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一起越久,越難結婚進度條13:5300:00/13:53
「在一起8年沒結婚,分手後他卻閃婚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網友和前男友是大學同學,還一起出國留學。
原計劃一回國,就結婚。
可回國後,兩人總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找不到源頭,婚期遲遲未定。
幾經折騰無果後,兩人決定分手。
分手的那幾個月,一直沒聯繫。
網友以為兩人只是短暫分開喘口氣,過後還會重歸於好。
可等網友聽到前男友的消息時,卻得知他和相親對象閃婚了。
她感慨道:
「這8年來,我們曾經愛得那麼深,經歷了那麼多,最後竟敗給了別人。」
字裡行間里,流露著不甘和無奈,讓人惋惜不已。
戀愛初期,我們都是奔著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一起生兒育女共白頭的美好願景。
然而,始終無法攜手抵達嚮往的幸福彼岸。
我們不止一次思索,到底是什麼讓兩個戀愛長久的人,最後卻始終無法步入婚姻?
其實,世間一切皆有跡可循,感情的結局早就藏在被人忽略的日常里。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
當感情進展到一定階段時,或多或少會發生些許微妙的變化。
兩人從一開始的無話不說,形影不離慢慢變得無話可說,寧可獨處,也不想見面。
於是,雙方開始質疑這段感情,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最終黯淡收場。
在一檔情感調解節目裡,有對相戀4年的情侶,就有這樣的經歷。
剛在一起那會,男生開始一個話題,女生也能回一個梗。
女生總能變著花樣給男生做飯,而男生也會帶女生去不同的地方遊玩。
兩人總能在對方身上發現驚喜,關係也愈發親密。
可不知從何時起,他們開始相看兩厭。
曾經有道不盡的甜言蜜語,後來卻連吵架都覺得費力;
曾經翹首以盼的戀愛紀念日,後來卻只是在完成任務。
明明心裡裝著對方,卻因為找不回最初蜜裡調油的感覺,而變得索然無趣。
他們生怕婚姻生活沒有激情,只有日常細碎,會失去盼頭,而匆匆散場。
在這個發展迅猛的時代里,新鮮感似乎成了感情的標配。
有不少人以為當兩個人失去新鮮感時,就意味著這段情走到頭了。
可換個人開始新的感情,就能找回熱情,一直擁有新鮮感嗎?
非也。
感情里有個很扎心的真相: 無論和誰在一起,熱情終有褪去的一天。
把幸福寄托在新鮮感上,無疑是一場災難。
有句話說得很對:
「新鮮感是和舊的人一起體驗新的事物,而不是和新的人去循環舊事物。」
緊拉對方的手一起去尋求新鮮感,遠比和新人重新開始有意義。
可以是下班路上買一束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
或是看一場電影,吃一頓燭光晚餐。
為感情增添佐料,讓彼此對未來充滿期許,才是上等感情的標配。
感情里,最令人痛心的不是愛著愛著,驟然一拍兩散。
而是兩個人在一起後,差距越來越大,共鳴越來越少... ...
最後,在一次次的摩擦中,把情意消磨殆盡,讓彼此遍體鱗傷。
生命是流動的,人是會向上生長的,感情更是需要平衡的。
有位博主提及長達7年的感情時,感嘆道:
「那時候太年輕了,只是覺得在一起這麼久了放棄太可惜了,再堅持或許就好了,結果大家都很累。」
原來,博主的前男友學歷不高,收入也不高,但家庭負擔重,要供弟弟讀書。
而她家境夯實,不僅保了研,還找了份體面的工作。
平日裡,前男友恨不得每分錢都能掰成兩半花,把錢存下來給弟弟,因此兩人約會的大部分開銷都是博主出的。
不僅如此,博主見縫插針地讀書學習,而前男友每天下班後不是在刷手機就是在玩遊戲。
他們因此發生過無數次爭執,卻總是不了了之。
直到第7年,兩人的差距才因為準備結婚,漸漸浮出水面。
博主家想大辦婚禮,前男友家卻覺得太鋪張浪費,兩家人一起吃頓飯就可以。
前男友希望博主理解他家裡不易不要彩禮,甚至還說博主收入高,婚後得多幫襯他的弟弟。
雙方都有各自的堅持,愛意終是抵不過現實這座大山,兩人選擇了分手。
雖說,和誰結婚都是和自己過,但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婚姻路上布滿暗礁險灘,無時無刻不在考驗雙方的付出是否對等,能力是否相當,想法是否一致,成長環境是否相似... ...
