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反對反擊越南,是誰讓鄧公下決心?

2023-09-27     文史風雲

原標題:眾人反對反擊越南,是誰讓鄧公下決心?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著名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

這宣告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開始,這場歷時不過一個月的戰爭,卻深刻的影響到了兩個國家的歷史。對於當年的鄧公而言,做出開戰的決定,其實非常艱難。

邊境風波

當時,中國和越南的關係已經極度惡化,這主要是因為越南的野心膨脹。

越南和中國曾經是唇齒相依的朋友,中國幫助越南贏取了國家獨立,給了越南大量的援助。

可是,越南卻並不知道感恩,相反,在國內的環境漸漸太平之後,越南竟然做起了亞洲霸主的美夢。

當時,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美蘇兩個大國的爭霸,導致世界上無數的國家紛紛選擇站隊,越南毫不猶豫的投靠了蘇聯的懷抱。

蘇聯為越南承諾了很多優惠的條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願意扶持越南,提升他們在亞洲的地位。而要達成這個目標,越南就必須要把中國拉下水。

史達林

蘇聯人有自己的算盤,當時,中蘇之間的關係也正在惡化。

中國反感蘇聯執行的那一套大國沙文主義,蘇聯人嘴上說著援助,但往往是打著援助的旗號,任意的干涉他國內政,將一些盟友都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中。

中國堅持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必然不能和蘇聯同流合污。這樣一來,蘇聯大為惱火,斷絕了對於中國的一切支持,並且在外交上開始對中國進行孤立。

但是,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蘇聯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的策略是,在亞洲扶持起一個新的國家,來取代中國的大國地位。

他們選中的這個目標就是越南,越南本身就是中國的鄰邦,越南的崛起,必然使得中國大受影響。

另外,自胡志明去世之後,越南國內的反華情緒日益強烈,目中無人的越南早就想要和中國作切割,抱上蘇聯的大腿。

這樣見利忘義的舉動,對蘇聯來說並沒有壞處,他們可以用大量的援助,來保證越南對於蘇聯的忠誠。

就這樣,雙方一拍即合。

在蘇聯的鼓動之下,越南開始不斷的侵襲中國的邊境,甚至傷害平民,喪盡天良。

越南的一系列行動,引起了整個國際社會的關注,當時,亞洲的許多國家對越南的這種做法持觀望狀態。

因為他們不太理解,越南明明還拿著中國的援助,為什麼突然要這樣上竄下跳和中國撕破臉?

再說,一味依靠蘇聯,萬一哪天蘇聯靠不住了,可怎麼辦呢?

的確,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越南和中國之間最後會開戰。中國對於越南的援助持續了很長時間,乃至於雙方戰爭爆發的時候,在越南人遺棄的一些物資里,還能找到中國援助的字樣。

這份情誼,在正常人看來不是說捨棄就能夠捨棄的。

再說,越南莫名其妙地對中國動手,他們難道不畏懼中國的國力嗎?

顧慮重重

任何一個國家在無端挑戰大國之前,都應該思考這些問題。

但很顯然,當時的越南失去了理智。

他們自以為,只要蘇聯在背後給他們撐腰,那麼他們就能夠肆意妄為。

而且,越南當時的戰略是要憑藉自己的擴張,直接建立一個所謂的中南半島聯邦,讓自己能夠主宰亞洲的事務。

對於越南人心裡的想法,鄧公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在接見一些亞洲政要的時候,鄧公很直白的說:越南人不會輕易停止對於中國的騷擾,相反,他們會變本加厲,直到中國對此做出妥協。

戰爭是1979年初開始的,但是在開戰之前,中國、蘇聯、美國這幾方的博弈,其實已經進行了很長的時間。

當時,越南有一個軍事行動令鄧公非常擔憂,那就是他們悍然舉兵入侵了柬埔寨。

說來也可笑,一個幾年前還在被列強侵略的國家,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侵略別國的兇手。

