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記日記#1945 早餐豐盛 十二味味佳 王捌院子
2022/05/28 星期六 長沙
6點鐘就醒了。最近睡眠質量一般,多晚睡,6點多也會醒來。洗漱完畢時間也不過7點,和靈芝約好8點半去嗦粉,時間有點久,下樓到湘江邊走走。
8點半去了易裕和,見到了老闆易哥。2000多平的粉麵店,很熱鬧。要了最基本的肉絲粉,還有很多澆頭,擺了滿滿一桌。易哥說,肉絲粉最考店家本事,湯鮮肉嫩粉滑才是一碗好粉。澆頭就看個人喜好了,易裕和有70多種澆頭,粉面通用。我覺得70多種澆頭有點多了,備貨不容易,還可能會有浪費。不過我沒說出來,因為易哥接著說,他的店每天營業22個小時,早上5:30開門,凌晨3:30結束。這樣等於是從早餐直落宵夜,午餐晚餐也在裡面了,每天營業額有十幾萬。想了一下,不同時段對粉的要求不同,最大的區分可能就在澆頭上。早餐可能簡單一些,午餐晚餐需要豐富一點,如果還要喝上幾口老酒,澆頭就是下酒菜了。這樣看來,70多種澆頭就不算多了。其實我也是瞎琢磨,易哥做粉店十幾年了,對於市場和食客,他肯定比我了解,菜單是根據市場設計的,品種多與少是客人需求決定的。有時候不自覺的會有一種居高臨下審視,看過一些觀點,就從規模化、連鎖化、標準化等角度想問題,易裕和做的多是街坊生意,未必會要快速發展簡單擴大推廣。易哥十多年來只在長沙做了三家店,植根家鄉,做好產品,一樣有不錯的生意,當然也就發家致富了。易裕和做的是街坊生意,一定要做出好味道的,不然長沙街面上那麼多嗦粉的地方,誰會去一家味道不好的粉店呢?易裕和里排隊的人群、人聲鼎沸的熱鬧,說明易哥的選擇是正確的。
滿滿一桌子。
肉絲粉
喜歡這個糖餃子,糯米做的,糯糯黏黏甜甜的。
吃了粉又嘗了一碗面。沒有江南地區的精緻,勝在煙火氣更足。
多種澆頭。
牛肉香菜。
椒脆。脆來自榨菜。
寒菌
酸豆角
雪菜
蘭花豆乾
肥腸
長沙版肝腰合炒。
蔥油餅。
糖油粑粑。
這樣的早餐真是太豪橫了,每樣嘗一口,中午就不用吃飯了。我真是每樣嘗了一口,吃飽沒問題,更想通過這樣的早餐了解長沙味道。始終認為,大酒樓的出品雖然一再強調自己的風味屬性,為了生意總是要有融合借鑑,味道也就在這種生意需求要求下,慢慢變化著。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味道,小吃和早餐最能反映,他們做的是街坊生意,味道變化要比酒樓緩慢很多,基本可以保持著城市味道的底色。
中午去了「十二味·宴長沙」,這是易隆推薦的一家餐廳,據說是目前長沙賣的最貴的湘菜館。老闆劉晉伍十二歲進廚房,摸爬滾打三十多年,從刷碗洗盤子到上灶炒菜,再到包廚房、做企業,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不用說就是個勵志的典型。我們去了二十多人,原本想坐在一起,一間房擠滿了還是沒能坐下,只好分成兩個房間。
晉伍準備了很多菜,很多酒,我只喝了一點紅酒。晉伍熱情招呼大家喝酒,結果自己喝多了,拉著我說個不停。他的普通話真心很普通,可能也和湖南人說話習慣有關,生生把「生薑」說成shengjian,聽了半天,對照著菜品,我才搞明白:原來期待的生煎包是炸過的生薑絲,和包子沒有一毛錢關係。[抓狂]北京人說話沒什麼口音,如果不說胡同里的那種老北京話,基本就等同於普通話了,因此很難理解有些地方的朋友有些音發不出來,有些輔音分不清。南京好像是L、N不分,南京很容易聽成是藍鯨,上海廣東W、H不分王、黃基本就是一個音。記得傳呼機時代,接線員問你貴姓時,遇到王黃,總會多問一句是三橫王還是大肚黃,當時還真不明白,走的地方多了,才逐漸適應。
