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 小星
自三月以來,從動作冒險《龍嶺迷窟》、民國諜戰《秋蟬》、奇幻愛情《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到古裝甜寵的《傳聞中的陳芊芊》等等,各大平台上線的劇集更新了一波又一波,而且種類繁多。
我是一個懸疑劇迷,在國產電視劇里,懸疑劇屬於絕對稀缺資源,天天看著日韓和美劇,終於,我等到了剛上線的這部愛情懸疑劇《十日遊戲》。
它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啊,東野圭吾,我的愛!)也是首部改編他作品的網劇。
東野圭吾非常看重這個IP的影視化,還曾在國內購入版權的時候題過字。
冗長拖沓,一直是大部分國產劇的痛點和槽點,而這次《十日遊戲》選擇了短小精悍的方式,12集結束故事,每集40分鐘左右,節奏緊湊,那些被美劇、日韓劇喂養的年輕觀眾,放馬過來。
開播兩天,已經更新到第4集,刷完之後,最大感觸是——
質量過硬的懸疑劇,且是粉紅色的懸疑劇,那麼適合女性觀看的懸疑劇,太少了,大家真的別放過!!!
一,高能反轉不斷,包裹在深愛里的「懸疑」
片子剛開始,就出現了命案。
死者是一名年輕女性,關於她的信息透露並不多,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她身上穿著的黑色皮衣皮褲,以及腰間露出的蝴蝶刺青。
就此,警察吳宇柯(耿樂飾演)開始展開調查。
通過排查最近失蹤人口,並聯繫了報案的父親來認屍,然後確認了女孩身份——她是大老闆沈輝的女兒:路婕(金晨飾演)。
隨後,他們拿著照片來到女孩家附近尋找線索,這邊一個夜跑的男性憑藉紋身認出了她。
鏡頭一轉,那邊于海(朱亞文飾演)正和 路婕發生著摩擦。
當路婕和于海、吳宇柯與搭檔苗佳( 徐棵二飾演),前後坐在同一家燒烤店同一個位置的時候,你會恍然大悟: 原來這是兩條時間線。
沒錯,《十日遊戲》採用的是雙線敘事,警察剝繭抽絲調查路婕死因,路婕和于海的相遇與「合謀」,並行不悖, 期間不斷釋放各種細節、暗示、對比,一幅犯罪關聯圖自行在每一個觀眾腦海里迅速形成。
雙線敘事,以最清晰的方式推動了燒腦情節,同時讓你全神貫注到屏住呼吸,眼睛一刻無法離開螢幕。
(一條線上,刑警跟 吳宇柯描述著「綁架者」獨特的操作方式,另一條線,于海正在「同步」操作著,聲音畫面來回切換。)
除了雙線敘事,《十日遊戲》還充分運用了「情節拼圖」,絕對做到了反轉不斷。
離家出走的 路婕無處可去,便暫住在於海家。
在第二集開頭,于海在經歷了被高利貸逼債、投資人沈輝(沒錯,就是路婕的爸爸)撤資他傾注一切的項目後,回到家,突然用布蒙住了路婕的頭,綁架。
觀眾下意識:于海果然是綁架兇手。
然而,幾分鐘之後,觀眾就會被打臉——
于海拿著刀劃破了捂著路婕頭的布,俯下身說:「我願意配合你,綁架遊戲現在開始。」
時間閃回,原來這是一場被設計的綁架。 是不久前,路婕主動提出的,簡單概括下就是——「綁架我,這不是真綁架,而且我們不會失敗的。」
而剛剛于海那一系列突如其來的操作,只是為了體驗,是為了路婕記住這個感覺,讓綁架的體驗對她而言更真實,從而不露出破綻。
把之前隱藏的情節、漏掉的對話、關鍵的推動點,以閃回方式,剪切在結果之後,這就是典型的「情節拼圖」。
這種設計在近幾年的懸疑劇里,被玩得越發熟練。今年大熱的台劇《想見你》、韓劇《365逆轉命運的一年》都是把記憶拼圖打亂,然後不斷重組。
《十日遊戲》絕對不輸,用熟練的「拼圖重組」,隨著劇情展開,會帶來更多內地懸疑劇里,高光的反轉時刻。
如此多反轉,會讓人感到恐懼嗎?絕對不會,首先,它沒有會讓女性心理生理感到害怕,產生恐懼的畫面,當然,也沒有血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最重要,那麼多的反轉,誰能想,最後是包含著犯罪的虐心愛情啊!!!啊啊啊!!!!
東野圭吾原版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在豆瓣簡介里寫著——
「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是一本很浪漫的書」。
根據該小說改編的上一部影視作品是日本電影《 g@me.》,豆瓣最熱門的一條短評是: 「這不是誘拐,是一場三億日元的愛情……沒有女人能逃過這致命一擊吧。」
(我好像知道了些什麼……)
看過原著的就很清楚,東野圭吾這本小說原名《綁架遊戲》,是裹挾在懸疑里,虐心、深刻又難以自持的愛情劇。
(來自豆瓣閱讀小說原文,兩個人關係一直相愛相殺,互相深陷又彼此克制)
《十日遊戲》目前只更到四集,但放心,兩人感情部分很真實自然,符合當下年輕人場景,絲毫都不瓊瑤。
比如,于海和路婕初次見面時擼著串,路婕搶過他原本要送父親沈輝的「茅台」喝了起來,于海滿臉心疼,路婕滿不在乎:燒烤配茅台,小勁兒馬上來;
比如,路婕打趣于海,叫他「狗叔」;
說他洗髮水味道難聞,是中藥味道,連連吐槽「你掉頭髮」啊~
于海什麼都沒說,只是送來一個眼神讓你自己體會。
夜裡,于海口渴起來喝水,看到路婕在陽台上略顯落寞的背影,這是前四集最感傷、浪漫、落寞的一幕,那種都市男女各藏心事的動人,瀰漫開來。
《十日遊戲》里每一種感情都不是單純的,都是錯綜複雜的,一言難盡的。
比如,路婕與沈輝之間疏離的父女情。
姐姐沈芸一直備受父親寵愛,而從小被冷落的路婕嘴上說著恨,但她真的只有恨嘛?