這背後當然還是蘇聯的手筆,蘇聯的想法是,讓越南逐步地控制中南半島,蘇聯可以藉此在越南等地進行駐軍,直接對中國大陸完成封鎖。

到那時,中國可就真的孤立於世界,任憑蘇聯拿捏了。

1978年,越南在我國邊境挑起的流血事件已經高達1000次以上,他們還在邊境擅自鋪設陷阱,埋設地雷,對於一些防守不嚴的邊境地帶,則直接進行搶奪。

從1978年8月份一直到1979年2月開戰之前,越南搶奪我國的領土共計162處。

另外,越南開始大量的驅逐國內的華裔,儼然徹底拋棄了過去的對華友好政策。

面對這種情況,鄧公也調集了大批的軍隊在中越邊境把守。由於當時越南已經開始入侵柬埔寨,所以鄧公作出指示,要隨時做好與越南開戰的準備。

但是,做好準備和真正發起攻擊,那是兩碼事。戰爭無論大小,必然給國家帶來嚴重的消耗,所以,當時對於要不要開戰這個問題,軍政領導們有著不同的意見。

其中,葉劍英、粟裕、徐向前等人都明確表示了反對。

葉劍英

而這三位將軍反對的原因,其實是一個,那就是擔心蘇聯會趁此機會介入。

所有人都明白,在越南和中國的爭端之中,越南根本就不是主角,只是蘇聯手中的一枚棋子。

憑中國當時的軍事實力,去打一個小小的越南,本不是什麼問題。

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就是因為北方的蘇聯對我們威脅太大。

如果我們和越南開戰,那麼,蘇聯就有理由打著援助的旗號加入戰場,我們面對蘇聯高度發達的軍事力量,恐怕沒有必勝的把握。

即便蘇聯不直接動手幫助越南,萬一他們在北方邊境再次點起戰火,同樣會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壓力。

一直在兩國爭端之中隱身的蘇聯,其實恰恰是這場戰爭最關鍵的地方。

下定決心

我們擔心蘇聯的同時,越南那邊則是有恃無恐。

他們的領導人黎筍認為,即便開戰,也不怕中國,蘇聯肯定會援助越南這個盟友。

鄧公本人在戰後則是這麼表述當時情況的:「不是南邊仗打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北邊反應有多大,北邊反應不大,那影響就不大。」

其實,根據蘇聯此前的一系列表現,鄧公認為,蘇聯雖然一直大張旗鼓的援助越南。

但如果我們真的和越南打起來的話,蘇聯權衡利弊,反而不會動手。

不過,事關重大,鄧公不能一個人做決定,所以,他請了陳雲來共同商量這件事情。

陳雲是黨內的元老,在許多關鍵時期,陳雲的意見都是黨內最重要的參考。

這一次,鄧公想請陳雲分析一下,這一仗到底該不該打?

而陳雲給出了一個堅定的答案,那就是這一仗必須要打。

至於人們最為擔心的蘇聯,陳雲是這樣認為的:「蘇聯在中蘇邊境的兵員嚴重不足,進攻中國需從歐洲調兵,而這得一個月才能完成,如果作戰時間很短,蘇聯插手的機會極少。」

這句話正和鄧公心裡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鄧公終於做出了決定,出兵!

那麼,蘇聯當時的情況是否和陳雲分析的一樣呢?

答案是,分毫不差。

在中國出兵越南之後,蘇聯對此當然非常不滿,他們大張旗鼓要在邊境搞軍演。

但是,儘管在邊境喊的殺聲震天,可實際上,蘇聯並沒敢越過中蘇邊境對中國開戰。

越南一直在等待蘇聯的援助,然而,蘇聯最終沒有派一個人去往越南戰場。

一個月之後,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蘇聯也沒有繼續插手的理由,我國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關。

蘇聯對此只能扼腕嘆息,他們很重視越南這個在亞洲的盟友,越南如果在與中國的戰爭之中取得勝利,那麼蘇聯便可以在亞洲大擺棋局。

到時候,他們不僅在東歐稱王稱霸,在亞洲也能分一杯羹。

不過,絆住蘇聯腳步的,恰恰就是東歐。

如陳雲所說,當時的蘇聯把自己大量的兵力都放置在了東歐地區。

這是因為,在蘇聯霸權主義的控制之下,東歐的許多小國也對蘇聯深為不滿,反抗行動一浪高過一浪。

歐美國家對於東歐的亂局自然喜聞樂見,他們不遺餘力的在東歐挖牆腳,力勸一些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的陣營。

