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梅雨季節,降水多,各地大小河渠水位普遍上漲,近幾天高溫越過30度,比較穩定,出發漢江之北——天門,探探魚情。
單行道,田野旁,一路風景盡收眼底。
河流名稱不知咋稱呼,天門的河,姑且喚作天門河。
水位高,水面寬,水流急,水質優。水源來自附近漢江,探探江鯿的蹤跡。帶來本地浮窩,窩料,採用拉餌滑釣方式作釣,看看天門江鯿的魚口怎樣。
窩杆長度7米,浮窩深度1米2,相應的釣深為0.8至1米6左右,口不太好時可適時改變釣層。手竿5米4,中尾醒目漂,線組1.2X0.8,伊豆4號刺鉤。開餌:濃香型鯽魚套餐80%,腥香型藍鯽20%,考慮到水面有白條戲水,適當加入少量腥味,以便誘之。高溫季節,忌大腥,易招雜魚小魚。
一般垂釣此目標魚時,優先的準備工作便是備好窩料,固定浮窩,利用浮窩誘魚的這段時間開餌備竿備線組等等。浮窩的作用有兩點,一是誘,利用霧化後的極微小顆粒誘魚吸食,二是控制魚層,江鯿受溫度、水情等等的影響,魚層往往很不穩定,有了窩料的霧化區和霧化帶的形成,利用其貪食的弱點將其控制在某一段泳層。當然也不能以個人意志為主隨意控制浮窩深度,尚需綜合考慮魚情、水情、溫度、氣壓、風向等等客觀因素的存在。
大餌團拋竿至窩料袋下游附近,手握竿把,眼觀漂尾,一刻不能懈怠。流水中的魚口吸食快、吞口猛、吐鉤迅速,一吞一吐的動作瞬間即可完成,浮漂有—點點動作時應急時揚竿。重複拋竿半小時左右後見漂尾大頓口,急打。
一尾肥碩的大白條玩弄於手掌之中,膚色無瑕疵,緣於優質的漢江水源。掛餌拋竿,數竿之後漂尾速黑漂,急打。
江鯿!時過慢長的冬春兩季,似隔兩年。夢裡呼君千百度,梅雨季里終現身!不分江南江北,漢江乃你輩的母親河,呵護著一路健康成長。窩料霧化時間掌握在—小時左右,由於水流速度對霧化時間有重要影響,霧化太快不經濟,太慢又難於誘魚進窩,適量加入小麥粉攪拌用以調整霧化時間長短。換好窩料後繼續掛餌拋竿,數竿後漂相下頓,揚竿。
白條一尾,身型苗條,健康有活力,照收入護。東南風襲來,水面波浪不止、波光粼粼,浮漂隨浪起伏不定,給觀漂帶來不小的難度,須小心翼翼才是。
數竿後見漂行至中程,黑漂。打,急時打,一尾江鯿飛身上岸。
似柳葉狀,不同地域稱呼不同,柳葉鯿,線鯿,雀鯿……緣自一宗,外型差不多。入護,繼續拉餌開干。時不時來幾竿小驚喜,白臉滴、紅眼滴、黃尾滴、癟肚滴,大開眼界,一飽眼福哦!
雖然風大,但人仍然感到悶熱、汗流不止,似乎有變天的可能。心靜自然涼,河邊小垂綸,吹吹風、看看水、賞賞景,不求魚獲,只想探探魚口,樸素之情僅此而已,不然誰願意大熱天騎車四十多公里外去找口?瘋了?呆在家吹吹風、避避熱,豈不涼快?垂綸君的情懷只釣魚人最懂。
實話實說滑釣採用5米4的手竿常握於手,膀子的確有點酸痛,竹竿釣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難怪如今不少的釣友嫌4米5的竿釣一天都嫌累,並且還有架竿支著。休息一會繼續掛餌拋竿,行至近尾程,提逗一下,一口黑漂,打。
從下游牽至上游,頭軀露出水面,只尾部在水中游弋,完全沒了抵抗力,乖乖被提上岸。
幾竿無口時適時改變釣層,將漂座上推20公分,釣深一點。也間歇有幾口出現。
午後近2點,天色暗了下來,烏雲驟現,風向轉為西北風,風力加大,水面波浪由北而來,略感到一絲絲涼意。
夏天的天氣,似小孩的臉,說變就變。風向變了,溫度降了,憑經驗無需再作釣了,收竿返程。
此次江北之行探釣成功,找到了目標魚的蹤跡。因離垂釣秋鯿的季節尚有時日,在質量和數量上當然不如人意,因夏季氣候多變、水情多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魚口,以漁獲為目標宗旨而前行出釣,須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