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義務修路二十載 造福鄉鄰獲讚譽

2020-04-02     中國網城鄉中國

咸池村距離湖北省宣恩縣沙道溝集鎮10公里,山路崎嶇,在春播和秋收季節,種子與收成全靠村民肩挑背馱。為改變交通不便,現年七十四歲的村民楊文孝義務修路修橋22年。

「這條路我們想了3年,想為子孫造福。現在,路總算通了,我的心也踏實了。」3月23日,在該村八組,74歲的楊文孝與村民一起抬石頭、砌堡坎、拌制沙漿,共同修建產業路。

「往年這個路坑坑窪窪,很少有平路。」看著大家艱難地走在小路上,楊文孝萌生了修路的想法。一次次汗濕衣背,雙手布滿老繭,哪裡需要修路補路,哪裡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藥材種植業是八組村民大力發展的產業,但因基礎設施薄弱,發展受到了極大制約。通過積極籌資,全組農戶共集資10餘萬元,大家投資投勞一起修建致富路。半個月後,一條寬3.5米、長3.5公里的毛坯路順利修到了莊稼地里。

要想富先修路,咸池村積極規劃,統籌物力和人力,抓好道路硬化工作,實現了通組公路覆蓋。

伴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村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路修通後,老百姓的經濟作物運的出去,肥料拉的進來,經濟作物的規模不斷擴大,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大家再也不用肩挑背馱了。」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先華說道。

修路隊伍中,楊文孝年紀最大。二十二年里,老人多次參與修橋修路,發揮餘熱,收穫了無數好評。

「楊師傅在我們咸池村參與修了好幾條路、幾座橋,經常一個人開著小拖拉機,把這些路修得非常好看。」村民劉成平說,老人幾十年如一日,修路護路造福村民不求回報。

「我覺得參與修路一點都不累,都是想能夠更方便,現在路修好了,老百姓都走這條路,我心裡是高興得很呢。」挖溝取土,墊平溝渠,這些活對年輕人來講不在話下,但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卻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楊文孝早迎朝霞,晚披夕陽,似愚公移山般堅持不懈、風雨無阻。如今,老人的義舉帶動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修路護路的隊伍中來,同他一起挑土填坑,共同建設自己的家鄉,為山村發展帶去了新希望。 (劉正 王法鈞 周英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waqOnEBfwtFQPkdw1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