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告訴你,輪胎是高利潤產業

2019-12-24   輪胎商業網

輪胎老闆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越來越不好乾了,賺錢太難了。但是縱觀整個汽配行業,才發現輪胎行業還算好的,利潤表現方面還是比較高的。



(點擊圖片看大圖)圖解:縱軸為息稅前利潤率,橫軸為研發投入比例


從上面的圖片中可以看出,同樣作為汽車的配件供應商,輪胎仍然處在高EBIT利潤區域,全球幾大輪胎製造商EBIT利潤率都能保持在8%以上,比較高的倍耐力、韓泰都能保持在13%左右。其次是普利司通和通伊歐大概在12%左右,米其林11%左右,優科豪馬和住友橡膠相對降低。在德國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中,德國大陸集團的銷售額在2018年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排在第二名,僅次於博世,但是息稅前利潤率僅為9.1%,而根據大陸集團自己的財務數據顯示,輪胎業務在整個大陸集團裡面利潤率高於其他業務。


在研發投入方面,倍耐力保持領先,超過4%的研發投入比例,這成就了倍耐力在高價值輪胎的市場的領導地位。其他輪胎企業基本控制2-3%之間。


從整個汽配市場息稅前利潤率看,令人意外的是福耀玻璃高高在上,息稅前利潤率超過20%。息稅前利潤率最低的是2016年江森自控剖離出去的新公司Adient,主營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江森自控曾表示,汽車內飾業務長期以來利潤率低下,深陷價格戰之中,因此希望脫手內飾業務。


從輪胎商業的統計數據來看,2018年盈利最強的輪胎企業是諾記輪胎,凈利潤率高達18.5%。國內凈利率最高的輪胎企業是玲瓏達到8.2%,甚至超過了普利司通。



2018年研發投入最高的是普利司通,大約9.4億美元,其次是米其林。在研發投入與營收占比排行中倍耐力則排在第一。

對於輪胎行業而言,曾經經歷高毛利時代,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利潤率正在不斷走低。但是和其他汽配行業而言,輪胎產業還算是比較好的,很多輪胎老闆們還在抱怨不賺錢的時候,不放看一看哪些做汽車裝飾,電子等汽車配件的,你可能還是在整個汽配行業活的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