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黎奧運會以來,樊振東和陳夢選擇了休整,而孫穎莎卻在緊張的賽程中馬不停蹄地出戰六項賽事,實屬國乒的勞模。實際上,在奧運會期間,莎莎已經參與了多項比賽,消耗相當大。如今,面對接下來的六項賽事,她甚至還需身兼多項,難道她就不可以選擇退賽嗎?難道她真的不感到疲憊?
孫穎莎即將參與的六項賽事安排如下:
- 9月9日-9月15日:澳門冠軍賽
- 9月26日-10月6日:大滿貫中國站
- 10月6日-10月13日:2024亞洲桌球錦標賽
- 10月22日-10月27日:WTT冠軍賽蒙彼利埃站
- 11月3日-11月10日:WTT冠軍賽法蘭克福站
- 11月20日-11月24日:WTT福岡女子總決賽
從賽程來看,澳門冠軍賽結束後,她幾乎隔一周就要參與下一場的競爭,其中大滿貫中國站與2024亞錦賽之間沒有任何間隔,讓她的備戰更顯緊迫。在亞洲錦標賽上,她還需同時參加女單、女團、女雙三項賽事。隨後的冠軍賽蒙彼利埃站也不例外,孫穎莎已經報名參賽,距離法蘭克福站的時間則幾乎相同,不太可能提前回國。這意味著,孫穎莎將在短時間內經歷連軸轉的賽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像孫穎莎、王曼昱、陳夢等主力球員紛紛退賽,那麼WTT系列賽事的吸引力勢必會下降,票房銷售也可能受到影響。作為國乒的核心選手,孫穎莎在國內外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眾多球迷甚至願意追隨她前往世界各地觀看比賽。因此,她的參與對賽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或許也是劉國梁支持她持續參賽的原因之一。幸運的是,國乒在後續安排中並沒有讓她參加混雙項目,從而避免了過度負擔。
不過,疲勞參賽並不是最佳選擇,孫穎莎畢竟不是鐵人。在澳門冠軍賽上,她未經過訓練就直接參賽,但最終奪冠的過程並不如預期。以她當前的世界排名而言,積分優勢明顯,一兩站的冠軍對她的影響並不大。然而,連續參賽可能導致傷病發生,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更重要的是,經過東京和巴黎兩屆奧運會的洗禮,孫穎莎顯然存在技術短板需要攻克。
奪得多少場WTT系列賽的冠軍並無絕對意義,關注商業價值固然重要,但她更應靜下心來,投入時間仔細研究自己在技術上的不足,尤其是為何在兩屆奧運會中屈居亞軍。如果能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不再留下遺憾,給予自己一些必要的休整時間,將對她未來的提升更為關鍵。大家對孫穎莎奧運後高速參賽的現象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謝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