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降價,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魚、慫火鍋等品牌餐廳也「留不住」顧客。
7月22日,九毛九股票低開,盤中一度跌破3港元關口,跌幅超12.6%。截至收盤,九毛九報3.06港元,下跌10.26%,總市值43.26億港元,公司股價已連續創上市以來新低。
股吧內,多數投資者將今日股價下跌的矛頭指向不甚理想的中期業績。
7月19日,九毛九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期內收入為30.64億元,同比上漲約6.4%;預計歸母凈利潤不少於0.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2億元下跌不超過69.8%。
鑒於上半年業績以及對下半年行業的研判等,7月22日招銀國際將九毛九的股票評級下調至持有。
九毛九解釋利潤下跌的原因有四:一是可比基數較高,去年上半年公司運營已從疫情中恢復,並獲得了政府補助;二是消費者習慣改變,導致顧客人均消費及翻台率下跌,進而導致餐廳單店收入下跌;三是公司實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對餐廳開業及運營各項成本費用的降低滯後於餐廳單店收入的下跌,因此,預期九毛九於上半年將出現負經營槓桿;四是上半年產生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預期不多於0.4億元。
除開政府補助、資產減值等因素,關鍵的一點其實是九毛九的餐廳運營效率在下降。
第二季度運營數據顯示,九毛九旗下主要品牌餐廳的翻台率均在下降。其中,太二(僅限自營)翻台率從去年全年的4.1次/天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9次/天,又進一步降至二季度的3.6次/天;慫火鍋則從去年的3.8次/天降至今年二季度的2.8次/天;九毛九餐廳從去年的2.9次/天降至今年二季度的2.6次/天。
左宇攝
其中固然有去年復甦後基數較高的因素在,更重要的是,在意識到外部環境變化後,九毛九公司也曾努力過,嘗試以價換量,但效果顯然不及預期。
第二季度,九毛九主動調整了太二(中國內地餐廳)及慫火鍋的菜單結構及菜品價格,並增加推廣活動。直白說就是降價,再疊加消費習慣改變,第二季度太二(自營)、慫火鍋、九毛九餐廳的顧客人均消費均在下降,分別為69元、104元、55元,與去年全年的75元、113元、58元相比,分別減少6元、9元、3元。
以價換量未能取得預期成效,九毛九反而因顧客人均消費下降影響到餐廳收入。
第二季度,太二(自營)、慫火鍋、九毛九餐廳的同店日均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18.1%、36.6%、12.6%。招銀國際研報指出,太二和慫火鍋的降幅比其預計的8%、25%還要差。
門店網絡方面,截至6月末,九毛九集團合計擁有771家餐廳,較上年末凈增45家。與去年全年新增170家餐廳相比,擴店速度明顯放緩。
其中扛起業績大旗的太二餐廳擁有614家餐廳,較上年末凈增36家,其中自營餐廳612家,凈增34家。根據規劃,今年太二餐廳計劃於中國內地新設80—100家太二餐廳(自營)以及於中國內地以外新設15—20家太二餐廳(自營),合共新設95—120家(自營),按目前節奏看,下半年需加緊步伐才有望完成。
而九毛九近年來押注的慫火鍋餐廳有73家,半年時間凈增11家,或是擴店不如預期,慫火鍋今年的開店計劃由此前的新增35—40家降為25家;九毛九餐廳72家,減少5家;賴美麗、賞鮮悅木、山的山外面餐廳分別有4、1、7家。
孫婉秋攝
今年2月,九毛九逐漸開放了太二和山的山外面貴州酸湯火鍋的加盟業務,但截至6月末僅開設2家太二加盟店和3家山的山外面加盟店,擴店頗為謹慎,業績貢獻甚微。
針對上半年凈利、門店運營以及擴店安排等,《國際金融報》記者向九毛九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並未回復。
記者 左宇
編輯 孫婉秋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金融業人士熱議深學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LPR、7天逆回購利率同步下調,央行釋放何種信號?
- 李晟醫生去世!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發聲
- 走過十年,閒魚急於流量變現?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