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市長一同調研,廣州會誕生新能源巨頭嗎?

2022-05-30   抱朴財經

原標題:書記市長一同調研,廣州會誕生新能源巨頭嗎?

廣州人非常低調地搭建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車發展的框架,同時不斷歸攏要素,現在正在這個生態中不斷完善。

作者:今綸

5月28日,廣州市委書記林克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永航,到南沙區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現場等地調研。當天林克慶特別提到「舉全市之力推動南沙在科技產業發展」。

我們要讀懂新聞關鍵詞,以及新聞背後的巨大機遇和產業崛起。

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廣州目前到了哪個階段?正在做什麼?企業、個人的機會在哪裡?

01 南沙崛起對廣州意義非凡

首先,「南沙區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是何方神聖?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我們從這個項目切進去,看看南沙、廣州的變化。

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生產基地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南沙大道上,專注XFC極速電池、新型儲能電芯及PACK集成系統的研發和生產,項目用地約300畝,預計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產能8Gwh,具備為12萬輛新能源汽車實現配套的能力,滿產後年產值達72億元人民幣。

其技術達到「8分鐘可為新能源車充八成電」。

但巨灣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引進的企業,而是廣汽集團精心孵化的首個深度混改企業,是由廣汽研究院行業專家及技術骨幹組成的先導技術核心團隊創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簡單說,巨灣是一家生產新能源電池、儲能電芯以及相關集成系統的企業。

你能想到的類似企業有寧德時代、比亞迪。

當然,比亞迪除了刀片電池,還有整車生產,還是略有不同。

廣州書記、市長到同一家企業調研,當然表明了對企業以及行業的重視。

長期以來,汽車產業都是廣州的支柱產業,如今北有特斯拉,南有比亞迪,廣州的小鵬和廣汽埃安也發展得不錯,南沙部分區域經常還有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出沒。

如何在汽車產業上更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在新能源汽車版圖中獲得更大的市場,這當然是廣州的決策者更關心的。

巨灣就是眾多新能源企業中的重要一員,其得到重視,也很正常。

南沙的現狀是汽車製造和新能源汽車製造這兩大產業已經具備較強基礎,南沙在支持高科技企業研發、充電樁和充電站建設等方面都有針對性的政策。

南沙汽車碼頭、海嘉碼頭、近洋碼頭工程全景圖

其實早在2020年,廣州即提出將在南沙打造又一個千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和新能源汽車高地。此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在南沙原有的廣豐系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引進廣汽豐田新能源生產線、廣汽蔚來等。

而且不止於此,就在今年5月,芯粵能碳化矽晶片製造項目主體工程封頂。芯粵能是國內最大的面向車規級和工控領域碳化矽晶片製造和研發企業,項目一期達產年產值40億元,二期達產後合計年產值將達100億元。

芯粵能主體工程封頂

這對於南沙來說意義重大。

南沙,正在聚沙成塔,頗有點新能源汽車城的味道。

再來看林克慶的期許,此前特別提到「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海洋產業、高端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體經濟」,新能源當然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

因此,以後討論廣州的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車的產業,南沙的分量應該會越來越重。

而且南沙的經濟增速一直表現不錯:

2021年,南沙GDP總量首次超過2000億元,9.6%的GDP增速在全市各區排名第二。
2022年一季度,南沙GDP增長6.5%,4項主要指標增速領跑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上工業產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所以說,南沙確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優勢,較多大項目的助力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南沙的快速崛起對於廣州意義非凡:廣州實質上正在以南沙為門戶樞紐,加大與更遼闊世界的交流、溝通、貿易。

灣區城市競爭的主戰場也是在這一片海域以及附近的區域展開,因此,書記林克慶與市長郭永航多次到南沙調研,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對南沙期許甚高。

今年1月11日,書記、市長也是一同到南沙調研,當時,林克慶特意強調「要全力打造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提升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能級,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南沙,正在逐漸承擔越來越多的突破任務,可喜的是,南沙人幹勁十足,越戰越勇:南沙新區二季度動工項目累計總投資將達320億元。

02 新能源車產銷兩旺

那麼,整個廣州的新能源車以及新能源相關產業如何?

從數據來看,

1-4月,廣州汽車製造業實現產值同比增長5.7%,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產值與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3.7%和96.6%;新能源汽車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88.8%。

也就是說,廣州的新能源車呈現一個產銷兩旺的勢頭。

而且,廣州人正在扎紮實實做基礎建設。廣州人是很務實的,你買了新能源車要充電,而且充電要快,如何解決?這是一個新基建的問題。

媒體透露廣州要打造「超充之都」:

2022年,巨灣技研、廣汽埃安、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打造廣州「超充之都」計劃。按照計劃,廣州2025年將建成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實現1.5公里半徑覆蓋,找站時間減少到5分鐘以內。

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是什麼概念?就是你在廣州開新能源車不用擔心電能不足的問題,這對於廣州的新能源車行業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而且華為早就把智能汽車相關業務的大本營設在廣州白雲區。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全資控股子公司中唯一一家主要進行智能汽車相關業務的公司於2020年9月註冊成立。該公司註冊名稱為「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廣州民營科技園內。

廣州人非常低調地搭建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車發展的框架,同時不斷歸攏要素,現在正在這個生態中不斷完善,要麼引進新的企業,要麼扶植本土企業,目標就是希望整個系統處於一個不斷革新變化,且效率越來越高的狀態。

與此同時,在消費端提高車主體驗,比如建設「超充之都」,這是一招妙棋:一方面促進銷售,一方面提升城市品牌,這個品牌是頗具科技含量,且滿足民生需求的。

總體來看,廣州人在激烈的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車市場中落子如飛,逆流而上,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就業機會、納稅,雖然說潤物無聲,但也確實是在頗不容易的當下一個城市的自我奮鬥的印記。廣州會產生新能源巨頭嗎?等時間的答案。

奮鬥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生生不息的是城市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