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澳洲袋狼滅絕

2019-10-20     動物百介

1936年——澳洲袋狼滅絕

袋狼,澳大利亞特有物種。因其是有袋類動物,且頭似狼,故得名——「袋狼」。又因其後半身有斑紋和虎紋相像,且又棲息在塔斯馬尼亞,又得名——「塔斯馬尼亞虎」。1936年,袋狼滅絕。

袋狼的身形,外貌十分的奇特。頭和牙,似狼;身形似狗;臉似狐狸;後半身有橫向條狀斑紋,似虎;雌性袋狼有育兒袋且後肢能跳躍,似袋鼠;四肢奔跑起來,似鬣狗。袋狼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物種。

袋狼只在澳大利亞分布,棲息在熱帶森林,以及澳大利亞草原上。以袋鼠類,食草類、嚙齒類動物為食,小型袋鼠,綿羊、野兔、老鼠等,也捕食鳥類。

袋狼全身體色呈棕褐,背部,腰部以及臀部有黑褐色條紋。袋狼體長在1.3米左右,體重僅重30公斤,體型較小,且纖細,骨骼脆弱,爆發力和速度都有點遜色,不算特別的突出,但它們的嘴巴具有優勢,嘴巴可以張開180度,撕咬範圍很大。

袋狼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休息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捕食。袋狼捕食常常採取偷襲策略,袋狼會提前的潛伏在樹上,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當有獵物經過時,從天而降,跳到動物身上,一口咬住獵物最薄弱的脖頸,一擊斃命。袋狼也會一起聚集起來,成群活動,依靠團隊的力量,捕食獵物。

袋狼多在寬闊森林中棲息,以中空樹洞,和地洞作為巢穴,在此繁衍棲息。雌性袋狼每胎產仔2-3隻,小幼崽出生後,會待在雌性袋狼腹部的育兒袋中,以奶乳為食,直到三個月後,小幼崽長大,才從育兒袋中出來,在陸地上生存,這個生活習性,和袋鼠相似。

袋狼在澳大利亞,由於海岸線封閉,沒有天敵,是澳大利亞唯一的肉食動物,並且氣候適宜,食物充足,特別的適合袋狼種群的繁衍生存。但在大約5000年前,人類和澳大利亞野犬進入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野犬是一種野狗。上了岸的澳大利亞野犬十分的適應當地的氣候,並且澳大利亞野犬也是肉食動物,它們和袋狼爭奪食物,爭奪棲息地,袋狼在體型和攻擊力,以及身手上都不占優勢,完全不是澳大利亞野犬的對手,在千年的爭鬥中,袋狼的數量慢慢在澳大利亞減少。

到了18世紀,歐洲移民來到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他們發現家畜時常被偷食,就懷疑是袋狼所為,牧民和移民者聯合起來,大肆捕殺袋狼。其實,偷食家畜多是澳大利亞野犬所為,袋狼是替澳大利亞野犬背了黑鍋。袋狼的滅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澳大利亞野犬。

1930年,最後一隻野生袋狼被捕殺,1936年,最後一隻圈養的袋狼因暴曬而亡,袋狼滅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tnN9G0BMH2_cNUglT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