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把脈亞洲紀錄片,看看國際行業領軍人物怎麼說

2023-07-06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論壇|把脈亞洲紀錄片,看看國際行業領軍人物怎麼說

7月3日下午,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亞洲紀錄片圓桌論壇召開。亞洲和北美紀錄片節展主席、紀錄片制播推廣機構代表、紀錄片創作者等齊集一堂,圍繞「如何打開亞洲紀錄片新格局」主題,國際行業領軍人物傾囊分享經驗,真誠交流,大家一同描繪著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的理想模樣,表達藉助大會這一平台更好地實現國際合作、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心愿。

提案大會的重要性

「我們希望通過提案大會去激活項目,向世界講述日本的故事。」

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主席天城韌彥話語中有種迫切感。亞洲經濟率先崛起的日本,在襲卷全球的好萊塢文化面前,對自身文化處境產生了危機感,做著發出自己聲音的努力。

但為什麼要通過提案大會來激發創造呢?什麼是提案大會?

「提案大會」創立人方伯德,亦應邀出席了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在開幕式上他介紹了創意的由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我邀請參加電視節專題研討的轉播方,他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購買什麼樣的內容,對資金的內容也是緘口不言。」

也就是說,提案大會要搭建起創作者與資方的橋樑:讓導演、製片人走到台前陳述方案、接受提問,讓決策者看到亮點及可行性——前者尋找到資金、合作等支持,後者更清楚地把准內容的市場價值和定位好傳播人群等。

進入第13年的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已經有了成熟的架構,設置有提案、短片展示、一對一會議等版塊內容。為了更好地培養和鼓勵創作者,尤其是年輕創作者,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舉辦研討會、夏令營等,提供培訓機會,選拔而出的優秀項目還會給予300萬日元的獎金。

「DMZ是支持韓國本土以及亞洲的項目。」

韓裔美國電影製作人、DMZ國際紀錄片節產業總監金善娥一開口就表達了對泉州、對中國的喜愛,釋放出了善意與熱情。

在她看來,中韓兩國文化上有特別多的相似性,各界也都有合作。金善娥期待著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與DMZ的攜手:

「我們會提供很多的本土的電視項目的製作機會,我們會關注一些非常重要的議題,找到有天賦的電影創作者。我相信中國也有非常多很棒的創作者,歡迎大家來到韓國參加我們的提案項目。」

目標指向:建立與觀眾的有效連結

舞台搭好了,準備登台的你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創意得到認可呢?

「斜杠人士」保羅·劉易斯對此有非常多的感想。他是加拿大HOTDOCS國際紀錄片節(世界三大紀錄片電影節之一)總監、世界科學與紀實製作人大會主席、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顧問。

在他看來,想要和全球觀眾做好連結,不能只了解自己的市場,還需要了解全球的市場。以Hot Docs為例,每年舉辦之時會連續幾周在多倫多各個影院中放映參會影片,不僅如此,Hot Docs還有自己的影院,專門播放紀錄片,與觀眾實現有效連結。

保羅·劉易斯所領導的世界科學與紀實製作人大會,則是全世界紀錄片從業者了解最新紀錄片行業以及內容趨勢的入口,這一大會提供優質案例分享,給予大家建立人脈的機會並學到新科技。

無獨有偶,舉辦紀錄片大會並不是為了業界獨樂,而是為了推動紀錄片更好地走向人群、走向世界——策展人、製片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多年以來深耕紀錄片創作、策展領域,有著許多深切的體悟和發現:

  • 如何讓紀錄片真正走向大眾?
  • 如何讓大會上的真知灼見以及資源落地、變現?
  • 故事很多、創意很多,而一年一會卻無法滿足充分交流與碰撞的需求。

在實踐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實踐。2019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誕生了一個實體視聽空間:豆園——專注於紀錄片領域的產業園。通過這一舉措,4天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變成了365天的紀錄片節。

行至第五屆的西湖國際紀錄片節,在定位上走出了與以上節展不一樣的道路:建立與學術的連結。

「我們背靠的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是一個學術單位,因此,和常規節展略有不同,我們希望每一屆大會之後,都能夠留下一些學術成果。」 西湖紀錄片大會(IDF)執行長、中國獨立影像代表人物、奧斯卡金像獎評委杜海濱說。

杜海濱還介紹了IDF的一些特色:設置診療坊,邀請世界優秀講師,對正在製作的作品進行診療,作品優化後推送到國際紀錄片平台上;論壇過後,會將嘉賓學者的發言,編輯成冊、整理成書。

與IDF有合作、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高等研究院院長陳玲珍是當天論壇的主持人,她非常讚賞IDF在學術領域上的延伸。

作為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的藝術委員會成員,陳玲珍倡導通過大會平台的搭建,與各國學術機構、研究者、學者建立起更有機互動的關係,通過學術研究去研究具體的問題,通過紀錄片去理解具體的問題,最後在國際的學術領域打開影響力。

敞開胸懷,擁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我個人來講,整個職業生涯中最滿意的部分,就是在中國為世界拍攝中國的紀錄片,這是一種最佳實踐。從播出方的角度來講,這也是一種最佳實踐。」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副總裁、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區總編輯魏克然·錢納,毫不遮掩對中國這片生機勃勃的大地的喜愛。5000年的文明史,現代的飛速發展,古老與現代在這片大上碰撞,激發著錢納澎湃的創作熱情,他培養和帶領著團隊把中國故事「全球化」,並送至全球觀眾的「餐桌」。《運行中國》《智慧中國》《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勇敢者的征程》《數字里的中國》等,在海外播出時均獲佳績。

參加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錢納亦是滿懷期待,他期待搭乘這艘「福船」,能往亞洲其它國家看看。通過交流、互動,引入新的人才、新的敘事,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創造更多可能性,亦是大會的創想者、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洪雷的期許。作為一名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洪雷一直在探索內容創作之道:如何選擇更優的題材、更好的敘事方式與更廣大觀眾達成共鳴。

身處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洪雷看到了海絲文化給福建、給海絲沿線國家帶來的物質上、文化上的碩果,亦從中發現紀錄片行業借海絲精神揚帆遠航的可能:

「我們辦海絲紀錄片大會的初衷,就是搭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把各行各業,甚至是跨行業的部門、機構,都聚合在一起。通過交流合作,促進精品的誕生。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大會,跟各個節展之間達成更好的交流,也可以到其他各個節展去學習,並進行展映。」

進入21世紀,亞洲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但在國際話語權中仍處於弱勢地位。亞洲該如何建立起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當的話語權呢?在國際影視創作者看來,以真實為生命的紀錄片,能跨越民族和國家的樊籬,有著達成全人類普遍共鳴的巨大能量。

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眾多古老商路,記錄著亞洲先人交流交往、互通有無的文明對話,而文明的交相輝映,譜寫出了亞洲文明的發展史詩。從過去到現在,人類對交流與合作的渴望從未止步。載著大家共同的願景,2023海絲紀錄片大會風正一帆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6a74e40c458001b592a447d25f6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