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濟南一些商場藉助消費券的「乘數效應」,營業額有了明顯改觀。
4月30日至5月4日,中國20多個省區市、幾十座城市,啟動了新一輪消費券投放。據不完全統計,此番投放的消費券規模突破百億元,涉及消費領域包括餐飲、旅遊、家電、汽車、文娛等方面。目的只有一個,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向消費發起「總攻」,以拉動經濟回暖。
在「五一」假期前,我省多市推出了品類豐富的消費券,有些城市剛推出幾小時就被搶光。「我有消費券!」在這個特殊的五一長假裡,消費券讓消費者有了底氣,激發了消費熱情,也進一步打開了消費市場增長空間。
購物券「眼花繚亂」
不少區縣首次發放
「前幾天比較忙,沒注意,市中區發的消費券沒有搶到,我搶了一些槐蔭區的,能一直用到6月底!」家住濟南槐蔭區、工作單位在市中區的市民馮先生說,搶的消費券都是五折,以後出來吃飯能省下不少錢。
4月22日,濟南市提前啟動第四屆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活動,推出2000萬元專項電子消費券。此前,濟南累計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1424.87萬元,用券192萬元,帶動消費538萬元。
歷下區也在「五一」假期舉辦了一系列消費促進活動。除了發放消費券,同時鼓勵轄區行業龍頭企業和大平台,舉辦各類營銷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梳理髮現,此前濟南市各區縣也曾發放過文旅消費券,如第三屆市中區文化惠民消費季,市中區發放文化惠民消費券94.4萬元,章丘區發放10萬元,參與群眾17.5萬人,直接帶動文化消費455萬元。較之以往,如此大規模的餐飲、購物消費券的發放在各區縣皆為首次。
不僅能吃還能玩
有城市幾小時被搶光
記者了解到,除了省城濟南,為了提振消費,從三月份開始,我省其他市也紛紛推出了「消費券」。記者梳理相關報道,山東各地發放的消費券採取的主要模式包括提貨券、抵扣券、免費券、直接補貼等,大致分為餐飲券、購物券、旅遊券、文化券、住宿券等。
3月19日,濟南推出1億元文化旅遊扶持專項資金,首批110萬元文旅消費券,2天內領取完。4月4日,青島發放「365萬張惠民券」,首批15.5萬張商超券、百貨券在兩個小時內搶完,第二批5萬張「餐飲20元券」在50分鐘內被搶光。
隨後,淄博、威海、濟寧、聊城、煙台等城市推出了少則幾十萬,多達上千萬的消費券。其中,淄博市出資2000萬元。威海陸續投放總額1000萬元的消費券,煙台推出3000萬元電子消費券,5月1日發放後,每逢「1」日發放,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體育消費券第一天9分鐘被搶空,第二天8分鐘被搶空……日前,日照全面開啟體育消費券發放,受到市民的追捧。日照市體育局聯合34家體育企業,40多個體育場館、俱樂部,向市民發放市級體育消費券50萬元,同時撬動全市1.13億元體育消費券。
熱門商圈重現排隊
「現在應該出效果了」
位於洪樓商圈的悅立方在這個五一感受非常明顯,5月1日到5日,悅立方推出了新活動,市集和車展集合。「我們發放了30萬元消費券,供顧客免費領取。現在能恢復到七成了,經過五一促銷,應該就差不多了。」悅立方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濟南世茂廣場、世茂寬厚里客流回暖明顯,隨處可見有序排隊的現象。」5月5日,濟南世茂廣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濟南市政府法律顧問、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袁曙光分析,受疫情影響,服務、外貿以及餐飲等行業受到很大影響,政府通過優惠券刺激消費,調動市民購物的積極性。「消費券是政府的一種宏觀調控手段,也是一種紅利。消費券會設置一些限制條件,目的是讓老百姓出來花錢,到現在應該是出現效果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王傑 張永斌
發揮乘數效應 長期短期相結合
有分析認為,消費券充分釋放了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同時,數字化時代的消費券能夠更加精準地投放到政府想扶持的行業,通過高槓桿率實現「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達到乘數效應。
與此同時,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直言,「目前並不是實行普惠式發放,而是針對不同行業,哪裡需要補哪裡。哪些行業受到衝擊比較大,才向這些行業發放消費券,從而促進這些行業儘快恢復到正常消費水平。」趙萍說。
她認為,對於財政收入比較困難的地方,不太適合使用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畢竟消費券資金來自財政收入,必須考慮到地方財政承受能力。
「促進消費增長要把長期安排與短期措施相結合。」趙萍表示,短期目標主要注重消費回補,長期消費增長則應該注重從消費制度、消費環境不斷完善的角度入手,建立更加完善的促消費長效機制。
據中新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wx53EBnkjnB-0zbR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