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鹽言故事的想像,不止是網文

2024-01-08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知乎鹽言故事的想像,不止是網文

作者|不空

「輕量」「優質」成為當下內容行業的兩大顯性趨勢。

一方面,炙手可熱的微短劇賽道持續切割內容體量,驅動短視頻消費勢能的集中爆發。消費需求端的變化直接作用到供給側,短小精悍的優質內容釋放出不容小覷的商業化潛能,成為行業稀缺資源,大有供不應求的態勢。

另一方面,在創作篇幅收窄、內容審美升級等因素的助推下,「品質」成為衡量內容潛質的唯一硬性標準。內容消費碎片化的趨勢拉低了用戶的耐性,不再接受爛尾、水內容等創作弊病,對優質內容有著更為強烈的渴求。

1月4日,知乎鹽言故事發布了2023短篇故事影響力榜單。這一榜單的評定是由北京大學中文系邵燕君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江蘇網絡作協副主席李瑋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從作品「完整性、創新性、思想性」三個維度對內容進行綜合打分,最終結合站內有效數據,完成對優質內容的篩選。

榜單的發布不僅彰顯了知乎在多元題材的內容儲備量,更體現出鹽言故事IP全方位、多形式開發的潛力。鹽言故事的想像,不止於網文。

多題材爆發,內容生態不斷完善

《宮牆柳》《洗鉛華》《行止晚》,這三部古言的接連爆發,一舉奠定知乎言情題材的影響力,也為行業留下了知乎IP強勢崛起的初印象。

知乎內容創作潛力遠不止於此。從鹽言故事發布的「短篇故事影響力榜」來看,知乎IP正在從單一賽道向多元題材延展開來,不斷突破外界認知下的單一標籤,各個題材都湧現出廣受好評的代表佳作。

受眾更為廣泛的言情題材依然是知乎站內的熱門賽道。與傳統的言情網文不同,知乎的言情故事既不灑狗血、也不會一味沿襲套路,反而更注重挖掘一段親密關係背後輻射的共性話題,在與讀者建立情感互動的基礎上構建故事內核。

知乎作者「 橘子不酸 」創作的《河清海晏》成為不少讀者心中的白月光 。與言情網文的慣有套路不同,作者將焦點對準鮮少為人關注的緝毒警,在主角雙向救贖的愛戀故事中增添了對禁毒事業的致敬,讓讀者在品味纏綿愛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國情懷。這一作品在知乎獲得15.6萬贊同和近5000條評論,成為讀者N刷的「電子榨菜」。

志怪懸疑是鹽言故事的又一熱門標籤。一方面,狐妖、女鬼類的作祟妖物歷來是中國歷史上寄託無限幻想的符號,中國人對野史奇談的好奇心自古以來就十分旺盛。另一方面,鹽言故事短小精悍的創作形式與志怪懸疑類慣用的章回式敘事方式完美契合,這類題材在知乎有著肥沃的創作土壤。

評分高達9.9分的《胤都異妖錄》是知乎創作者「米花」的一部神作。從小熟讀古典書籍的「米花」將中國神話志怪小說中記載的荒誕古怪故事、奇異走獸與現代生活結合,架構出一部現代捉妖故事,其中,纏綿悱惻的愛情、敢愛敢恨的妖怪都為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被知名作者「紫金陳」評價為「設定新穎,想像力豐富」的作品,在站內、站外掀起聲勢浩大的追更和安利熱潮,更有不少讀者開始對作品的影視化表現翹首以盼。

知乎強職業標籤的用戶特徵也在反哺內容創作,為現實題材提供了素材和土壤。事實上,鹽言故事產出了大量源於真實事件的非虛構作品,這些作品既有對法醫、民警等特殊職業或特殊群體的關照,又通過與懸疑、情感元素的融合,提取出強烈的戲劇衝突感,成為鹽言故事內容創作的「新勢力」。

以千萬小鎮做題家為原型創作的「不死蒲公英」在站內引發強烈反響,創作者「夜的第七夢」尤其擅長寫世情文,他將焦點對準原生家庭和農村重男輕女的糟粕習俗,又細緻刻畫了主角鄭夏夏與命運頑強拼搏的歷程,這一出堪稱逆襲爽文的故事,正是無數普通青年的自傳與縮影。

除此之外,鹽言故事也基於年輕人的內容消費趨勢,打造開腦洞、文風輕鬆的電子榨菜等題材,迎合讀者各個場景的閱讀需求。

「房昊」創作的腦洞題材《從街亭大敗開始拯救蜀漢?假如李世民魂穿劉禪》,由一個看似荒誕的腦洞延展開來,串聯起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讓讀者在民族進化的震撼歷程中與歷史人物深度共情,在有限的篇幅里讓讀者產生無窮的回味之感。

反套路、新鮮感、真實性,知乎鹽言故事IP的影視化潛力

豐富多元的內容題材是鹽言故事連結至更廣受眾的基石,與此同時,鹽言故事區別於長網文的獨特文風也為其搭建出更為豐富的發展形式。

受站內問答體系的影響,鹽言故事在創作過程中慣用第一人稱視角的寫作手法。這種創作模式能夠在閱讀體驗上打造更為沉浸的臨場氛圍感,吸引讀者與內容實現情感共振。在IP開發方面,第一視角的設定也為內容拓展和改編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發揮空間,可以靈活適配長短劇的個性化改編要求,滿足用戶對不同劇集內容的消費需求。

