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寫上海故事,為何《半生緣》能成經典,《心居》卻很狗血?

2022-04-05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同樣寫上海故事,為何《半生緣》能成經典,《心居》卻很狗血?

你們有沒有發現,《心居》和《半生緣》有相似之處?

兩者都是寫上海小市民的故事,女主角都姓顧,情侶之間都有階層衝突,最終都是半生緣,窮人的原生家庭都讓人絕望。

施源和顧清俞離婚時,施源簡直曼楨附體。

他說的就是曼楨的名句,「我們回不去了。」

讀過《半生緣》的讀者應該知道,曼楨和世鈞在14年後再度重相逢。她才說出的這句話。

它道出了曼楨的改變和釋然。

14年前,曼楨是個好強的女子,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她以為只要努力,她和世鈞就能有美好的將來。

14年後,曼楨已經變得宿命了。她終於向命運低頭,放下了她與世鈞的愛情,也放過了自己。

施源念著曼楨的台詞,卻沒有曼楨那種釋然和宿命的心境,他的表現讓人想笑。

《心居》和《半生緣》都有強衝突情節設定。它們對強衝突情節的處理卻不一樣。前者讓人感覺狗血,後者卻能讓人接受。

下面我將通過強細節衝突這方面,分析兩者的區別。

先說《心居》這一塊。

施源通過自己的努力,拿下氫鋒項目。

第34集,氫鋒的老沈總還說,施源的策劃書比鋒銀的還要好。

從任何角度看,這種情節都匪夷所思。

施源,一個既無專業背景,也無工作經驗的菜鳥,做出的策劃書怎麼可能比鋒銀的還要好。

畢竟,投行商業策劃書需要極強的專業背景。

或許有人說,顧清俞是施源背後的大神,曾對他一對一教學。

這種解釋也無法證明施源就能成為碾壓對手的王者啊。

畢竟,知易行難才是常規。看幾個案例,到做成項目,難度極大。

這裡面還有個狗血的設定,施源用了兩周就搞定了氫鋒項目。

施源向辛迪借錢時,辛迪給施源下的任務,就是無論用任何方法,兩周內拿到項目。

時間短,任務重 ,一個公司背景較弱,沒有行業經驗,也缺少專業背景的小白,卻成為大贏家。

這真是為了反轉而反轉的狗血情節啊。

再說《半生緣》這一塊。

某財大氣粗的讀書平台曾為《半生緣》寫過這樣的文案。

姐姐為培養妹妹成才不惜淪為舞女賺錢,卻親手將妹妹送到了自己丈夫床上,囚禁家中。

乍一看,《半生緣》講的就是這樣的事兒。

張愛玲的厲害是,她寫出了顧曼璐為何會拉妹妹下水的原因——妒忌讓曼璐黑化。

原著交代,顧爸早逝,年齡最大的曼璐輟學做舞女,擔起養家重任。舞女身份不光鮮,曼璐和張豫瑾解除婚約。

大家一定要記得這個細節,曼璐和張豫謹的感情線,將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讓顧曼楨快快嫁人,年老色衰已經淪為暗娼的曼璐迅速嫁給了祝鴻才。

大女兒有人接盤,顧太太開始操心二女兒的婚姻大事了。

她沒有看上職場表現一般的富二代世鈞,而是希望張豫謹成為自己的女婿。

原著裡面這樣寫道:

「她嫁給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著這麼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鄉去的,老太太也稱心了。我們兩家並一家,好在本來老親,也不能說我們是靠上去。」

顧太太覺得自己找了個萬全之策,於是拉著曼璐一起嗑這對CP。

然而,曼璐很生氣。

「她母親以為她一定也贊成的。其實她是又驚又氣。最氣的就是她母親那種口吻,就好像是長輩與長輩之間,在那裡討論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個局外人,這樁事情完全與她無關,她已經沒有妒忌的權利了。」

曼璐和張豫瑾分手,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依舊愛著對方。

和張豫瑾的戀愛時光,是她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她一直記得,張豫瑾會在情書裡面叫她「紫衣的姐姐」。

曼璐嫁給祝鴻才後,祝鴻才投機成功,成為闊太太 。張豫瑾也從一名不文的窮小子變成了醫院院長。

顧家亂磕CP,最終激怒了曼璐。

祝鴻才有生殖癌,曼璐不能生育,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僵。此時,顧太太提出借腹生子。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你要是有個兒子就好了!這要是從前就好辦了,太太做主給老爺弄個人,借別人的肚子養個孩子。這話我知道你又聽不進。

曼璐本來是拒絕的,事後才覺得,「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但是,曼璐和曼楨是極好的姐妹,她怎麼可能拉妹妹下水。

張愛玲安排了一個了不起的細節。

在張豫瑾結婚前一天,顧太太建議曼楨穿曼璐的紫色絲絨旗袍。

你身上這件太素了。這樣吧,你問姐姐借件衣裳穿,上次我看見她穿的那件紫的絲絨的就挺合適。

紫色絲絨旗袍,是曼璐最珍視的愛情證明。顧太太絲毫不考慮曼璐的感受,在她的雷點上瘋狂蹦迪。

就在這一晚,曼楨被祝鴻才強暴了。

為了顧家,曼璐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和愛情。

然而,顧太太卻一直要讓曼楨嫁給張豫瑾。

曼璐無法接受的是,顧家在嗑這段CP時,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

同樣是顧家的孩子,曼璐當舞女,年老色衰後變暗場,婚後一身病,生活質量差。

曼楨受了高等教育,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有富二代追求,生活擁有無限可能。

曼楨擁有了太多她永遠得不到的東西。然而,顧家竟然鼓勵她搶走自己的白月光。

這種委屈,最終壓垮了曼璐,讓她成為拉妹妹下水的惡婦。

我們讀《半生緣》,能夠從細節中找到曼璐黑化的原因。

因此,即便《半生緣》安排了強衝突情節,我們依舊覺得可信。

我不反對強衝突劇情,只要編得好,強衝突劇情反而能成為生花妙筆,也能更好地調動觀眾的情緒。

而《心居》讓人感覺狗血,是因為它設置了太多強衝突劇情,卻沒有給它鋪墊合理的細節。

一個好的創作者,必須有讓強衝突情節變得合理的創造力。

如果只是為了反轉,忽略應有的情感邏輯和人物形象,台詞寫得再漂亮,觀眾依舊會覺得難看。

《心居》已經結束了,狗血劇能結束嗎?

我希望國產劇越來越好,但我不樂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ec55262bfeb63569005fd8e7ad17a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