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退稅來了,為什麼會有退稅?繳納的個稅怎麼退?

2020-04-04   暖心人社

最近,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稅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很驚訝,為什麼國家會選擇這個時候給大家退稅呢?自己究竟有沒有個人所得稅可以退呢?

個人所得稅退稅是既定的計劃

2018年國家進行了個人所得稅改革,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年度綜合計稅制度,改變了過去按月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式。而且國家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費收入、稿酬收入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併作為居民綜合收入,以此為基礎全年綜合計算個人所得稅。

每一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個人所得稅開始辦理上一年度個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業務。這是伴隨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而制定的新規定。

為了方便普通納稅人申報彙算清繳,國家的個人所得稅APP從4月1日開始可以接受手機申報,在此之前如果特別急的話,可以去稅務機關現場申報。

什麼情況可以不用申報?

不用申報彙算清繳的情況有三種,主要是:

1、納稅人需要補稅但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2、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3、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一般來說,年收入高於12萬元,需要申請退稅或者補交稅額超過400元,才需要進行申報。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退稅的前提有兩個條件:第一,繳納了個人所得稅;第二,符合退稅的條件

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制度

為了方便更多的勞動者,國家保持過去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模式不變,但是通過退稅來完善有關稅務政策。

勞動者的工資,每月仍然可以有用人單位進行申報,單位按照每月5000元的減除額度扣完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以後,進行個人所得稅申報。如果需要繳稅,那麼當月就可以繳納。不過,減除額度每月是累積的,1月份是5000元,到12月份是6萬元。

國家2019年還實行新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這一制度是因人而異的差異化政策,主要分為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和贍養老人支出等六大方面。一般人算上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以後,個稅起征點往往能夠達到8000元以上。國家通過個人所得稅征繳辦法改革,至少有超過1億人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但是,如果突然發放年終獎,工資加年終獎超過了累積應稅所得額或者使用更高稅率,那麼是需要繳稅的。如果年度平均以後,不需要繳稅或者稅率下降,那麼就需要退稅。

相對而言,真正退稅的大頭是勞務費、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過去的時候這三項起征點是800元,勞務費800元到4000元的稅率20。4000元到2萬元的減除20%的費用以後,按20%稅率繳稅。

現在新職業中有很多自媒體作者,他們的收入就是以勞務費為基礎申報的。因此,很多人不過每月收入幾千元卻需要繳納幾百元的個人所得稅。實際上按照綜合收入所得,很多人都是需要退稅的。有的人能退幾百年,有的人甚至能退上萬元。

總體來看,個人所得稅退稅制度既減輕了廣大工薪收入人員的負擔,又是國家征繳制度的一項完善,未來房地產稅徵收就有可能就採取這種制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