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優勢 推動鄉村振興

2022-07-22   港渝網HCM

原標題:厚植人才優勢 推動鄉村振興

來源: 渝西都市報 2022-07-18 09:59

渝西都市報記者 肖必勝

7月12日,永川區吉安鎮高級農藝師周希友和平常一樣,戴著草帽,頭頂烈日,到田間地頭查看莊稼長勢,到梨園了解梨子生長情況及上市時間。正是有了周希友這樣的農業專家護航,吉安鎮才實現了糧食穩產增產,水果產業健康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穩步向前。而周希友只是永川區眾多農業專家型人才之一,他們的技術支撐,有力推動了永川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18年5月,永川區被確定為重慶市鄉村人才振興單項試驗示範區以來,就積極編制《永川區鄉村人才振興試驗示範實施方案》,念好「引、育、用、留」人才振興「四字經」,致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永久牌」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人才規模質量同步提升、人才政策體系逐步完善、人才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人才生態日趨優化,各類人才紛紛湧入永川,永川成為渝西地區人才聚集高地。

截至目前,永川區人才總量達18.01萬人,累計柔性引進院士17人,集聚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205人,入選「重慶英才計劃」34人中8人為農業專家型技術人才,位居各區縣前列。

高技術人才扎堆永川

永川廣拓渠道「引」人才,為人才向鄉村集聚「牽線搭橋」,形成近悅遠來的人才涌流現象。

引進高端智力下鄉。永川通過實施「農業專家下鄉」「科技特派員」等行動,圍繞農業產業發展,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簽訂人才交流合作協議,支持高校農業領域專家下鄉,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農業企業「結對子」,通過項目合作、現場指導、定期講座等方式,幫助解決產業發展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等農業專家及團隊100餘個,選派科技特派員269名,指導解決生薑脫毒等技術難題300餘個,轉化農業科技成果100餘項。

回引本土人才返鄉。以鄉村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永川籍高校大學畢業生等為重點,實施「情系永川,共襄偉業」「本土人才返鄉」等行動,依託同鄉會、同學會、青促會等社會組織,定期召開返鄉懇談會,吸引企業家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生返鄉支農支教支醫,鼓勵永川籍人才回報家鄉。截至目前,外引回引農村經營管理、返鄉創業、農技能手等本土人才3500餘人,並對有意願回永創新創業的人才落實專人開展跟蹤服務。

引導社會資本反哺。永川區積極探索智囊型駐村、建設型駐村、幫扶型駐村、合作型駐村、調研型駐村的「五駐村」模式,鼓勵社會工商資本下鄉,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領域,發展智慧農業、循環農業、休閒旅遊、環境整治等綜合經營項目,累計引進駐村企業210家,修建農村公路、節水灌溉等基礎設施200餘處,落實產業項目近200個、兌現資金近9000萬元,解決就業7000餘人,初步實現社會資本與鄉村振興互促雙贏。

技術型人才支撐產業振興

永川區圍繞特色水果、食用菌、永川秀芽三大農業特色產業,引進、培育、挖掘人才資源,實現了三大產業蹄疾步穩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強有力支撐。

永川區科技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1000萬元,支持重慶文理學院成功創建創新生態圈建設,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永川區與重慶文理學院聯合創建鄉村振興學院,專門致力於鄉村振興人才引進培養。該學院自創建以來,已為永川及周邊地區輸送各類鄉村振興人才1000餘人。

吳全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兼任重慶雲嶺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重慶英才創新創業示範團隊——重慶茶葉加工工程技術創新創業團隊負責人。他先後主持和參加科技部、農業部等各類研究30餘項,發表論文28篇,獲各類科技成果獎18項。個人獲評「2014年度全國優秀茶葉科技創新企業家」,2021年被評為「巴渝特級技師」。吳全及其團隊長期致力於永川秀芽生產加工工藝創新研發,不斷進行工藝技術創新,獲得了61項生產加工專利,有力推動了永川秀芽上檔提質,為永川茶產業發展插上科技騰飛翅膀,成為4萬餘名茶農增收致富的「壓艙石」。吳全領導的雲嶺牌永川秀芽在重慶市第六次鬥茶大會上,以五星品質榮獲金獎,證明了其團隊的超強科研實力。

食用菌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土生土長的永川人辛良群組織成立了鼎匯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與西南大學、重慶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技術合作。獲發明專利授權4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2個,「蕊凝福」牌雙孢蘑菇、大球蓋菇入選國家農業部名特優新農產品。她的公司先後被評為重慶首個食用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慶市農業綜合開發重點龍頭企業、永川區鄉村振興先進單位。辛良群除了自己種植食用菌外,還不斷加強技術輸出,讓永川食用菌產業成為重慶地區食用菌的半壁河山。

永川還引入世紀傳奇生物技術研究院(重慶)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生物高科技企業,其負責人夏慶友教授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批重慶英才計劃優秀科學家。公司核心創新成員12人,其中11人具有博士學歷,主要致力於革新傳統蠶桑產業,培育優良多用途家蠶品種,開發家蠶智能化養殖技術,建立新型智能化家蠶養殖基地。投資建設的現代蠶桑養殖基地成為仙龍鎮鄉村振興的又一重要推動力量。