《為有暗香來》的改編正是對原著《洗鉛華》的一次全新延展,將原文受限於篇幅,未能詳細展開的細節詳細鋪墊、呈現出來,進一步烘托出華淺如何在挫敗中固守道義、自我救贖的過程。

短劇《紅袖暗衛》改編自知乎作者「巧克力阿華甜」的《折柳》,原著同樣使用了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講述了替嫁暗衛與腹黑丞相先婚後愛的故事。在短劇中,主角雙向奔赴的情感被有效放大,成為該劇的最大看點之一。

鹽言故事中大量現實題材、非虛構故事也是影視行業紛紛渴求的IP內容。

一方面,這些來自心理醫生、一線刑警、外科醫生的真實記錄和手記能夠為職場劇提供創作素材,專業、細緻的刻畫疊加懸疑、情感等因素,能夠產生更加強烈的畫面衝擊力和情緒感染力。另一方面,鹽言故事的現實題材多以小人物為創作主角,這就成為與大眾讀者建立情感共鳴的基礎,能夠在短時間內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擅長懸疑題材的知乎創作者「秋山」就將創作目光投向普通人的隱秘角落,他在知乎發表的首部作品《花市街》圍繞一條沒有存在感的老街展開故事,在幾個普通家庭的推拉中描寫人性的齟齬與幽暗,得到了「紫金陳」的點贊與肯定。新作《扳命人》筆力更加成熟,川蜀特色文化貫穿全文,一經發表便技驚四座,摘得「鹽好選IP:最具影視價值獎」。目前,「秋山」的兩部作品相繼被影視公司爭奪改編權,知乎IP的影視開發潛力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知乎站內不少先鋒式的創作風格也顯露出強勁的影視化開發價值。諸如末日冒險、反烏托邦等設定,在故事創作題材上勇於開荒,大幅提升了IP開發價值。

《冰凍》將故事背景設定為科研小組在南極地下冰湖的冒險經歷,《倖存者說》則建立在末日生存的背景下。在《流浪地球》這類影視劇大獲成功後,這一類創新題材也不斷被行業瞄準。

知乎IP價值陸續在長、短影視劇中被不斷驗證。據悉,知乎站內出圈故事《活在真空里》《消失的兇手》《同學少年》等作品都已邁入影視化進程。由知乎鹽言故事改編的《噓!看手機》《讓一讓,公主》《王妃萬福》等多部短劇也已經上線,並獲得不俗的成績。

「問答-故事-IP」供給的創作活力

不難發現,鹽言故事強互動、多題材的自由創作氛圍已經展現出與傳統網文截然不同的生產邏輯。進一步追根溯源,鹽言故事的升級與疊代離不開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共同牽引。

從知乎內容創作的內循環鏈路來看,知乎的創作源頭大多起於一次普通的問答,由一個問題延展出一個腦洞大開的方向,在答主和用戶的共創中,一個完整的短篇故事就此緩緩揭開。

這種創作模式與知乎的社區性質密不可分。與垂類的網文網站不同,知乎聚集了一批專業性強、表達能力突出的新職人,他們覆蓋各行各業,也尤其善於從專業背景出發,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個性化解答和剖析。

最為行業津津樂道的一個案例是「馬伯庸」創作《長安十二時辰》的歷程,這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火爆一時的同名劇集。然而,這一IP起初只是源於知乎上一個「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的問題。

這種模式對創作帶來的直觀影響,最先體現在內容的互動性方面。知乎創作者在內容創作時,往往從自身經歷出發,進行更具現場感、真實感的描摹。與此同時,用戶也可以在評論區實時點評、反饋,正向激勵內容的創作,還可以與創作者形成友好的交流氛圍,保證內容的品質。

知乎獨特的「問答-故事-IP」的開發鏈路為鹽言故事內容生態的搭建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創作者也能夠在與用戶的互動過程中受到激勵,持續創作更具質感的故事,真正紮根在知乎創作生態中。

在不斷完善、打磨站內創作生態的同時,知乎也在致力於借外力賦能,為鹽言故事的開發提供更為廣闊的上升體系和開發空間,挖掘潛力故事,延長優質IP的生命周期。

一方面,知乎通過舉辦「知乎故事大賽」、「長篇創作馬拉松」、「追光計劃」等活動,主動發掘站內潛力創作者,為優質內容打通更加暢通的曝光和傳播渠道,知乎IP也得以打造優質、創新的內容標籤。

另一方面,知乎也在致力於IP影響力的外擴。2023年,知乎將站內故事內容從社區母體中獨立出來,打造「鹽言故事」App,加速站內IP的孵化進程,並打通圖書、影視、廣播劇等全媒介開發鏈路,實現對優質IP的流量和資源賦能。

當然,鹽言故事的勢能遠未到達天花板。對影視行業而言,輕量、創新的鹽言故事是活力十足的IP富礦,越來越多的知乎IP走上了影視化道路,為行業注入全新生命力。對創作者而言,知乎完善、健全的創作體系,以及站內開放、自由的創作氛圍也為作者提供了堅固的發展底氣。

可以預見,鹽言故事將衝破圖文形式的局限,打開廣闊無限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fac26b51911b8ad5bb314d54c65f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