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本月3日美國一列運載有毒化學品的列車在俄亥俄州東部脫軌,隨後現場出現大火。令人意外的是這條消息在起初居然沒有任何關注度,也沒有登上熱搜。事發次日俄亥俄當地只有一些簡訊報道稱,在前一天確實有一輛脫軌後引發大火,導致「少量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泄漏」,警方將會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說明此事。當時美媒熱炒的「中國氣球事件」幾乎奪走了所有的目光,鮮有報道火車脫軌事件。
消息提到,直到12日左右事發地俄亥俄州的環境狀況已經出現了「災難性危機」後,各大媒體開始注意到此事。由於事發當天附近的上千名居民已經被全部轉移,有人重返現場後發現附近數十公里外的動物都已經出現咳嗽、腹瀉、流淚、無食慾等中毒症狀,才意識到了危機的嚴重性。隨即又有知情人士披露8日當天記者埃文·蘭伯特在報道此事時遭遇政府逮捕,美方則表示逮捕這名記者的原因是「強闖新聞發布會並威脅到政府人員的安全」,並非是為了封鎖消息源。
隨著關注度的升高,美媒和民間調查人士很快發現政府說辭中的兩個很大的出入。其一是在美方政府的說法中火車因為脫軌引發大火,繼而造成有毒氣體不受控制地泄漏,當地警方趕到處理;2月13日現場附近的監控視頻則顯示,這列火車在正常行駛時已經發生了火情,此時距離政府所說的脫軌地點還有32公里。所以事情很可能是運輸途中已經發生氣體泄漏後續人為製造了脫軌現象,毒氣所影響的範圍也比公布的大很多。
其二是根本不存在所謂「少量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泄漏」,現場曝光圖片顯示在20節裝載有毒物質的車廂中一半已經脫軌,包括5節運載壓縮氯乙烯的車廂已經處於極度不穩定和破損狀態,隨後所有毒霧都被應急部門釋放和點燃,現場曾出現巨大的「蘑菇雲」黑霧籠罩了很多地區。所以事故的責任方和嚴重性這兩個關鍵因素上都出現了誤導,環境保護人士表示如果按照事情發生的真實程度報道的話,這將會是車諾比事故後的又一大環境危機,而絕非當地宣傳的「一場小小的意外」。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事故發生後沒有繼續擴大和發酵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很多觀點認為美國各大媒體也加入了「降熱度」的計劃中,導致泄漏事故的新聞源幾乎被封鎖,網絡上也在進行各種限流,很多美國人至今仍認為只是一次「小事故」。對此有評論稱:「可以想像如果事故發生在中國或者俄羅斯,美國各大媒體將會聯合英國、加拿大和其他歐洲國家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輪播;在這件事西方對環境問題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但現在事發地是美國俄亥俄州,一切都又變得正常起來,就像他們無視日本排放核廢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