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是何許人也?對歷史不熟悉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但是,大家一定知道洪秀全。
其實,李秀成和大家熟知的洪秀全一樣,都是太平天國里的核心人物。洪秀全是領導人,而李秀成應該算是後起之秀。
他出生在廣西一個貧苦家庭,早年受了不少苦。之後,加入到了太平天國,由於其作戰勇猛,不懼危險,升職很快。此外,在天京事變發生後,太平天國損失慘重,一大批將領死在了動亂之中。為了填補空缺,李秀成被提拔為「忠王」,但是,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一八五五年,清軍決定進攻鎮江。鎮江離南京非常近,如果鎮江陷落,太平天國必定將腹背受敵,失去作戰先機。
一八五六年二月,李秀成臨危受命,率領三千餘人趕往鎮江。他深知自己的這一點兵力肯定無法對抗有備而來的清軍,於是,他決定靠奇謀取勝。之後,李秀成立馬聯繫吳如孝等人,連夜渡過湯頭岔河,趁著夜色夾擊清軍。當時,讓清軍沒有想到的是,敵人會來得這麼快,最終,大敗而歸。
鎮江之圍雖然解了,但李秀成還有別的打算。他下令乘勝追擊,殺得清軍節節敗退,之後,占領了揚州。同年六月,李秀成聯合石達開向清軍的江南大本營發起了進攻,使得清軍守將向榮兵敗自殺身亡。至此,太平天國在江浙一帶已經站住了腳,暫時天京沒有了什麼威脅。
但可惜的是,「攘外易,守家難」。在太平天國一路勢如破竹的時候,領導層卻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楊秀清讓洪秀全稱他為「天父」,要和洪秀全分權。一國豈能有二主?之後,洪秀全發起兵變,將楊秀清、韋昌輝等一起起義的生死兄弟斬殺。由此可見,利益面前無兄弟,更無朋友。
後來,太平天國內部進行了一次大清洗,由於缺乏將領,李秀成因其戰功,被提拔為了「忠王」,進入到了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圈。只是,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輝煌,一八六四年,曾國藩帶領湘軍攻下了天京,李秀成帶著年幼的天王,也就是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拚死突圍。
然而,由於小天王的馬在混亂中被射死了,李秀成便把自己的馬讓給了他,之後,自己雖然又搶了一匹馬,但速度太慢,與大部隊走散了。後來,面對清軍的搜捕,李秀成躲在了一個破廟裡。但是,因為村民發現他隨身攜帶的財物價值不菲,不像普通人,於是,便把他交給了清軍。
所以,李秀成被抓與保護少主脫不了干係。
李秀成被捕後,曾國荃為了讓他供認出幼天王的下落,動用了很多酷刑,比如:凌遲。他曾經下令讓劊子手用刀把李秀成大腿上的肉割下來,但是,李秀成始終沒有說任何有用之詞。
一直到七月份,曾國藩親自和李秀成秘密談了很久,兩天後,李秀成開始寫所謂的自述書。後來,有人說,李秀成曾經在獄中向曾國藩投誠,希望能保全性命。也有人說,他的投降其實只是緩兵之計。其實,筆者覺得,按照李秀成被捕前的表現,他是很難投降清王朝的,投降招供應該是緩兵之計。
而且,在他的陳述書中,有很多假消息,對清軍之後的搜捕工作造成了不少的麻煩。比如:根據李秀成的描述,幼天王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子,連馬都不會騎。其實不然,當時的幼天王已經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了,騎射都不錯。所以,後來清軍看見幼天王的時候,都不敢確定這是不是太平天國的餘孽。
此外,在李秀成的自述里,關於太平天國將領的描述,也有不少錯誤。因此,筆者猜想,李秀成的投降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太平天國活著的那些人。
一九六二年,李秀成投降自述書被曾國藩的後人刊印出來。
但是,我們卻發現,這個所謂的自述書沒有結尾,應該是被人裁掉了。所以,我們不妨猜想,當年李秀成是否與曾國藩有過什麼約定?而曾國藩不能讓這個秘密被他人知道,於是,毀掉了手稿的結尾部分。然而,不管如何,李秀成都難逃一死。最終,在一八六四年八月七日,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死。
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十句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
新老兄弟聽我歌,我歌就義活不多。
心有十條親天父,不容天堂容妖魔。
新老兄弟聽我歌,天堂路通休錯過。
太平天日有餘光,莫把血肉供閻羅。
這「絕命詞」倒是符合趙烈文所說「無韻而俚鄙可笑」的特點,但是,只有八句,難免讓人生疑,而且,內容和句式完全不是《李自成自述》裡面的風格,也讓人無法相信,至於真假,還有待於考證。
當時,曾國藩沒有按照清政府判的凌遲來行刑,而是直接給了他一個痛快。所以,有人認為,曾國藩覺得李秀成忠心耿耿的性格讓人敬佩,出於對英雄的尊敬,他沒有讓李秀成死得太痛苦。
其實,無論真相是什麼,我們都不能否認太平天國是一次偉大的農民運動。而李秀成在這場運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哪怕是最後身死,他也是心甘情願。
此外,李秀成的一生,都比較關心平民疾苦,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節」還要重。他曾講過:「為民父母,當以全身利人為要,若僅沽名殉節,不顧禍遍蒼生,亦豈志士仁人之所忍為。」而且,由於他平日能夠「用命散財,肯救窮人」,所以,更是深「得軍民之心」。
參考資料:
【《太平天國軍事史》、《忠王李秀成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