如果沒有「小黃薑汁脆皮土雞」這道菜,我就沒明白晉伍嘴裡的shengjian就是生薑。
菜單。真是太多了,算上茶點水果,有30多道。晉伍真是太熱情了。
鄉里鹽菜蒸小肘。晉伍說這是他的獨創菜,把家鄉的土菜加以改良,成了餐廳一道必點菜。酥攔不失其型,入口輕咬即化,肉香濃郁,香而不膩。
蒜蓉粉絲蒸帝王蟹。這個菜我挺喜歡,雖然不是傳統湘菜,蒸的火候適當,蟹肉清甜。
黑金鴿拼武岡銅鵝。吃了鵝肉,沒吃鴿子。武岡銅鵝與寧鄉豬、洞庭蓮子合稱湖南三寶。料理方式得當,鵝肉香,爽。
牛肉。
黑金鮑。這個妖哥超級喜歡,為它吃了兩碗飯。
岳陽姜辣岩蛙。
豆豉辣椒蒸帶魚。
老手藝柴把東星斑。
湘西腊味三蒸。以前很喜歡吃腊味合蒸這道菜,臘肉的油脂浸入臘魚,真是越嚼越香。年紀大了,對油脂有了一些禁忌,雖然喜歡腊味合蒸這樣的菜,也不敢多吃了。懷念年輕時,一盤腊味合蒸可以吃兩碗飯,年輕真好啊。
祖庵魚翅。湖南官府菜的代表,與譚家菜類似。
黃燜瀏陽黑山羊。
菜多,晉伍熱情,大家喝的興高采烈。開始時還能認真吃幾口菜,沒過多久就喝成一片了。我只能忙裡偷閒吃幾口,還沒等琢磨滋味,敬酒的就過來了。期間還有表演,唱花鼓戲的女生真是漂亮。喝了酒,聽歌歌美,看人人美。酒醉人,人也醉人,喝了酒,醉的更快了。
晚餐去了早就種草的王捌院子,見到小友康樂,認識了新朋友楊波,觥籌交錯間,又是一番歡樂。最近庭院式餐廳在長沙很是流行,王捌院子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康樂說,這裡以甲魚為主打,甲魚也分年份,八年為佳,太老了就不好吃了。這一晚我們吃的就是八年的甲魚,厚厚的裙邊,滿滿的膠原蛋白,一口吃下去,十足的滿足感。看了看價格,不算貴。一般吃吃,人均在一百多元,要了甲魚,人均也就二百多元。菜品以湖南土菜為主,辣菜居多,而且有的菜真是辣。朋友形容這一晚大家吃個不停,雖然吃相各異,但都發出同樣聲音:「啊~嘶。」香的開心,辣的不行。
剪個彩,揭個封。
八年的甲魚燜一鍋。
鹵豬肉。有點辣味,好吃。
炒鱔魚,超級美味。
蝦蟹和炒。小螃蟹炒的很酥,嚼嚼就咽了。
姜辣鴨。
醬椒魚頭。
泥鰍荷包蛋。這種組合還是第一次見,好吃。
豬肚燉河蚌。
炒小河蝦。
殺豬粉。殺豬菜的豬雜煮了一碗粉,鄉村土菜的集中體現。
今晚見識了牛鞭八寶粥。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王捌和牛鞭這樣的詞語組合總覺得有點彆扭。於是我看了一眼,放棄了。康樂告訴我,湖泊多的地區有吃甲魚(王八)的習慣,因此湖南湖北甲魚菜式很多,其他就是廣東省了。兩湖地區是就地取材,廣東地區相信甲魚的補益作用。我是不信什麼滋補功效的,小時候也沒吃過甲魚,更沒吃過牛鞭,八寶粥倒是喝過,甜的,和臘八粥差不多。
很好的環境,夜幕下更美麗。
飯吃的很開心,雖然很辣,但是過癮。期間胖子偶然看了一眼健康碼,攪亂了熱烈祥和的氣氛。大家看了一眼,全變黃了,一下子吃飯的心思沒有了,匆忙結束去做核酸。做完核酸下雨了,回到酒店洗澡睡覺。
這一天吃多了,估計體重又要增加幾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