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阻撓中美人文交流這個鍋,美國甩不出去

2024-06-27     環球網

中國赴美留學生遭受美方無端滋擾、盤查、遣返,相關事件被中外媒體持續曝光,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近日美國外交系統的兩名高官相繼做了回應,但說的話看起來又自相矛盾。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接受採訪時,否認上述指控,稱美國在2023年向中國公民簽發了約10.5萬個新學生簽證,「99%以上的學生簽證持有者都能順利通過移民局的審核」。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卻公開承認美國大學正在限制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他還表示希望中國留學生多來美學習人文社科而非「物理」。

伯恩斯和坎貝爾,外界應該相信誰?應該選擇相信事實。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時被關「小黑屋」審訊、電腦被扣、手機遭翻查,「感覺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在美求學受到歧視性對待,被監視、防範、調查甚至遭起訴,種種遭遇不單單有來自中國方面的曝光,英國《衛報》、法新社、《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外媒均有報道。路透社就援引一些西方學術界和民間人士的觀點稱,「美中關係惡化以及對美國技術被竊的擔憂破壞了科學合作,還使中國學生受到無端懷疑」。

伯恩斯列了一堆數據來說明美國大使館和移民局在對待中國留學生方面的「暢通無阻」,只是「偶爾出錯」。他還倒打一耙,宣稱是中方讓中國學生更難赴美讀大學。他這種說法甚至連美政府的「喉舌」——「美國之音」都不支持,這家媒體在報道中引述一名美國學者的話,稱美國海關相對伯恩斯所在的國務院系統更有「調查權和經驗」,海關人員可能會發現「國務院遺漏的東西」。實際上,這些所謂「遺漏的東西」,有一部分極其荒誕,包括一名中國留學生因為在社交軟體里聊了烏克蘭危機的話題就被美方懷疑「與華格納組織有勾結」。而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黑箱操作」,留學生自始至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受調查,也不清楚為什麼遭遣返。

所謂「小黑屋」原本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的接待室,現在卻成為美國安全情報部門和公務人員歧視及騷擾他國赴美人員的審訊室,美國保護主義的一個具象化的標誌。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包括印度留學生,都有在「小黑屋」被刁難的經歷,而中國留學生尤甚。人們提到「小黑屋」,就想到那個對外不友好的美國,形成了「寒蟬效應」。更不用說,「小黑屋」不過是留學生需要擔驚受怕的第一關。正如《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所承認的,槍枝犯罪、反華情緒、工作簽證、針對亞裔的種族仇恨犯罪……還有很多關在前面等著。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間,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減少了8.3萬人,降幅超過22%。《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去年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美華裔科學家有72%感到「不安全」,42%的人害怕繼續從事研究。對此,美方又準備作何解釋,拿出了什麼辦法?

中國赴美留學生遭美方滋擾,這不單純是一個歧視問題。正是因為美方一些人始終沒有扣好戰略認知問題這個中美關係的「第一粒紐扣」,視中國為對手而非夥伴,視中美關係為風險而非機遇,才會做出嘴上「歡迎中國學生」實際卻層層設卡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才會說出「希望中國學生來學文科而非理工科」這種荒謬的話。美方把中國當做「假想敵」,搞大國爭霸的意圖如此明顯,在外界看來,連伯恩斯的辯白,也是搶占輿論高地的盤算遠多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誠意。

促進中美人文交流是中美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兩國通過人文交流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加深相互之間的聯繫,這對中美雙方都是有利的,兩國民間對此也有迫切的實際需要。將留學項目和科研合作政治化,對中美人文交流的殺傷力巨大。美國在中國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根本上取決於美國自己正在做什麼。阻礙和破壞人文交流,損害的是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3453f70b0f59449e044274bb18ad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