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薦|中國甲冑:鐵血男人裝

2022-04-26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新刊推薦|中國甲冑:鐵血男人裝

新刊推薦|中國甲冑:鐵血男人裝

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品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期刊

封面故事 圖為還原的宋代鎖子甲,由金屬環相連而成。宋《武經總要》以鎖子甲為「鐵甲之貴者」。據說鎖子甲由活躍於中亞的斯基泰人發明,並在漢晉時代傳入中國。 供圖/煉鎧堂甲冑復原設計團隊 甲冑設計/溫陳華

本期目錄

前陣子觀看《新蝙蝠俠》時,腦海里只有一個疑問—— Batman穿的究竟是什麼款式的鎧甲。

於是,第二天管同事要來了世界名甲這篇先睹為快。

世界名甲:戰衣的花樣時尚

稜角分明的哥德式鎧甲、華麗武士的格林威治盔甲、環環相扣的印度鎖子甲、造型奇特的日本大鎧……中國之外,鎧甲還有哪些精彩風景?

圖為1585 年製作的坎伯蘭伯爵三世喬治· 克利福德的盔甲,是格林威治盔甲中的代表。它模仿當時深受紳士歡迎的「豌豆式」緊身上衣的風格,束腰設計凸顯身材。

那麼,中國的鎧甲又有哪些精彩風景呢?

皮甲 何以風行 2000 年

商周時期,獸皮仍是使用最廣泛的防護甲。儘管當時的青銅器已相當精美,但造價高昂,主 要 用 於 制 作 禮 器。拿 它 來 鍛 造 甲 衣, 容易斷裂,所以極少有青銅甲的出土實物。

圖為專家為復原曾侯乙墓皮甲冑而鑄造出的金屬模具。 繪畫/揚眉

秦人戎裝 兵馬俑的甲冑秘密

秦軍「強弩在前,錟戈在後」,也就是說先用強弩殺傷敵人,打亂陣型,然後手持錟(鈹)和戈(戟)等長兵器發起衝鋒,最後才是短兵相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輕裝的弩手站在最前面,然後是重甲的長鈹手。騎兵負責偵查、襲擾,戰車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這才有迥然不同的甲冑配置。「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正是有了甲冑、兵器和動員指揮的緊密配合,秦軍才能睥睨天下,百戰百勝。

兵馬俑的本色非常艷麗,以粉綠色為最多。秦代士兵上陣時,不僅穿戴齊全甲冑,還可以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上戰場。 供圖/視覺中國

大漢鐵甲: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漢代鎧甲依舊是傳統札甲,較先秦最大的進步,是甲的材料由皮質變為鐵質。

圖中著甲者所穿,是據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副鐵甲殘片復原而來。可視為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兵鐵甲的一種。 模特/盧龍、洪瑋

三國甲冑:「非虛構性」群英裝備

關羽出場就一定得攥著青龍偃月刀?呂布的行頭就必須是獸面吞頭連環鎧?我們「習以為常」的這些三國裝備,其實與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

圖中表現的是周瑜與諸葛亮的演義裝束,周公瑾頭戴鳳翅盔,身穿文武袖,這是他在三國題材影視遊戲作品中最常見的裝扮。然而,無論是鳳翅盔,還是文武袖,都是宋代以後才出現的服飾元素。 攝影/朱莫詡

胄:頭頂的攻防之道

在殘酷的戰爭中,頭盔不僅能保護脆弱的頭部,還能起到出其不意的進攻效果。

這種瞪圓雙眼、頭生雙角的青銅獸面曾被認為是輔首、面具。直到考古發現了一些獸面與青銅胄的復合型器物,才知道它們原來是胄上的構件。傳說蚩尤作戰時,善用頭上的尖角牴殺敵人。攝影/柳葉氘

明光甲:光明正義,甲之傳奇

明光甲,史書中的它赫赫有名,文物中卻看不到它的片甲真容。然而,它真的來過,帶著甲之王者的風範,將威風凜凜的身影,留在了壁畫間,留在了造像上。

明光甲的部分部件被裝飾成獸頭的模樣,據說能起到辟邪的功效, 「猛獸」也成為後世明光甲最醒目的視覺特徵圖為現代復原的宋代魚鱗甲和雲紋步人甲,其肩部都有吞肩獸裝飾。 供圖/煉鎧堂甲冑復原設計團隊

黃金鎖子甲 風吹色如鐵

鎖子甲,以鐵鏈銜接、互相密扣、綴合成衣。它柔韌便利,卻能抵擋勁弓利刃;它貼身合體,與戰士同進共退。它雖非土生土長的中國甲冑,但在半部中國甲冑史中,它的身影由模糊到清晰。

圖為遼寧省博物館藏清代鎖子甲,通身以等大的鐵環連綴編成。鎖子甲是西方古代常見的甲冑樣式,它的名字也出現在著名的「唐十三鎧」中,但排名居後,並不是軍隊的主裝鎧甲。唐代中國的甲冑設計,汲取西方板甲的優點,造出了傑出的明光甲,但對於鎖子甲很可能採取的是「拿來主義」的方針,從戰爭中繳獲得來,再裝備軍隊。攝影/勇汽水

步人甲:大宋軍工廠的榮與傷

流水線、兵工廠、冷鍛技術…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名詞,仿佛只會出現在工業革命後的世界。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宋人已經開辦了專業的「軍工廠」。

圖為復原的宋代步人甲局部。 供圖/控弦司

布面甲:火器時代的「鐵布衫

在日新月異的火器面前,再堅硬的鎧甲也無用了,鐵葉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了鐵葉的布面甲,變成了純粹的棉甲,而這種棉甲,也逐漸淪為儀仗之用。因為在新式火器面前,再厚的棉,也真的綿軟無用。

圖為乾隆四年郎世寧所繪《乾隆皇帝大閱圖》,描繪了乾隆登基後首次大閱兵 的情景。可威嚴耀目的鎧甲下面,並沒有防護性的鐵葉。

制甲材料:更輕、更軟、更強

藤甲不怕火攻?絹帛不只裝飾?紙甲強比鐵甲?絲棉竟可防彈?甲冑製作,在更輕、更軟、更強的路上,走得比你想像的更遠。

棉甲可以有效吸收火器彈丸的動能,為士兵減少傷害。圖為18世紀朝鮮王朝棉甲、棉盔。為了增加防禦性能,棉甲內部通常還會再穿著鐵甲,配合使用。

靠:別樣甲冑美戎裝

繽紛的色彩、細膩的紋樣、別致的造型,戲台上的將軍們,身上總穿著一件特殊「鎧甲」——靠。戲台上的鎧甲,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在歌舞演繹中,成了美的象徵。

防彈衣:鎧甲進化論?

能擋住子彈的衣服,並不是新鮮事物。西方的板甲和東方的布面甲,都曾充當過「防彈衣」。防彈衣是否是「進化版」鎧甲?又將繼續「進化」向何方?

現代防彈衣。 供圖/圖蟲創意

歡迎掃碼 購買新刊

編輯:方麗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91b63c470d701813c4374c68b527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