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十四局房橋公司濟南章丘建築產業化基地,「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幾個大字在生產車間上方赫然醒目,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聲,兩條生產線正緊張有序的作業……
他們正在為今年9月份就要投入使用的章丘諾德小學教學樓和公寓樓生產裝配式構件。該基地項目經理劉曉清介紹,裝配式建築就是在工廠里造構件,運到工地上搭房子,不僅能保證質量、節約材料,而且還能提高效率、保護環境。
為積極響應濟南市開展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打造城市建築產業化園區的重大部署,2014年,中鐵十四局確定投資建設章丘建築產業化基地,生產「三明治」保溫外牆板、疊合板、樓梯、陽台等10餘種裝配式建築PC構件。
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他們在市場開拓上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回憶起創業故事,負責市場開拓的基地項目書記張永習記憶猶新。
裝配式建築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全面推廣,但是在初期,許多施工單位對裝配式建築還是一無所知,並對裝配式PC構件拼裝質量持懷疑態度。要想在這個行業站住腳、立住根,還需要打一個持久戰。
「生產線已經引進,箭已上弦,不得不發!」肩負著市場開拓的重要責任,張永習和市場部人員開始了艱難的市場拓荒之路。
幾個人,一輛車,帶著宣傳畫冊和動畫視頻,他們就在濟南市的大街小道來迴轉,只要看到哪裡有塔吊,他們就敲門進工地「推銷」,介紹裝配式建築的優點。由於很多施工單位對裝配式建築不了解,再加上市場還少有先例,張永習通常被拒之門外。有一次,他去一個房建工地推銷產品,隔著窗戶看到項目負責人在辦公室,卻敲不開門,打電話卻被告知「不在辦公室」。
一次次吃了「閉門羹」後的張永習雖然沮喪,但從不言放棄。只要對方多問一點,張永習就抱著十二分的熱情推介。「我們的付出不可能立馬見效,但是這樣做為後期經營種下了希望。」張永習表示,他們不僅要做開拓市場的「先鋒軍」,更要做移山的「愚公」,堅持到底。
2016年,在集團總部的幫助指導下,經過經營人員的不懈努力,基地成功拿到了濟南市祥泰城項目訂單,實現了市場的「破冰」。
「敲開門」後更要露身手。拿到圖紙後,基地迅速組織人員深化研究,製作模具,採購材料,僅用16天,就保質保量地將第一批PC構件運到了工地現場,速度之快讓甲方連連驚嘆。
與此同時,他們完善經營策略,實行與開發商和施工承包單位同時溝通的策略,並成立售後部,安排專人負責到工地指導裝配式PC構件的現場拼裝,提供一條龍的「保姆式」服務。
一直從事售後服務的張博談起跑經營的體會時,如數家珍:「需要為車輛加滿箱,以保證隨時在路上;需要配備一副藍牙耳機,以保證隨時在線上;需要有一個精準的導航儀,以保證隨時找到目的。」
乘著國家政策的東風,憑藉真誠的溝通和周到的服務,該基地在濟南迅速打開了市場,他們很快又拿到了濟南萬科幸福里項目預製疊合板、預製樓梯的生產訂單。隨後,龍湖、恆大、大華等房地產項目的訂單接連不斷。在中海華山項目,他們接到了當時國內最高全裝配式住宅樓項目PC構件訂單;他們供貨的龍洞紫郡項目和濟陽縣第二實驗小學擴建工程項目教學實驗樓雙雙被評為「山東省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
高峰期,基地同時供貨的項目達到30個。每天接聽200個電話,奔波130公里,往來於三四個項目之間,對張博來說,早就成為家常便飯。據他介紹,除去睡覺的時間,基本上平均每5分鐘一個電話,協調發貨時間、指導吊裝、解決問題等一個個任務接連不斷。萬家燈火時,他們還在路上奔波,已成為常態。
自投產以來,該基地已拿到85份市場訂單,累計合同額5.1億元。隨著規模的擴大,他們又提出了「立足濟南、輻射全省、放眼全國」的經營戰略,搶占建築產業化制高點,並在產品研發和管理水平上尋求突破。
他們正與山東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用於裝配式建築的高性能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傳統的外牆板連接件相比,具有節能環保耐腐蝕、與混凝土的握裹性強等優點。未來,他們將實現高性能連接件自產,並推向市場。
「我們正在開發一套裝配構件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系統覆蓋設計及合同、採購管理、構件生產、發運簽收各個環節,將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項目經理劉曉清介紹。
目前,該產業化基地目前形成了研發、設計、生產、施工的鏈條優勢,已經成為中鐵十四局做大做強房建板塊的又一利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瑞超 實習生 通訊員 梁棟方 李桂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