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消費877,火鍋被嘲越來越貴!餐飲老闆越來越冤

2023-03-10     火鍋餐見

原標題:兩人消費877,火鍋被嘲越來越貴!餐飲老闆越來越冤

導語:

近日, 四川博主挑戰某火鍋店,兩人消費877元,上了新聞。有網友評論:「這種天價火鍋店怎麼還需要排隊?」「這種帳單我也會崩潰。」

表面上看,火鍋貌似越來越貴了,可真的是如此呢?我們具體來看。

兩人消費877元

火鍋真的越來越貴了嗎?

在一位四川博主的探店視頻中,火鍋店門口坐滿了等待就餐的顧客,博主在排隊2小時後進入,開始點餐,有毛肚、鴨腸、牛羊肉、土豆及其它一些小吃。

在結帳前,他預測大概需要400多,看到帳單後才發現,竟花費近900元,雖然有些誇張演繹的成分,但博主也著實有些被驚到了。

美食博主的877元消費者

探店視頻一出,又引起了大家對火鍋價格的熱議。從價格刺客到分量質疑,火鍋到底是不是越來越貴呢?火鍋餐見採訪了眾多消費者和一線餐飲人,看看他們怎麼說?

「物價漲了,沒得辦法。以前兩個人吃火鍋80塊錢,扶牆出,現在人均100,還都不敢隨便點菜」。這是某重慶網友的反饋。

「火鍋人均70+吃飽,不過我在裡面點了三份手擀麵」。一位北京網友如是說。

「我感覺其實火鍋的價格在悄無聲息的漲了點,但有些火鍋店會推出一些引流低價菜品,讓你感覺它還是挺實惠的,這種做法就很高明。」某鄭州一位吃貨說到。

火鍋餐見餐創聯會員連雲港一位加盟商李老闆告訴我們,「從絕對數值上看,火鍋客單確實在漲價,一是宏觀經濟因素,一是門店的個體因素。從相對數值上看,火鍋餐標又在下降,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從沒停過。」

「我這邊在縣級市,沒覺得價格高,基本沒啥變化」,另一位餐創聯會員信陽冰奴火鍋劉老闆說,「餐飲行業開始回暖,這情況在一二三線城市會更明顯。但這現象,也說明疫情放開,各火鍋店也都想通過價格把這幾年虧的錢早點賺回來」。

看了被採訪者的分享,我們再來看看數據。

《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2019~2022年火鍋消費平均客單價分布中,火鍋行業主流客單都集中在70~90元的客單之間,變化不大。

同時,有火鍋品牌會降低客單價,像人均130元+的海底撈,推出2人228元套餐,3~4人378元套餐,人均降到110元左右;重慶的趙美麗火鍋,菜單上出現了1元井水豆芽、冰豆花等菜品。

趙美麗火鍋的冰豆花

但有意思的是,報告顯示近年來,100元以上客單的門店數逐漸上升,市場上那些被定義為中高端的火鍋品牌,反而是越來越多

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看出,在市場大環境下,火鍋行業其實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品牌會降價積極求生,但也有不少品牌確實貴了,它們瞄準了中高端賽道,活得很好。

逆勢新開門店不斷

中高端火鍋要起飛

一般而言,客單價在120~200元之間的屬於中高端火鍋,比如巴奴、湊湊火鍋茶憩、撈王鍋物料理、七欣天等。

數據顯示,目前,七欣天(客單124.66元)、湊湊火鍋(客單151.74元)的總門店數分別為346和228,在疫情肆虐的2022,新開門店數分別為88、42,增速依然不減。

湊湊火鍋茶憩,屬於呷哺副牌中最成功的一個,在2021年,總營收為23.54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38.4%,早已成為呷哺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七欣天,作為海鮮火鍋餐廳的頭部低位,在2022年初,曾衝擊上市,雖未果,但在2022全年,依然發展強勁,門店數猛增。

