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在任何年代,只要是稀有的東西,那麼價錢肯定是便宜不了。往大了說比如青花瓷,最高的能賣到上億,正是因為它的數量稀少;往小了說,事關咱們生活的一些日常物品,比如豬肉,在去年深刻地呈現出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從年初的十元一斤漲到了四十元一斤,讓很多人都表示吃不起豬肉了。歡迎大家點擊下方的「進入圈子」,了解每日最新豬價動態、國內一線科研成果,同國內養豬人暢聊養豬事!
按照市場規律來講,春節過後豬肉價格本該迎來一波下降,卻迎來了二次上漲,而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的很多地方生豬雖然報價上漲,但大多數都是「有價無市」,運出來的很少,但是豬肉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這到底是為何呢?
從往年來看,豬肉到年關的時候頂多也就20來元的價格,一個四口之家按照年底買50斤的豬肉來算,也就花上1000塊錢,但是由於今年的豬肉價格偏高,1000塊錢也就只能買二三十斤的豬肉,說實話並沒有多少。有人會說不是有便宜的儲備凍肉嗎?相較於國人的習慣,大多數還是買鮮豬肉的多,凍豬肉的少一些。
按照如今的價格來算,如果四口之家一天吃半斤肉,這就是將近20塊錢,一個月要花將近600塊錢,我們以人平均收入4000元來算,兩口子收入8000塊錢,600塊就要占了將近十分之一,這還不算如今的蔬菜價格上漲,一顆大白菜就要十來塊錢,再加上其他的生活支出,確實挺難的。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問題出在了哪裡?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當下對於養殖戶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手裡的豬賣不出去,儘管從報價來看,20元一斤的毛豬可以盈利兩千多塊錢,但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賣出去呢?無非只是好看而已。
再加上目前屠企復工不利,很難給市場上面提供大量的生鮮豬肉,導致供小於求,才使得豬肉價格不降反漲,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也希望豬肉價格能夠下降,但由於是特殊時期,再加上18年非瘟的影響,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那麼,何時才能夠改善這種局面?
根據日前有關部門發出的文件顯示,從2月17號開始我國的高速將免收高速費,這對於生豬運輸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可以加大加快生豬的調出,供給市場上面的消費。而且相信用不了多少,等疫情結束之後,生豬和豬肉各個方面都恢復正常,距離降價也就不遠了,快則一個月,滿則兩三個月,此情此景之下,少吃點豬肉也是沒多大關係的。
對於生豬「有價無市」,豬肉卻居高不下,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