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9盲訂過萬,華為將全面接管銷售?華為汽車概念股還將持續?

2023-10-26     私募排排網

原標題:問界M9盲訂過萬,華為將全面接管銷售?華為汽車概念股還將持續?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在大盤反彈的背景下,此前防守性資金「抱團」的「華為+」概念板塊僅在周二出現調整,周三便「捲土重來」,華為汽車概念股銘科精技、江淮汽車漲停,板塊內多股活躍。

在板塊內防守性資金因市場回暖而流出之際,華為概念板塊仍能保持活躍,蓋因在這段「信心如黃金」的時間裡,華為相關產業持續輸出情緒素材,為板塊提供了消息面的支撐。

市場背景轉變之際,對於關心華為汽車板塊投資機會的投資者而言,其行情持續性值得關注,本文旨在梳理相關產業信息以提供一份參考。

問界組合拳:M7超期提車補償+M9爆料消息持續!

25天大定超過5萬輛、上市首月大定超過6萬輛、絡繹不絕的客流量……AITO問界新M7的火爆已經無需多言。

銷售火熱的另一側,問界新M7的交付卻成為不容忽視的「險阻」。

在問界新M7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余承東曾表示「發布即交付」,而在整個9月份,根據公開數據,問界M7的交付量仍只有5000+,雖然環比上升超4000台,但相較於大定數據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在造車新勢力過去激烈的競爭中,產能爬坡、延遲交付最終「反噬」車企的例子並不鮮見——剛需用戶流失,預訂用戶體驗受阻,以及過長交付周期下友商的銷售「狙擊」,都可能使產品的客群、口碑乃至於價格優勢下滑。

華為也維持了一貫的謹慎態度,線下追趕產能,對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追加投資,擴招工人;線上維持關注度,賽力斯汽車工廠開直播,余承東甚至親自現身,追加投資10個億就出自他口。

進一步的,還有兩條消息在發酵中:

1、10月17日,問界發布新M7超期提車補償方案。根據方案內容,11月30日(含)以前完成支付大定並鎖單的新M7消費者,在超出一定的等待期後均可獲得200元/日的補貼,封頂1萬元。

2、問界預計於12月上市的旗艦SUV問界M9,已於全網開啟有序的爆料預熱,從外觀到內飾,都掀起新一輪討論熱潮。

其中問界新M7的超期提車補償方案,不僅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預訂用戶的等待焦慮,還為友商的銷售「狙擊」留出了提前量,讓產品性價比持續凸顯。

而M9的預熱,則在吊足了高端用戶胃口的同時,還在品牌內部完成了用戶關注度的分流。這一方面使新M7在追趕產能階段受到的輿論壓力較小,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潛在客群的流失。

問界M9預熱效果如何?華為下一步還會做什麼?就在近兩天,問界再現華為式「連環炸」!

M9「盲訂」突破一萬五,華為全面接管銷售?

就在10月24日,余承東在社交媒體透露,自9月25日開啟盲訂以來,問界M9預訂訂單累計已突破15000台

在僅有外觀爆料和少量配置信息的情況下,預售價50萬~60萬元的問界M9能取得這樣的「戰績」,不可謂不驚人。

緊隨預售戰績賀圖的,卻是華為進一步深度參與汽車板塊業務的「王炸」消息:

根據晚點Auto報道,問界所有銷售員工,即將全部加入華為全資子公司「深圳慧通商務」,成為華為編外員工。換籤將在明年全部完成。

問界新M7的爆火,除了產品力之外,很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華為終端積累了十幾年的線下渠道引流。美中不足的是,此前問界的銷售和服務人員多屬於華為和問界的經銷商旗下,未經過統一的管理和培訓。

這些銷售和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業務規範度參差不齊,隨著問界的擴張已然有些「掉隊」——僅2022年一年,問界就開了1000多家門店,速度超過所有車企。截至今年年中,問界已經擁有1100多家門店,其中包括903家商超體驗店和206家用戶中心店。

今年6月,華為和賽力斯合作建立了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而在本次換籤完成後,華為將進一步控制問界的銷服體系,對銷售策略、工作流程進行把控。

總體來看,此次華為對問界銷售體系的「收編」,不僅是對「短板」的未雨綢繆,更傳遞出華為內部對於汽車業務的強烈看好和進一步參與。

在今年秋季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與奇瑞合作的第一款量產車——智界S7,定位是中大型轎車,同樣將搭載鴻蒙座艙系統和華為智能駕駛,目標是「超越特斯拉Model S」。

此外,明年華為還將推出與江淮汽車合作車型。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該產品為售價約100萬元的MPV車型。

據了解,華為已經在和合作車企討論,新品牌智界車型是否在問界門店售賣。

在產品銷售、宣傳節奏延續的情況下,華為相關汽車銷售前景可期,產業鏈公司或將從中受益,這也是華為汽車概念股行情持續性的重要邏輯。

不過華為目前並不直接生產汽車,而是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產業鏈較為複雜,具體涉及哪些公司呢?筆者根據公開研報信息整理如下。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5a415d3286ce2b6468422673ebd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