相比於亞洲,東歐當時對蘇聯的戰略意義更為重要。

所以,蘇聯不得不派出重兵,來維持東歐地區的穩定。

在當時的世界局勢之下,美國正虎視眈眈和蘇聯競爭,一旦蘇聯在東歐地區的兵力布置發生變化,美國和歐洲必然趁虛而入。

蘇聯反覆權衡,最終還是覺得,一個小小越南,遠不能和東歐相比較。

就這樣,狂妄自大的越南,成為了被蘇聯放棄的那顆棋子。

這當然也是越南自作自受,在蘇聯的糖衣炮彈攻勢之下,越南自以為已經在蘇聯人心目中有了較高的地位。但事實上,對蘇聯而言,越南只是一個可利用的工具。

越南沒有辦法給蘇聯提供足夠多的利益,反而在很多事情上,需要蘇聯不間斷的為他們輸血。

他們雖然在中國的邊境製造了一些混亂,但始終沒有傷及中國的根本,這讓蘇聯感到心力交瘁。

再說,越南之前就是毀掉了和中國的友誼,投靠了蘇聯。

對於這樣一個反覆橫跳的國家,蘇聯對他們本身沒有多少信任和尊重。

所以,在戰爭之中,蘇聯對越南置之不顧,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儘管越南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慘敗,蘇聯也並沒有徹底放棄在亞洲的野心。

大戰之後

在越南戰敗之後,蘇聯還是援助了越南一陣子,但很快,他們就對越南這個盟友愈發失望。

因為在戰爭中輸的太慘,所以越南在戰後,基本上失去了國內所有的工業設施,一切從頭再來。

但同時,他們又不得不維持巨額的軍費消耗。

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直接把越南人打出了心理陰影,他們很擔心有一天中國的軍隊再次打到越南。所以,他們不計代價的在邊境聚集了一支人數高達100萬的軍隊。

可問題在於,越南這樣剛剛從戰爭之中走出來的小國,要憑藉什麼來維持這樣一支大軍呢?

答案是,繼續找蘇聯要援助。

為了讓越南的軍事體系不至於崩潰,蘇聯每年要為越南提供200萬以上的軍費。

也正因為蘇聯如此舉動,所以,此後的越南雖然沒有能力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可依舊時不時的在邊境進行一些小規模的騷擾,中越之間曾經的友誼被徹底的斷送。

越南並沒有在戰爭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越南本來被人們看作亞洲最具潛力的國家,但是,一場戰爭把越南打回了原形,直到今天,越南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出路,它依然陷在貧窮和戰亂之中,甚至成為了犯罪分子的溫床。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蘇聯,也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援助越南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賠本生意,越南沒有能力成為亞洲地區的大國,蘇聯一筆又一筆的投入,換來的卻是越南的江河日下,以及蘇聯本身地位的衰退。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的按兵不動,讓蘇聯的許多盟友更加惶恐,生怕自己有一天也淪為被蘇聯拋棄的對象。所以,他們紛紛尋求脫離蘇聯的道路。

蘇聯內部也漸漸走上了下坡路,信仰崩塌,政治混亂,經濟衰退……

一切都成為了蘇聯的催命符,最終在90年代,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轟然倒塌,走入歷史。

只有中國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沒有如同蘇聯一樣消失,更沒有如同越南一樣衰落。

事實證明,侵略和陰謀不會帶來強大,獨立自主,堅定目標,才能真正的成為強國。

參考資料:

林熙《對越自衛反擊戰:蘇聯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馮學榮《對越自衛反擊戰:歷史的慘烈與血腥》

王曉偉《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用一場戰爭奠定百年發展大計》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0adc75c7c887a37a929be01746c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