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的資金來源是扣本人津補貼的30%嗎?

2019-07-19   樂創匯

網友一:

首先,教師有績效工資,其中30%由學校進行二次分配,以區分教師的優劣,那麼,公務員就不用區分優劣嗎?其他事業單位也不用區分優劣嗎?為什麼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人員的所有津貼全部足額發放,不再進行二次分配呢?公務員也有績效工資,為什麼公務員的不扣而是跟工資一起發放,年底還獎勵。教師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石。重要性僅次于軍隊。

其次,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實際上是教師湊錢雇校領導管理自己,再雇同事當班主任;

2 只要是工資,就應該足額發放!

3 我建議全部不發,最後分配,但必須出細則,不上班及不在本單位上班的堅決不發,這是紅線、高壓線!餘下的按課時與成績發。

4 給足票子,讓知識分子挺起脊樑,教書育人,不再為利益而左右知識的傳承。

5 績效工資的再分配害得學校老師們不團結!

6 他們硬要將績效工資說成是教師獎金,明明是從自已的工資總額里扣的一部分工資出來發的,就造成了教師福利好,獎金高的社會印象。

7 公務員年終有上萬元的年終獎,退休了也有一半,而教師一分未獲,這就是平等公務員,死了公務員40個月撫恤,教師減半……

網友二:

準確地說,績效工資是工資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教師本人津貼補貼的30%,2006年,國家進行了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規範了工資組成和結構,明確了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套改具體方法,操作性很強,並沒有任何異議和難點。

下面,專門談談教師等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來源、發放方式和比例等。

首先,經費來源。事業單位工資規範後,才有的績效工資組成部分,是將原來地方各種補貼和福利,以及第十三個月基本工資,全部拿掉,整合在一起作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說到這裡,其實題主的問題,就回答了一大半了。

其次,發放的比例和方式。教師等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又分為兩個部分,即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合起來叫績效工資總量。績效工資發放是有比例的,通常比例如下:基礎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總量的50--70%,義務教育學校規定為70%,於每月發放,通常人均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總量的50--30%,義務教育學校規定為30%,一般於年終考核合格以上等次,或者按照各單位績效工資考核辦法規定的分配方式,進行發放,適當拉開等次。

最後,舉例說明。假如某學校制定了績效工資考核發放辦法,規定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按照教職員工,統一考核評分的方式,進行發放,第一檔次為15000元,第二檔次為12000元,第三檔次為10000元,或者按照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除以所有教職員工的累加的考核評分,再乘以每個教職員工的考核評分,得出每個人的具體獎勵性績效工資額,這樣量化計算比較方便,比較公平。

所以,搞清楚績效工資的來源、組成和比例,以及發放的辦法後,可以讓大家非常清楚來龍去脈,減少社會各界,包括老師自己在內的各種猜疑,避免誤會。

在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對教師這個行業提高了福利和待遇,所以教師的工作地位也提高了。就是因為教師的火熱,報考師範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甚至還有其他非師範的學生想來蹭一下飯碗,通過考教師資格證來當老師。所以說,教師這個行業競爭力非常的大,考試難度也會加大,考試通過率不足30%,若想通過考試,建議報班系統的學習,小編推薦育德園師,一家專注教師考試的機構,14年專注教師考試培訓,考試通過率達90%以上。考教師資格證,選擇育德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