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存5000元,30年後退休,夠養老的嗎?怎樣才能更划算?

2020-04-15   暖心人社

人們一直在儲蓄養老還是繳納養老保險,養老方面存在的猶豫不定的情況。對於自己從前養老來講,由於錢在自己手裡可以管控應對各種風險,很多人是這樣自己選擇。每年存5000元,30年後退休,能夠維持怎樣的養老水平呢?

積蓄養老的效果

每年存5000元,30年累計15萬元。實際上我們選擇投資理財的方式,每年自己的積蓄都會產生收益。按照每年定存一筆錢,年化收益率4%,30年的年金終值係數是56倍計算,到30年退休時累計本息餘額28萬元。

如果按照20年養老預期計算,仍然維持每年4%的年化收益率,通過養老保險的倒按揭公式,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1832元。從現在的角度看起來,養老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這種養老模式的風險有兩個:

第一,長壽風險。人壽命預期是不確定的,每一年人都有可能去世,但是總會有的人長壽,甚至長命百歲。我們做的養老規劃是繳費30年,享受待遇20年,20年之後養老積蓄就一點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是典型的「人活著,錢沒了」的尷尬。肯定很多人是不想遇到的,尤其是年紀越大越不想這樣,但是年紀大了,年輕沒有多準備養老金,後悔都來不及了。

第二,通貨膨脹風險。我們假設每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2%,50年會增長1.7倍。也就是說歸化現值以後,每月1832元的養老金僅相當於現在的678元。這樣低的養老水平,相信很多人就滿足不了生活需要了。實際上通貨膨脹速度遠遠高於2%的預期,比如說今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目標是3%,1月份的CPI增長速度在高達5.4%,2月份是5.2%。

按照每年2%的通貨膨脹速度計算,現在每月需要1000元的養老金,未來每月需要2700元。所以,每年攢5000元是遠遠不夠的。

如何才能夠養老?

參加養老保險是做好養老準備的最佳選擇。我們的社會保險有兩種,主要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在家庭收入達不到一定層次的時候,不建議配置。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非常簡單,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是國家補貼的待遇,個人帳戶養老金適用個人帳戶的儲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是139個月)。

由於我們每年儲存5000元,假設全部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照4%的利率計算,退休時個人帳戶有28萬元。僅個人帳戶養老金每月就可以領取2000元。

基礎養老金是國家補貼的待遇,目前全國最低標準是88元每月,各省市的基礎養老金普遍在100~200元之間,如果考慮到30年乃至50年以後,基礎養老金應該能提到五六百元了。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終待遇是每月2500元以上。由於是養老保險,國家會做長壽方面的保障,即使是活到100歲,都會有穩定的養老金髮放。

(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待遇也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繳費30年,最低也能領取2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個人帳戶養老金,等於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除計發月數,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計算差不多,60歲是139個月。

如果按照現在的社平工資是5000元計算,退休時的社平工資是1萬元計算,僅基礎養老金至少可以領取2400元;個人帳戶養老金預計也能領取1000元以上,合計3400元。退休以後,老人的養老金還會年年增加,主要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到80歲長到五六千元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待遇這麼高,條件就比較苛刻。養老保險必須按月繳納,而且繳納費用跟社平工資掛鉤,現在即使按照3000元的最低基數繳費,每年也需要繳納7200元。如果社平工資達到了1萬元,一年需要繳納14,400元。

個人繳納的部分,只有繳費基數的8%進入個人帳戶,萬一去世可以退還。如果去世過早,有可能虧本。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如果繳費滿15年以後負擔不起了,也可以有一份養老金待遇的。

綜上所述,高付出就有高收穫,如果有能力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還是非常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