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身陷流量焦慮,與騰訊「掐架」多年合作求生?

2022-06-09     全球財說

原標題:網易雲音樂身陷流量焦慮,與騰訊「掐架」多年合作求生?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5月26日,網易雲音樂股價迎來一波大漲,期間一度達到92.55港元,漲超57%。最終雲音樂收盤報價81.1港元,漲幅達到38.16%,這是網易雲音樂赴港上市以來單日最高漲幅。

突如其來的飆升,或與「糾葛」多年的網易、騰訊兩家突然握手言和有關。

糾纏多年 化干戈為玉帛?

早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財大氣粗」的騰訊音樂就將YG娛樂、傑威爾、華誼、英皇、樂華、華研國際等諸多版權收入囊中,連帶著自家「兄弟」微信也封殺了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及天天動聽等同類在線音樂產品,版權之爭正式打響。

就此事件,網易還曾發出了一條名為《再見,朋友圈;你好,好音樂》的長博,暗諷騰訊沒有開放的網際網路精神。

圖片來源:微博

2018年,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進行了版權互授。此後兩家爭鬥雖不似從前激烈,但明里暗裡的交鋒仍不少。

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責令騰訊音樂解除獨家版權協議。網易雲隨後發公告稱堅決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處罰決定。

自2021年2月網易雲首次發博控訴酷狗音樂抄襲後,今年4月網易雲再次發布聲明宣布起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含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全民K歌等產品)通過非法盜播偷放無授權歌曲、批量化冒名洗歌、跟隨式抄襲產品創新、逃避甚至對抗監管等方式侵犯著作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圖片來源:網易雲公眾號

隨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品牌公關負責人陳默在朋友圈予以回應稱,「無視事實來碰瓷無助於音樂行業的發展,不會加入打嘴架的行列,相關證據早已留存,該發起的訴訟也早已陸續發起」。

同時,當年網易雲音樂違規打包售賣周杰倫全曲庫的黑歷史也被吃瓜群眾挖出來「鞭屍」。

就在大眾還沉浸在網易、騰訊的版權之爭時,兩家突然隔空發文互相「表白」。

5月25日,網易雲音樂官方宣布,微信狀態可以支持網易雲音樂一鍵分享。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也發布了一篇題為《@微信謝謝你的狀態》的內容,向用戶詳細介紹了將網易雲音樂中的歌曲,分享至「微信狀態」的全部步驟。

同時,微信旗下的官方帳號「微信派」也以《@網易雲音樂謝謝你的歌》給予回應。

或與微信狀態的新功能有關,5月26日網易雲音樂當日漲幅達38.16%。截至6月1日收盤,網易雲音樂報86.65港元/股,5個交易日內漲幅超50%。

前一秒還火藥味十足,下一秒就一片歲月靜好。或許正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存量競爭繼續 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

隨著後版權時代的降臨,在線音樂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正面臨用戶的流失。

根據易觀千帆《2022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年度綜合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1月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21分鐘,同比下降21%;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啟動次數4.2次,同比下降21%。

曾飽受「版權之痛」的網易雲音樂也開始加快版權合作,陸續增加了摩登天空、英皇娛樂、樂華娛樂等版權方。不過,這也為公司帶來不小的成本壓力。

2018年-2021年,網易雲音樂內容服務成本分別為19.71億元、28.53億元、47.87億元、60億元。其中,該項成本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便已超過各期總營收,2020年也達到了總營收的97.79%。

「推動獨立音樂人的孵化,推動自製音樂的發展」是網易雲音樂多年堅持的戰略之一。

在多個針對獨立音樂人的扶持計劃背後,能夠看清網易雲音樂的思路,通過對原創音樂生態的大力發展,擺脫版權桎梏,也是網易雲音樂為降低成本做出的努力。

但原創對於網易雲音樂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並不明顯。

網易雲音樂招股書透露,按2020年的收入計算,騰訊音樂占據市場份額的72.8%,網易雲僅占20.5%。2020年,騰訊音樂收入已經高達291.5億元,同期網易元音樂營收規模為49億元。

此外,網易雲音樂近4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2021年,網易雲音樂虧損分別為17.2億元、16.4億元、15.2億元、20.56億元。

根據最新披露的一季度財報顯示,網易雲音樂虧損有所收窄,經調整凈虧損1.52億元,較2021年同比收窄46.6%。

儘管凈虧損有所收窄,但網易雲音樂的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ARPPU)則在減少。其中,網易雲核心業務社交娛樂服務ARPPU由2021年一季度的553.3元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329.8元,同時在線音樂服務ARPPU由7.1元降至6.4元。

此外,網易雲音樂的月活量也有所減少。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由2021年一季度1.831億人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1.817億人。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一季報

用戶增長乏力、付費能力下降已成為在線音樂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

例如騰訊音樂,月活用戶規模雖遠超網易雲音樂,但也已經連續8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意味著騰訊音樂的增長正在逐漸放緩。2022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月活用戶數同比下降1.8%至6.04億。

同時,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的ARPPU也已經連續5個季度出現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ARPPU為8.3元/月,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0.8%。

老玩家遇新萌

如今的在線音樂市場或迎來新格局。

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各大平台之間對於「版權、用戶和音樂人」之間的平衡重心發生了位移。也就是說,除去彼此之間的競爭外,在線音樂平台對於版權、用戶和音樂人的權重也不同於以往。

如今的在線音樂平台,不是像「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選擇合併,就是像蝦米音樂選擇退出。但整體而言,如今存活下來的平台規模更大,競爭比以往更集中,還要面對擁有強勢背景新玩家的壓力。

不同於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等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老選手,新玩家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則依靠自身龐大的平台流量進場。

隨著「抖音熱歌」及「快手神曲」的不斷流行,短視頻平台愈發掌握當下「熱歌」的話語權,而抖音和快手的音樂野心還遠不止於此。

以位元組跳動為例,繼2021年上線首款音樂APP「汽水音樂」後,近期又上線了一款名為「海綿樂隊」的APP。據官方介紹,此產品將更好的服務於「汽水音樂」和抖音上對音樂編輯有所需求的用戶。

但最直接的影響是如今許多音樂版權公司,將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作為新歌首發推廣的首選地,這無外乎是對於老玩家的另一大危機。

如此一看,隨著短視頻平台、直播平台等玩家入局音樂賽道,對於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來說,比起繼續彼此傷害,聯手抵禦外敵則更為明智。

對於網易雲自身而言,藉助微信狀態、朋友圈等觸達更多用戶,起到一種引流、促活的效果則何樂而不為,握手言和或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143a4a9ceef4ffe45a844acd5bfa7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