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地里種的農作物用的是化學肥料還是有機肥料?肯定絕大多數人都用的化學肥料吧。
有的農民說:我家種的稻穀,一畝田要放500公斤化肥,不然禾苗都培育不出來,反正是虧錢,所以這麼好的糧食,要賣高價一點才能少虧點。
還有的農民說:現在不用化肥,根本就不會長。
難道農民就不知道有機肥比化學肥料更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嗎?其實都知道,問題是誰會去做。買袋化肥撒地里多容易,拉一車糞到地里施肥,誰去?
曾經有專家提出了現在世界上大規模種植的解決方案,轉基因,不過爭議很大,大概意思是,比如把土豆的高產基因轉給小麥,讓它天然高產,可很多人反對。
化肥曾經是農業的希望,但為啥現在農民卻對它既愛又恨呢?還有農民稱化肥是「土地鴉片」呢?其實,化肥施用要靠適量,否則施用過量,就容易出事。
首先,施用化肥過量,土壤內的微生物的多樣性就會遭到破壞,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土壤出現酸化。土壤內的微生物菌群的比例有所變化,像是對農作物有害的真菌微生物得以增加。而過量的尿素,則使得土壤微生物數量不升反降。
其次,土壤的結構遭到破壞。大量施肥的土地,尤其是施加氮肥,在硝化反應下,氫離子漸漸增多,土壤呈現酸化反應,這對於土壤內的微生物,以及蚯蚓,還有一些營養影響是很大的,容易造成土地板結,進而減產。
再次,重金屬以及有毒元素不斷累積。我國大量使用的磷肥,原料來自於磷礦石。從原料開採到生產加工,需要混入一些重金屬元素。這些元素活動性小,自然淋失可能性小,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並且一旦農作物上帶有參與養分,很容易被人攝食,從而危害人類健康。
第四,對空氣和水的污染。銨態氮肥的施用,會有13%-28%的氨氣會進入大氣,土壤內的氮肥經過硝化和反硝化,都會有一氧化氮產生。農田排入地表的水體氮,流失很嚴重。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會讓該地區的水質產生較大影響。在我國的832條河流中,超過8成的河流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氮污染,大江大河的富營養化越來越嚴重。除了地表水外,地下水也被污染。
最後,農產品的品質也會檢測出硝酸鹽含量超標問題。根據34種主要蔬菜的調查結果顯示,使用化肥生產的果蔬,體內含有的VC、可溶性蛋白、糖、有機酸等含量,都比生物肥或者無化肥條件下的含量低很多。
有這麼多問題,為啥農民還堅持施用化肥呢?為什麼不能棄用或者不用呢?
如果不用化肥,開始幾年農產品的產量下降會相當嚴重,甚至嚴重到不但農民承受不了,城市裡的居民也要承受農產品數量下降,物價上漲的風險。所以只憑農民自覺減少化肥施用量,是不可能辦到的。
農業農村部為此專門發布了一項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計劃。該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的施用量不再增長。但這一目標僅僅是針對主糧作物。像我們常吃的水果蔬菜,並不包括在內,因為它們是經濟作物。可經濟作物的化肥施用總量,已經明顯超過了主糧作物,如果不對經濟作物的化肥過量施用問題進行限制,化肥污染問題是得不到根本解決的。
真正的解決辦法,不在於限制,而在於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嚴格實施化肥減量控制,雖然最開始的幾年,原有的化肥污染過的土地上改造有機農業,會在短期造成糧食產量下降的現實,但只要越過過渡期,讓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復,很快就會進入土地高產階段了,這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