她在給父親發出被綁架信後,興沖沖地拉著于海去探情況, 僅僅是為了綁架成功,還是關心自己在父親心裡的位置?
當看到父親出現、沒有在意她的消失時,她一邊笑著說要慶祝「遊戲正式開始」,一邊又不住地回頭張望,眼神里有擋不住的失落。
國產電視劇里很難呈現出來的情感多樣、複雜,細膩,這一次,你不會失望。
二、人物豐滿立體,「遊戲」隱喻讓劇情更豐富。
一部好的劇,一定要有足夠豐滿立體的人物來承載,《十日遊戲》完全清楚這一點。
朱亞文飾演的于海,第一個鏡頭出現,是個熬夜遊戲宅,隨性,邋遢,看起來,就是跟你我一樣的社畜啊。
下一個鏡頭一切換,他被高利貸追殺,暗示他有複雜的社會關係;
幾分鐘後,我們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 一家遊戲公司的創始人,西裝革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人生贏家。
他有夢想,談及自己做的遊戲時眼裡會放光。
但是,他設計的遊戲不追求快感,追求的,是洞察人性真實的陰暗。
到了第一集結尾處,從羞辱他的投資人口中,我們意識到: 原來悲慘的童年,是他後來所有人生際遇的起點。
所以于海這個人,性格充滿了矛盾。
他細心也貼心,記得「綁架女友」說過的話,然後默默幫她帶回來女性洗髮水。
在她被痛苦回憶糾纏時,若無其事地改線路帶她去小吃街,帶她吃火鍋喝啤酒。
但他多疑,甚至兇殘。
離家的時候會用一張宣傳小卡片,測試女主是否對他有謊言。
只用了三集,于海的性格就如剝洋蔥般層層揭開,人物更多面立體,加入「綁架遊戲」的動機十分立得住。
另外,《十日遊戲》的質感絕對在線,就拿「遊戲」這兩個字來說,它作為暗喻,始終貫穿全劇。
故事因為一款新遊戲的投資糾紛而起。
男女主角把設計綁架當成一場「闖關遊戲」,男主角用迷你玩具,像玩遊戲一樣,展現了綁架地圖,
甚至在交易過程,用遊戲專業語言交流,交接綁金,用「購買遊戲帳號」進行,
「 遊戲 」不僅連接起了「綁架「,更串聯了于海的人生,成為整個12集進程的隱喻。
作為遊戲設計者,他把童年所有經歷和感受放進設計的遊戲里,影子不斷洞悉人的痛苦,而投資人一語中的——
作為主人公的影子, 即便贏得勝利,也不過只是獲得了做回普通人的權利,又何談勝利?
在遊戲里,人性的悲傷、貪婪,都有了高濃度聚焦,而這種時代感,是獨具匠心的。
三、演員演技加持,為品質背書
一部作品的好壞,從來都是一個團隊的事兒,除了會拍的導演、紮實的劇本,演員也很關鍵。
《十日遊戲》的好,是一位位戲骨,一起撐起來的。
朱亞文一反自己成功人士的以往戲路,飾演了一個落魄的中年男子。
(在投資方面前,于海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總是小心翼翼,有點卑微,還帶著種喪感)
(當被對方戳穿他藏著遊戲里的精神內核時,很多小細節透露出了他複雜的情緒:輕輕地咽了咽口水,表示了他的心虛與不安,畢竟這是他投了所有心血和身家的項目;他低著頭思考著,左右快速移動著的眼珠暴露了他的緊張。)
(「綁架」後,若有所思地看著,眼神里透著一股狠勁兒,這些都讓你相信了。)
配角們全體高能。
劉奕君飾演的商人表面看起平和謙善,實則是「尖銳」的,總能一擊即中要害,讓人不寒而慄,
耿樂也完全帶入,一出場自帶氣場,隨性但果決乾脆。不管到哪兒,隨時觀察著四周的情況,也非常符合一位資深刑警的職業本能反應。
當看到沈輝喪女時,他背對著他們,不知道在想什麼,但眼神里充斥著悲痛,仿佛連呼吸都會痛……讓人不免心生聯想,他是不是也曾遭遇過什麼?
《都挺好》里傲嬌的蘇大強搖身一變成了黑社會老大,目前剛上線身份不明,但全身散發的霸氣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
可以說每上線一位戲骨,就堅定了一次觀眾對這部劇的品質信心。
還有很值得一提的點在於《十日遊戲》的本土化改編。
在東野圭吾原著高反轉故事的基礎上,這部劇中加入了更多中國化元素,剛開始,你就能從——
貼滿小廣告的老樓;
無處不在 的外賣等等這些小細節上感受到濃濃的中國當代生活氣……
(外賣時常出現在於海和路婕「同居」生活中)
男主從原本的自視甚高,把萬物視為遊戲,只追求贏的快感,變得更內斂、隱忍……這些改動都讓觀眾更親近,更能被帶入其中。
而且這部劇擔任劇集監製的,是《白夜追兇》監製、《「大」人物》導演五百,看到《白夜追兇》,大家對品質都懂了嗎?
說了那麼多,大家都懂了嗎?
還是總結一下本文中心思想吧——
目前《十日遊戲》正在愛奇藝熱播中,都給我去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