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常見病、小毛病,這些穴位夠了

2019-11-22     全國名老中醫王莒生

頭面部

【地倉】

位置:口角旁開0.4寸,上直對瞳孔

治療:口角歪斜、流口水、三叉神經痛

【耳門】

位置: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治療:耳鳴、聽力下降、牙齒疼痛

【風池】

位置:胸鎖乳頭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

治療:頭痛、頭暈、感冒、鼻塞、目赤腫痛、脖子疼痛

【太陽】

位置: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處

治療:頭痛、眼睛疼痛

【頭維】

位置:額角髮際上0.5寸

治療:頭痛、頭暈、目赤腫痛

【翳風】

位置: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治療:耳鳴、牙痛

【印堂】

位置:兩眉之間。

治療:失眠、健忘、頭痛眩暈、鼻癢、鼻干。
【迎香】

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鼻唇溝中。

治療:鼻塞、鼻癢、過敏性鼻炎、膽道蛔蟲病

手 部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治療:頭痛、目赤腫痛、牙痛、耳鳴、感冒、發熱、月經不調

【後溪】

位置: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治療:頭痛、腰痛、肘痛、手指痛、耳鳴、目赤腫痛

【列缺】

位置:此腧穴在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牙痛、脖子酸痛

【內關】

位置: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治療: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胃痛、嘔吐、呃逆、失眠、心慌、頭暈、肘臂痛

【外關】

位置: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

治療:發熱、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上肢無力

腿 部

【內/外膝眼】

位置:屈膝,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在內側的稱為內膝眼,在外側的稱為外膝眼。

治療:膝痛、腿痛、腳氣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濕疹、牛皮癬、丹毒

【陽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治療:黃疸、口苦、嘔吐、吞酸、膝腫痛、下肢麻木、下肢無力

【陰陵泉】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治療: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膝關節疼痛

【足三里】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犢鼻(外膝眼)下3寸。

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泄瀉、便秘、下肢無力、下肢疼痛;焦慮、心慌、增強免疫力

腳 部

【公孫】

位置:在足內側緣,當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治療:胃痛、嘔吐、腹痛、腹瀉、心煩、焦慮、失眠

【三陰交】

位置: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治療:腹脹、腹瀉、月經不調、白帶異常、遺精、陽痿、心悸、失眠、高血壓、下肢無力、下肢疼痛

【太沖】

位置:足背,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

治療:目赤腫痛、咽痛、月經不調、痛經、下肢無力、下肢疼痛、足跟痛

【太溪】

位置: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治療:頭痛、失眠、健忘、咽喉腫痛、便秘、月經不調

【隱白】

位置: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開0.1寸

治療:月經過多、崩漏、腹脹、泄瀉

【照海】

位置:位於踝區,內踝尖下1寸。

治療:失眠、焦慮、咽喉干痛、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白帶異常

有小毛病時,您沒事就可以按按這些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8hlW4BMH2_cNUglE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