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與五虎分別是魏蜀兩國的五位重要開國將領,關於他們的事跡分別記載在《三國志 魏書第十七》和《三國志 蜀書第六》中。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五虎上將常年在民間擁有極高的人氣,而魏五子近年來也迅速獲得了很高的認知度,大有迎面趕上的趨勢。愛好者們常常將兩者進行對比,筆者在這裡也提出一家之言,列出我心目中雙方陣營各自對應的人員。
五子VS五虎
張遼VS關羽
這是非常有CP感的一組,張遼和關羽在歷史上和演義中都是好友,二人曾在曹操麾下一起參加白馬之戰,又各自都是陣營中擁有最高人氣的將領,且武藝高強,擁有華麗到誇張的戰法。關羽有斬顏良的戰績,張遼也有斬陳武的戰績,關羽能在萬軍之中衝殺,張遼也能在混戰之中救人,關羽一戰威震華夏,張遼一戰吳兒止啼,關羽當過前將軍和蕩寇將軍,張遼也當過前將軍和蕩寇將軍,關羽是孫權的心腹之患,張遼也是孫權的心腹之患...
綜上,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要挑選一個人來充當各自組合中的牌面人物,必然是張遼和關羽。
張遼vs關羽
徐晃VS張飛
兩位都是身經百戰擁有豐富經驗和戰績的將領,且發揮十分穩定。徐晃的作戰風格宛如一把利刃,一旦出手總是精準地刺向敵人最致命的要害部位,官渡之戰燒毀韓猛糧草,潼關之戰渡過渭水紮營,樊城之戰營救被圍的曹仁,都是對戰局有重要意義的行動。而張飛的作戰風格宛如一團烈火,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令敵人膽戰心驚,長坂之戰斷橋據水,巴郡之戰生擒嚴顏,宕渠之戰大破張郃,都憑藉強悍的作風成功達成目標。
徐晃曾擔任右將軍一職,張飛也擔任過右將軍,徐晃在陽平之戰利用地形取勝,張飛也在宕渠之戰利用了地形,徐晃被曹操評價有周亞夫之風,張飛也被周瑜評價為熊虎之將。但兩人也有吃癟的時候,徐晃在江陵之戰時面對朱然的防守無可奈何,張飛在下辨之戰時也被曹休所擊退。
徐晃vs張飛
樂進VS黃忠
各自組合里最為低調的成員,同時也是記載最少的成員,都是人狠話不多的典範。樂進驍果膽烈,黃忠勇冠三軍,樂進作戰常衝鋒在前,先登拔城,黃忠也喜歡衝鋒在前,先登拔城,樂進斬殺袁譚大將嚴敬,黃忠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樂進和張遼關係不好,黃忠也和關羽關係緊張。而且,因為有關他們兩人的記載實在太少,都找不出什麼黑點來...
最後兩組可以搭成不同組合,筆者覺得很難取捨,便把兩種搭配模式都放上來。
樂進vs黃忠
組合一
張郃VS馬超
兩個很有爭議的人,都曾被曹操任命為偏將軍,後來也都當過左將軍,同時還分別是五子和五虎中最高官位獲得者,張郃官至車騎將軍,馬超官至驃騎將軍。兩人都曾在戰爭末期改換君主為其帶來完勝的局面,張郃在官渡之戰率領袁紹軍主力投靠曹操,令袁紹不得不倉皇出逃,馬超在成都之戰投靠劉備,令劉璋放棄抵抗無血開城。張郃被劉備評價為「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馬超被曹操評價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但兩人的人生軌跡正好相反,張郃早年在曹魏諸將里表現並不算出彩,直到曹叡時期才表現亮眼,成為曹魏主力。馬超則早年叱吒風雲縱橫西北,投靠劉備後表現不佳,低調地過完了餘生。
張郃vs馬超
于禁VS趙雲
又是很有爭議的兩個人,于禁在演義里形象很差,趙雲則光輝偉岸,而如今兩個人都有矯枉過正的趨勢,于禁被吹捧為外姓第一將,趙雲則被貶低成一介保鏢。實際上從用兵風格來說,于禁最號毅重,趙雲則嚴謹持重,于禁鐵面無私,趙雲則一心為國,而且兩人都深得己方君主的信任。可惜于禁最終慘敗於關羽,並且投降告饒,辜負了這份信任,趙雲雖有小敗,但保持了軍勢完整,對得起主帥的信任。
于禁vs趙雲
組合二
張郃VS趙雲
又是很有CP感的一組。張郃與趙雲可謂是一生的對手,兩人早年分別投身爭霸河北的袁紹和公孫瓚的麾下,後來又投身於曹操和劉備的旗下,從冀州一路打到荊州,又從荊州打到益州,最後打到雍州,鬥了長達四十年之久。等到諸葛亮北伐時,二人已經成為魏蜀兩國的支柱大將。可惜的是,趙雲以箕谷戰敗結束了自己的征戰生涯,張郃也在木山被射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張郃vs趙雲
于禁VS馬超
兩人是五子和五虎中名聲最差的一位,于禁執法嚴格殺死舊友,輪到自己時卻選擇投降來保命,落得個被羞辱而死的結局。馬超背父起兵,導致全家被殺,落得個妻辱子喪自己也夾著尾巴做人的下場。都是風光了一生,但因為德行有虧導致晚景淒涼。比較巧的是,兩人都在各自陣營里擁有特別的對待,于禁獲得了曹軍諸將中唯一的假節鉞待遇,馬超在劉備進位漢中王時更是成為簽名表上的第一人。順便,他們還都擔任過左將軍這一職位。
于禁vs馬超
第六人?
眾所周知,四天王有五個是常識,五子也好,五虎也罷,按常識也要有六個。五子的第六人意見比較統一,通常認為是後將軍朱靈,但五虎的第六人候選者比較多。受演義影響,三國愛好者早年大都認為應該是魏延,近年來陳到的呼聲又比較高,而從地位上來看,鄧方和馮習似乎也有競爭這個名額的資格。所以五虎的第六人到底是誰,就留待大家自己去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