永川區不僅重視個體專家型人才的引進培育,還不斷加大專家型團隊的外引內聯,成為永川在鄉村人才振興工作中的一大亮點。那是什麼因素讓如此多高規格的專家人才隊伍彙集永川呢?原來,永川一直致力於人才環境優化,讓各類人才紛至沓來。

落實聯繫服務制度,提供製度保障。永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嚴格落實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制度,優先將「土專家」「田秀才」列入各級黨委聯繫服務專家範圍,幫助鄉村人才解決實際問題。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引導人才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時,堅持把鄉村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在推薦選拔村、社區幹部和發展黨員時優先考慮,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留得住。永川區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先後制定了《民間鄉土人才評價認定標準》《民間鄉土人才管理扶持辦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及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為人才放權鬆綁,釋放活力。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為人才施展拳腳創設環境。堅持舉辦集「創新創業論壇、創新創業大賽、名師巡演」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節,打造「周有培訓、月有沙龍、季有大賽、年有節會」的「永創匯」雙創品牌。連續舉辦4屆創新創業大賽,吸引200多個鄉村創業項目參加。

完善人才服務,讓人才在永發展輕鬆加愉快。開通96008人才服務專線,實行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為人才辦理25類服務事項。推出「永川英才B卡」,落實人才在配偶隨遷、醫療保健、子女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政策,為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務。升級完善全區「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配置「渝快辦」人才服務專員16人,用人單位人才服務聯絡員44人。今年上半年已累計受理職稱評審、醫療保障、人才公寓、旅遊服務等事項568人次,切實解決人才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才在永無後顧之憂。

新型職業農民讓鄉村振興底氣更足

「來!來!來!往裡坐,嘗嘗我們這兒的特色菜。」7月,位於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的廖氏好客山莊,生意火熱。

廖氏好客山莊是黃瓜山上最早的一批農家樂,從1998年至今,已經營了23年,父子倆用切身經歷,感受著鄉村旅遊的變遷。

老闆廖國強的兒子廖昌華多年前在外地打工,隨著黃瓜山鄉村旅遊設施的日益完善,人氣越來越旺,年接待遊客超百萬人。精明的廖國強看到了黃瓜山旅遊的發展勢頭,經過反覆做兒子的工作,讓廖昌華決定放棄在外的打工執念,回鄉發展壯大農家樂。

如今,廖氏農家樂在老廖父子的打理下,每年收入有六七十萬元,以廖氏好客山莊為代表的70餘家農家樂,成為了山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旅遊收入也成為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靠。

像廖昌華這樣通過產業引領回鄉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了永川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為此,永川不斷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擦亮鄉村振興人才底色。

精準施策,為鄉村人才振興「播種生根」。抓好「領頭雁」工程,強化民間鄉土人才培育。以評價認定的民間鄉土人才為重點,定期組織開展技術輔導、網絡課堂等專題培訓,進一步提高鄉土人才技術水平和帶富能力。截至目前,永川區累計開展各類民間鄉土人才培訓1萬餘人次。積極開展各類鄉土人才技能競賽活動,先後舉辦民間廚藝大賽、採茶制茶大賽等,對優秀選手給予一定表彰獎勵,激發鄉土人才「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

堅持「五結合」,抓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永川區按照「結合『拓展訓練』提高合作能力,結合『全程社會化服務』提高服務能力,結合『農民田間學校』提高動手能力,結合『農產品電商培訓』提高網際網路意識,結合『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經營管理能力」的思路,抓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2018年以來,依託職教資源,開展茶葉、食用菌等高研班,培訓各類農村實用型人才2110人。

聚焦民生重點領域,抓好農村專業人才培育。圍繞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重點領域,積極開展全科教師、醫生培養,基層教育、醫療衛生人才掛職交流等工作,不斷加強鄉村教師、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永川區已建成公辦農村學校178所,現有農村專任教師4309人,培育全科教師170人;建成鄉村衛生室332個,現有鄉村醫生442人,培育全科醫生216人,基本實現服務範圍全覆蓋。

圍繞基層組織建設,抓好基層管理人才培育。鼓勵「第一書記」、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等本土人才紮根基層,抓黨建促脫貧,打通服務鄉村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選派「第一書記」24人,大學生村官228人,配備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專職工作者1608人。2018年以來,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舉辦村(社區)專職幹部全覆蓋培訓27期,全覆蓋培訓黨支部書記、委員和黨小組長7650餘人次。

永川區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建設「近悅遠來」人才強區為著力點,編制實施永川區「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啟動「逐浪奔永」人才集聚工程,做深做實「引育用留」四大環節,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具有影響力的人才高地。下一步,永川將緊緊圍繞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對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謀劃好全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計,堅持「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以校育人優產」,繼續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形成「人才引領創新、創新推動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推動永川鄉村振興人才工作開花結果、人才隊伍枝繁葉茂。

(圖片由永川區委組織部、永川區委宣傳部、永川區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