若夫妻兩人差距太大,很難勢均力敵,遇到分歧也很難達成一致。
生活中的一點風浪,都能演變成滔天大浪,衝垮婚姻。
有些人,愛過就好;有些情,有過就夠。
與其把兩個無法開花結果的人捆綁在一塊,互相消耗和折磨,不如到此為止。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把美好留在過去,讓缺憾隨風而逝,餘生山水不相逢,也是對過往最大的成全。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活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戀愛觀,對愛情的期許和態度也不盡相同。
有人想擁有「靈魂伴侶」,也有人停留在「酒肉情侶」。
所謂的「酒肉情侶」便是:
不用深入了解對方的一切,無須進入對方的心,更不需要顧及一切現實的問題。
只要能給彼此帶來快樂,就可以在一起。
每每想起好友小青與男友的相處模式,心裡不由得五味雜陳。
在一起這3年來,男友未曾把她介紹給朋友,也不曾主動了解她的過往。
而她也沒有干涉過男友的私生活,更沒有探討過未來。
平日裡,他們無非是一起看電影、吃飯,偶爾結伴出行。
在不見面的日子裡,他們就在手機上互道「早安」、「晚安」,分享日常。
與其說他們是情侶,不如說他們更像玩伴。
她不是沒有想過和他結婚的事,只是她知道這段感情只建立在吃喝玩樂上,無關來日方長。
一旦超出這個範圍,他們的關係就會戛然而止了。
這樣的「酒肉情侶」關係,無論在一起多久都無緣做夫妻。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與丈夫商建剛的採訪視頻後,艷羨不已。
視頻里,夫妻兩人你一句我一言的回答主持人問題,隔著螢幕都能感到彼此的默契。
其實,他們的感情曾不被外人看好。
那時,他們無論是生活習慣、性格,還是成長環境都截然相反。
但在相處中,他們總能袒露彼此內心,互相尊重理解對方。
遇到分歧時,他們也能求同存異,相依相惜,漸漸走進對方內心。
戀愛了5年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親密關係,才步入了婚姻,才有了今天甜美的婚姻生活。
而「酒肉情侶」關係之所以原地踏步,皆因沒有共同經歷過磨難,沒能一起成長。
從而,無法建立深度的親密關係,更無法達到靈魂共振,只是一種習慣性的陪伴。
哪怕有一方突然離開了,也不會很難過,換個人也可以繼續維持。
婚姻,是兩個把內心世界連接起來的人,在足夠的信任,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共同組建的小家庭。
一路上,縱使遇到了狂風暴雨,也能你背我走一段,我拉你走一程。
它經得起歲月的蹉跎,也受得住瑣事的消磨。
如果感情只建立在今朝有酒今朝醉,註定很難步入婚姻。
時間的長短,並不是衡量感情的標準。
好的感情拼的是質量,而不是長度。
最後,走進婚姻的都是能夠深度連結彼此的,而不是淺嘗輒止。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
為什麼有的人在一起越久,越難結婚?
時間,並不是感情走進婚姻的評判標準。
婚姻考量的是:
雙方能否在激情冷卻後,依舊飽含溫情;
兩人在各方面是否能「門當戶對」;
在相處過程中,能不能深度的連結彼此;
別讓時間蹉跎了愛意,別讓愛你的人等太久。
倘若,兩人真的不合適結婚,那就散了吧。
只有大膽和錯的人告別,才有機會遇到對的人。
人之大幸,莫過於和般配的人建立深度持久的親密關係,一起在瑣事裡尋找樂趣,共同抵擋歲月的詰難。
點個 【在看】,願你我都能在萬丈紅塵里覓得一位初見時動心,相守時安心的人,與之奔赴嚮往的婚姻生活。
作者 | 吳呱呱,個人公眾號:行走的西瓜皮。
主播 | 文靜,優雅女神經,公眾號:每晚一首循環歌。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