七欣天品蟹軒

還有在疫情期間,九毛九升級梳理的慫重慶火鍋廠,客單價高達150元左右,但是依靠工廠車間風、現切牛肉、慫文化等特色,直接鎖住了年輕消費群體,成功出圈。

同時,火鍋餐見研究數據院公布的重慶火鍋top榜單上,客單價在中高端的鴻姐老火鍋、重慶高老九、哥老官美蛙魚頭,都紛紛上榜,且在一線城市發展不錯,特別是哥老官,在江浙滬一二線城市及新一線占比高達92.43%。

事實說明,精緻餐飲不是沒有市場,這些中高端火鍋品牌就是很鮮明的例子。

雖然「消費降級」是這幾年的熱詞,尤其是2022年。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更好的食材、更精良的製作是有強烈追求的。

比如人均千元左右的米其林餐廳、黑珍珠餐廳依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一些人均達到200-500元左右的餐廳也有一票難求的。

前一陣巴奴因天價土豆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跟風的評論區,也有人道出了另一番話。他們說,巴奴線下實體門店,永遠是客流爆滿、甚至需要排隊

巴奴創始人杜中兵事後也公開表示,巴奴不打算降價。這個決定,一方面在於契合巴奴一直奉行的產品主義,另一方面就在於,這個價位有自己的市場,本身活得也很好。

降價無用

中高端火鍋的生存邏輯

對於餐飲行業來講,價格的定位是極其重要的。再涉及到價格調動,那往往就是致命的,漲價會傷害消費者,降價會傷害自己。

但是我們進一步思考,這是價格的問題嗎?對於中高端火鍋,也是如此嗎?

1、反對降價促銷,漲價才符合商業邏輯

漲價和降價對大多品牌來說,影響很大,這毋庸置疑。

比如海底撈,近幾年,因為料台和菜品價格的調動,每一次都會被炒上熱搜。結果很多人也看到了,漲價的背後,是海底撈的恢復原價、道歉等各種措施。

但是,這本身不是漲價的錯。市場上很多品牌漲價,放棄了一部分價格敏感型的火鍋偏好者,便得到了對服務、環境更注重的群體。後者在人數上不及前者,但對價格的接受度更高。這完全符合商業邏輯。

之所以效果不佳,引起吐槽,是因為漲價的同時,服務和產品並沒有跟得上,就是說顧客花了更多的錢,沒有得到比以前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相反,很多品牌為了促銷,往往會通過降價的方式,這其實錯了,因為降價促銷才是缺乏商業理性的行為。

朱光玉火鍋館的創始人梁熙桐也曾說過,我非常反對低價促銷,它是最傷害品牌的,最好的營銷就是靠產品,因為產品即內容,內容即營銷。

2、找準定位,中高端品牌要敢於走向「空白之地」

我們細看任何行業,做得好的頭部品牌,一定都是定位明確,其中對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百事可樂對標可口可樂,把自己定位為「年輕一代的可樂」,瑞幸對標星巴克,但它詮釋了不同勝過更好。

所以說,對標的關鍵在於找准對標對象的強勢和弱勢,進而能夠避其鋒芒,通過強化其弱勢實現彎道超車。

放在火鍋行業,更是如此。比如豬肚雞火鍋,淼鑫、淼福豬肚雞以68元左右的客單,牢牢占據了低價的市場。撈王就瞄準高消費市場和人群,以150元左右的客單,彌補了中高端市場的空白,並一路高歌猛進。

撈王門店照

事實上,中高端市場一直向好。早在疫情前,相關數據就顯示,未來消費市場,「新中產」爆發的潛力是最大的。疫情三年,受疫情影響最小的也是他們。

因此,面對龐大且有消費力的客群,中高端品牌應要敢於走向空白之地,找好自己的定位,撬動了他們,你就贏了。

火鍋行業越來越卷,價位較高,定位中高端品牌的不斷出現,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火鍋越來越貴」不能僅停留在價格高的層面,而要從顧客能感知的各個接觸點上體現。在區域選擇、服務、權威性、品牌口碑、硬體設施及各種細節上,都需要做到相匹配的高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0dd65151cb4936425e3fe8ce64b7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