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回來了!國家自然博物館「走進人體」展廳恢復開放

2024-10-19     博物館世界

「走進人體」展廳恢復開放

國家自然博物館「走進人體」展經改陳後於10月1日恢復開放。該展新增8組人體組織和器官標本、10件觀眾互動設施,與其他展品一同系統展示人體構造,講述人體各器官的結構和功能。

新增的8組珍貴標本是:全身血液循環、神經系統概觀、全身淺層肌肉、臨床骨科手術、肌的各種形態、脾動脈、小腸動脈、腎和輸尿管動脈。

探索血型由來的奧秘、體驗食物消化之旅、解碼泌尿系統……新增的10個互動科普項目進一步增加了展覽的參與性,引導觀眾在遊戲中認識自我。

「玉碗盛光——珍稀琥珀展」在國家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展

10月1日,「玉碗盛光——珍稀琥珀展」在國家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展。近380件珍貴的琥珀標本及工藝品齊聚展廳,帶領觀眾探尋史前森林的記憶。

大多數琥珀來自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古近紀松柏科、杉科或豆科植物的樹脂。黏稠的樹脂在凝固前,如果碰巧粘住了昆蟲或植物等碎屑物,就有可能形成含有包裹體的蟲珀、植物珀等。從樹脂到琥珀,這個過程可達近億年,每件琥珀都是一個時間膠囊,記錄和詮釋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步入展廳,便打開了晶瑩世界的大門。一隻雄蟲和一隻雌蟲,在松樹下的枯木上駐足交配,突然,松樹滲出的樹脂不偏不倚滴落在它們身上,將它們當時的姿態和故事永久封存。更多的琥珀定格了鄰里和諧相處的瞬間:擬蠍、介殼蟲、馬陸等聚在一起,長甲蟲、蜈蚣、胖金龜湊成一堆、蠍子和蜈蚣並排……小小的空間裡,不同種類的動物怡然自得。

裹有美洲樹蛙、緬甸蜥蜴的琥珀是展廳里的明星展品。「裹有爬行動物的琥珀特別少見,尤其這兩件裡面的樹蛙和蜥蜴都特別完整,就讓標本顯得格外珍貴。」該館展覽策劃部助理研究員李西婭說。

琥珀中的動物標本攜帶著更多的生態信息,具有更高的研究和展示價值。裹有胡氏多齒夸父蛉的琥珀便為科研人員開闢了新視角。「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分析,認為它的一些形態特徵尚未見於現代的蛉類幼蟲,表明白堊紀的脈翅目可能具有比現代更高的形態多樣性。」李西婭說。

展覽免費,展期持續至2025年1月5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14f3f62eac8d6db9e95dafa68dc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