門,最後窒息...

所以很多朋友都準備有破窗逃生的工具,某寶網上有很多類似的小玩意兒,很便宜。漢道戰術棍最底下一節就是尖尖的類似原子筆頭一樣的破窗工具,也就是尖錘,非常尖銳堅固,破窗應該沒問題。不過筆者沒試過,畢竟車窗不便宜呀!再說,如果真的用上了,那說明發生意外了,然後我...就在天堂寫文了。

小時候對指南針很感興趣,因為不知道地球磁場的原理,總覺得不管怎麼變換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非常神奇。漢道戰術棍最末端位置就有一個簡易的指北針,把玩了一下,指向還是比較準確的,暫時還沒有消磁。有點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水裡氣泡有點大。

在很多野外生存的綜藝節目裡邊,必定會有捕魚這麼一個節目安排。相對於跑在地上的野生動物而言,魚的數量還算比較多的,捕捉也比較容易一些。漢道戰術棍有一把魚叉,倒v字型,而且上面是刀刃,背部是鋸齒刃,還有開瓶器功能。如果水裡真有很大一條魚,河水並不是很深的話,捕魚應該不是什麼難題。

前面說到捕魚,那魚怎麼吃呢?雖然可以生吃,但,如果有烤魚的話,那最好不過了哈哈。讓我想起西雙版納的烤羅非魚,那個香啊。在野外生存或者戶外探險,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火。就人類進化史而言,對火的利用簡直就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漢道戰術棍最前端把尖尾椎卸了之後,裡邊就是打火棒和哨子。除了打火棒也就是鎂條之外,偶爾還是能用上求生口哨的,比如呼叫隊友。

話說這根打火棒真是好用啊,用刀背輕輕一刮,就能劃出很多火星。就火花的量而言,個人覺得前面放一堆乾草或報紙,還是很容易生火的。但是鎂條畢竟有限,筆者就不多玩了,保存實力,萬一用上了呢。

作為一把專業的戰術棍怎能沒有刀呢?這把刀看上去還是有點兇狠呀!刀刃大概七八公分,刀背是鋸齒,也可以鋸木頭。試著削了一下小木棍,鋒利是相當鋒利,在戶外或者野外露營的時候還是相當有用的,甚至像電影裡邊一樣做一個陷阱捕野豬,也不是不可能啊。

還有這個像魚叉一樣的冰錐,可以在雪地環境裡邊協助行走,或者是搞點冰塊放進啤酒里喝,哈哈。露營的時候,女兒直接拿它當鏟子來挖土了,筆者也是醉了,沾上了好多泥巴,只能用水沖洗。話說戰術棍防水做得不錯,節骨眼都有防水膠條。

刀刃和魚叉都可以接上一節,作為獨立的工具使用,拿在手裡有點像雙刀忍者的感覺。

總結

以上就是筆者自用的幾樣戶外硬核工具,推薦給大家,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點有用的參考!

謝謝大家閱讀,祝君生活愉快!遊玩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PS8CHQBd8y1i3sJWw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