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這樣一個情節,你最親密的人要結婚了,你滿心歡喜還以為能成為伴郎(娘),為此還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結果人家連你的前任都邀請了,就是沒有邀請你。
你會怎麼辦?
換成一般的人,肯定就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劇情就是這麼個起因,不過後續的發展卻比我們想像當中要沉重許多——
《拉臘》
Lara
這個譯名跟臘月完全沒關係,其實這就是個人名,Lara。
Lara是誰呢?
她是一個離了婚的女人,一個會彈鋼琴的女人,一個母親,也是一個控制狂。
Lara自從離婚之後,一直都是獨居生活,她的日子很簡單,沒有慾望也沒有需求,可是某天,警察突然敲開了她的房門。
因為搜查時需要有第三方作為見證人在場,Lara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站在了鄰居家裡,看著警察左翻右找。
其中有個細節,鄰居在向Lara打招呼時,問到了她的兒子。
可是Lara的回答卻是模糊不清,看得出這個問題她似乎有些難言之隱。
其實Lara的兒子非常優秀,只是他從來都沒有在Lara公寓附近出現過。
多年前離婚之後,因為工作原因,兒子就一直跟著外婆生活。
當然,兒子跟誰住Lara似乎並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有兒子的鋼琴。
因為從小熱愛鋼琴,Lara曾經練習過很多年,每個懷揣鋼琴夢想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大師。
但這種事情,真的也要看天賦。
Lara就是那個一直游離在專業之外的人,她曾被音樂老師無情的批評水平太低,根本登不上舞台。
就這樣,Lara放棄了熱愛的鋼琴,從此便把自己的夢想交給了兒子。
在她的鞭笞和督促之下,兒子從小就經歷了不同一般人的辛苦,犧牲掉休息娛樂的時間,換來了老師們的青睞和認同。
終於,兒子成材了。
而眼下,他正在籌備自己的個人鋼琴音樂會。
可是作為兒子鋼琴事業的領路人,Lara本應該是最有資格被邀請的人,卻發現都已經開始售票了,兒子卻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
可能是太忙了吧,Lara只好這麼安慰自己,即便沒有參與其中,Lara還是暗戳戳地打探兒子的準備情況。
她來到劇場買票,在聽聞後排還有很多座位沒有賣出去時,她將所有的余座全包了。
為了讓更多的親朋好友能去現場一睹兒子的風采,Lara開始一個挨著一個的安利、送票。
她送給前台的傲氣接待員,送給辦公室的待產孕婦,甚至還專門回了一趟家,特意將事情告知給母親。
前面提到,離婚之後兒子一直跟著自己外婆住,本以為是兒子沒有安排周到,漏掉了外婆。
結果Lara想去而沒有被邀請,而外婆被邀請了卻不想去。
此情此景,讓Lara有些尷尬,但她依然安慰自己,為兒子沒有邀請自己找各種藉口。
然而,真到了音樂會上Lara才發現,她的遺漏不是無意間的疏忽,而是當事人的刻意為之。
事實上,Lara的兒子連他父親的現任女友都邀請了,唯獨就是沒有邀請自己的親媽。
為什麼?
這也是該片相當扎心的一個主線,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Lara作為一個母親,卻如此的失敗?
那就不得不從該片所營造的家庭氛圍里來分析。
當Lara提著蛋糕去拜訪自己母親時,老太太明里暗裡都在擠兌Lara。
老太太說自己不愛甜的,Lara說自己買的是低糖的。
可是轉頭,老太太就從烤箱裡拿出了自己烤的蛋糕遞給Lara,她寧願吃自己烤的也不吃Lara買的。
不管Lara說什麼,老太太都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似乎兩個人之間的隔閡已久。
甚至於老太太在指責Lara時,Lara竟然給了她一個耳光。
隨後Lara去了兒子的房間,意外發現了兒子桌子上的樂譜,看來兒子已經開始創作很久了。
然而這種本應該鼓勵的行為,在Lara眼中卻是一種不合理的自負。
琴還沒有彈好,搞什麼創作?!
她將這種想法毫不保留地說給了兒子聽,根本不管樂譜已經板上釘釘,即將要在當晚的音樂會上演奏的事實。
就像兒子控訴Lara的那番話,你早不說晚不說,我要登台了你又來打壓我了。
買票送人,Lara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兒子的音樂會能夠有面子,可是過程中卻也暴露了她孤傲清高的本質。
電影有很多暗示的細節,比如Lara在送票途中路過音樂教室,隨意對著正在練琴的學生各種指導,滔滔不絕直接把人逼得離開座位。
演奏開始的前夕,因為票依然沒有送完,她不得已就在劇院門口對著路人白送,可是有路人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但Lara卻將手縮了回來。
因為她覺得路人穿著打扮不行。
控制對方,總是用各種方式,逼著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就好像Lara以為她給兒子的人生做好了一切規劃,對兒子任何計劃之外的想法都進行了否定。
可結果呢?
有這樣一位母親,哪個孩子不會想要逃離呢?
也因為她在兒子即將登台前的一番打壓,讓兒子竟然換掉了自己的原創曲彈奏流程。
此時的Lara還不自知,以為是兒子發揮不行,殊不知在後台,兒子對著父親坦白了一切。
對於母親的不滿、控訴,還有被打壓之後的自我懷疑,都一股腦的傾訴出來。
此時Lara才終於明白了自己不受兒子待見的真實原因,根本不是某一件事所引起的,而是無數件小時,無數個想要逃離的過往。
但極為諷刺的是,當兒子調整好心態後還是彈奏了他的原創曲,並且獲得了滿堂彩。
面對台下的觀眾,兒子表達了對母親指引他走上鋼琴之路的感謝。
演奏結束時,他還送了一個別人送的果籃給Lara。
隨後,他就和好友一同去酒吧慶祝演奏成功,完全沒有再和Lara多說一句話。
原來,剛剛的一切只不過是場面話和客套的行為罷了。
在散場時,Lara遇到了曾經否定她鋼琴水平的音樂老師。
沒想到交談中,老師卻完全忘記了他對於Lara的打壓。
一番不經意的話,卻幾乎改變了Lara的一生,甚至引發了連鎖反應,又影響了Lara兒子。
鬧到最後,Lara成了被那個唯一被拋棄的角色。
有些人總喜歡刺激羞辱對方來襯托或者展現自己,其實這都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殊不知有時候語言的負面作用,真的能改變別人一生。
丨丨
樓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