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和兒女:跪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真相?

2019-09-25     老家許昌



媽和兒女:跪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真相?‖老家許昌

文‖劉戰軍

愛情是什麼?依照網上的解釋,愛情是指兩個人之間相愛的感情、情誼;也指愛的感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簡單理解為,因對某些事物的喜愛所產生的情愫。愛情有愛情情感、願望、慾望等,以及愛情倫理關係和愛情承諾關係。

其實,被人神話、升華和美化的愛情不過是婚姻的附屬品,男女交流過程中延伸的情感,是約束、責任、擔當,是瑣碎的穿衣吃飯生兒育女,也是男女婚姻後賴以消耗時間、共同走向衰老的情感保障。

就這麼簡單,不神秘、不偉大也不高尚。如果你婚後不遵循「因為愛」而約定俗成這些規則,婚姻就會不牢靠,生活就會雞飛狗跳,老來也就無所依靠。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結婚便沒了愛情,只有親情和責任。彼此約束自己,以便長相廝守。這樣的說法無可無不可。

給大家講個故事。


大概是2013年,某一天,我接到許昌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孫理彬的電話,說他們科室來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來看眼疾。來的時候只帶了進城的路費,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也沒有帶飯錢,更別說看病的錢了。老人很可憐,看我能不能介入下,幫幫她。

那些年我極喜歡做公益,也經常為弱者、病者奮筆疾書,與人鼓與呼。這次也不例外。我放下電話,就直奔市人民醫院眼科。

在眼科診室,我見到了孫主任說的這位老人。

從身份證上看,眼前這位老人八十多歲了,視力不是太好,手和頭都不停地輕微抖動,說話也不是很清晰。在我的耐心細問下,老人斷斷續續和我講了她的「遭遇」:她膝下一女兩子,女兒已經出嫁,大兒子已經結婚,在家務農,二兒子過繼到許昌城西郊區一戶人家中,也已成家。老人現在孤居。

老人說:「老了,幹不成了,端碗飯都是問題。孩子們也不管我。沒錢花沒飯吃。」說著說著,老人就有點哽咽起來。

我最看不得老者受欺負,尤其是不孝兒做出的忤逆行為。聽了老人的哭訴,我當即決定要管管這件事。

我留了老人的聯繫方式,孫主任給老人拿了些治療眼疾的藥,又湊了路費和飯錢給老人,把老人送回了家裡。

我聯繫了幾家媒體,其中包括河南電視台民生頻道的一位記者,我們一道開車來到老人的住處——許昌縣(現在叫建安區)一個偏僻的鄉下。

我們來到村裡,先到村委聯繫了村支書。村支書一聽我們是媒體記者,很是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當得知我們是來幫助那個老人調解家庭矛盾的時候,便開始唉聲嘆氣。

村支書道:「這樣吧,我給你聯繫下這個老人丈夫的弟弟吧。」我們說「好」。

不大一會兒,老人丈夫的弟弟就來到了我們跟前。應我們的要求,他給我們講述了需要救助的這個老人的現狀。

他說:「她是俺嫂子,俺哥也死了,我也不嫌丑了,給你們說吧。俺嫂子年輕的時候,跟跟這個跟跟那個。附近莊上的光棍漢,誰家條件好,有好吃的,她就去人家家裡住段時間,沒地方住了再回來跟俺哥過日子。俺哥老實,也管不了她。」


「俺哥家仨孩子,老二孩兒不大就外出流浪,在許昌那裡被一家沒兒子的好心人收養,後來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老大孩兒也是老實過頭了,娶過一媳婦,被他媽搗騰散了。四五十了才又找了個智力有問題的女人,也算是成了個家。閨女也出門了,常常回來看她娘,給錢給吃的給穿的。孩子們沒說不管他媽。」

說到這裡,老人丈夫的弟弟蹲在那裡點了支煙抽了起來。

這個間隙,村裡其他來看熱鬧的鄉鄰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了這個老人的「故事」,說她心可毒,「她要是噁心誰了,就買些黃表紙寫上人家的名字在大街里給人家燒紙錢,邊燒紙錢還邊喊人家的名字。她年紀大了,誰跟她一般見識?」還有村民說:「她家的牆邊給挖了一條溝,村裡的路本來就窄,不小心架子車就會掉溝里,拉出來可麻煩了。」

聽著鄉鄰們的說道,我們一行人基本了解了老人在村裡的為人,以及年輕時的荒唐行為。

但既然來了,也不能半途而廢吧。我們就和村支書以及老人丈夫的弟弟商量,說想見見老人和她的兒子。村支書他們同意了我們的要求,和我們一道去了老人家裡。

老人家裡很破敗,屋裡昏暗潮濕。

老人一見到我和村支書,臉色就不大好看起來,用一種怨恨、甚至是怨毒的那種眼神和表情看著我們。

我和老人簡單進行了溝通,她也願意和我們一道去見見在村裡的大兒子。

當我們來到她大兒子家門口的時候,老人就如演員一般,突然就嚎啕大哭起來,並「撲通」一聲跪在了大兒子的大門口,一邊磕頭一邊喊著她兒子的名字。

老人跪著的地方說是大門口,其實是泥巴做的院牆的一個豁口,幾根木棍紮成的籬笆門。

老人的大兒子在家。當聽到老娘在他家門口嚎啕大哭的時候,他隔窗說了幾句話:「媽,你是不是把我禍攪得過不成日子才甘心呀。」

見大兒子不出來,老人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表情不再悲傷悲痛,自行站了起來看著我們一干人。

我看著這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臉色轉換就跟翻紙一樣快,心裡就有了其他想法。

送老人回家後,我們問老人要了她二兒子在許昌城郊的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回到許昌,我們一行人見到了老人的二兒子。


老人的二兒子也是老實本分過日子的平常人,也有孝道倫常這個概念。他聽了我們的來意後,一邊抽著煙一邊說道:「我哥第一次結婚,俺媽給他搗騰散了,這半百了才找了個不全精的女人,好歹有人給他燒口熱飯,就這,俺媽隔三差五去罵幾句,俺哥也是沒法。我這裡也沒少給俺媽錢,俺哥俺姐也給錢給糧食,都沒說不管她,可是……」

說到這裡,老人的二兒子似乎有難言之隱。

這個老人的事,最後不了了之。我也不便往下再說,畢竟老人年紀大了,為著維護她那點可憐的尊嚴,有些話也不便往下繼續說。

之所以說這樣一個似乎和愛情沒多大關係的故事,我是想透過這個故事,來說明人生路上一個很顯見的道理: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沒有責任和擔當就沒有好的未來。

如果這個老人在婚姻存續期內,有基本的道德意識,生育兒女,也做到養育兒女的責任,就不至於讓她的二兒子自小就流浪他鄉被人收養;如果她有基本的婦道婦德,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我想,她現在的處境決不至此。

婚姻可以沒有愛情,但要有責任和約束。

【作者簡介】劉戰軍,當過兵,寫過書,做過媒體發行,熱愛老家許昌。恍然半生流過汗,一路走來不後悔。如今痴迷網絡,盡情揮灑文字夢,乃自由撰稿人一枚。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r5Z20BJleJMoPMBE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