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出生證明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覷

2023-11-20     健康報

原標題:販賣出生證明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覷

評論

近些天,湖北省襄陽市、廣東省佛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等地有民營醫院被群眾舉報涉嫌販賣出生醫學證明,引發輿論關注。11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稱,該委已向這些地方派出督導組,督促指導地方深挖徹查、回應社會關切、追究相關責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強調,對於損害兒童權益、傷害群眾利益、擾亂正常醫療秩序,特別是偽造出生醫學證明的行為,將嚴厲打擊、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出生醫學證明作為「人生第一證」,是我國法定醫學證明文書,也是公安機關進行戶口登記的重要依據。因此,作為簽發機構主管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要求和簽發流程。2009年,衛生部門印發通知,要求籤發機構必須落實由專人分別管理出生醫學證明和印章的要求,嚴格簽發流程。2020年召開的全國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工作會議強調,要嚴格簽發管理,保障制度落實。有法律人士稱,販賣出生證明這一行為,涉嫌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

法律規章有明文規定,主管部門有三令五申,卻仍有人鋌而走險,一個重要原因是暴利的誘惑。據媒體報道,在涉事的襄陽健橋醫院,買證者只需提供身份信息、支付9.6萬元,醫院就會按照「正常」生產流程,辦理建檔、產檢、住院、分娩、出院等全套信息,幫買證者辦理出生證明。

目前,我國使用的是第七版出生醫學證明。歷經多次改版,出生醫學證明的防偽性能一直在增強。但在上述事件中,涉事人員偽造生產住院記錄等材料,用虛假信息辦出了貨真價實的出生醫學證明,表明違法犯罪手段更隱蔽、更專業。

更為嚴重的是,相關產業鏈條上衍生出的中介公司的業務範圍還包括販賣疫苗接種本、非法代孕,甚至人口販賣等,這一系列違法行為讓人細思極恐。公安機關披露,在偵辦拐賣人口案件時,DNA對比結果、出生醫學證明、戶口信息等都是證據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憑DNA對比結果很難提供充足證據。一旦被拐人員辦理了出生醫學證明,就能合法辦理戶口,被拐人員的身份也會被洗白。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販賣出生證明就會成為拐賣人口、非法代孕等違法行為的「幫凶」,其危害也就具有更大的社會性。

上述事件的最終處理結果,還有待主管部門進一步披露。涉事醫院所在地政府已明確表示,將繼續抓緊案件偵辦,深挖徹查,依法嚴懲違法犯罪行為;組織開展衛生健康行業專項整治,切實加強規範管理;徹查失職失責行為和背後腐敗問題,決不姑息。更多的地方需要以此為戒,積極開展專項檢查,儘快健全出生醫學證明相關管理制度,填補漏洞,把牢出生醫學證明辦理和發放的關口。

文:嚴少衛(媒體人)

編輯:楊真宇

校對:管仲瑤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11N2X5NZ】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7bf46075d5316f45acc1271f8f1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