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在中國文青心中的地位是極高的,因為那裡有著「三毛和荷西」的悽美愛情故事。近年來,撒哈拉附近的北非旅遊也異常火爆,尤其是以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最為熱門。
但文青們也許並不知道,就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非洲北部,暗藏著極大的危險。在撒哈拉沙漠中,有幾條貫穿薩赫勒及周邊地區的沙漠公路,這是幾條涵蓋了走私、毒品運輸、綁架人質、人口販賣和非法移民的國際犯罪之路。
卡薩布蘭卡夜景
如此兇險的薩赫勒地區在哪裡呢?它位於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地區之間,從西北非連接大西洋的塞內加爾開始,穿越茅利塔尼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尼日、奈及利亞、查德、蘇丹和厄利垂亞等10個國家,延到非洲東部。
薩赫勒地區及馬格里布基地組織活動區
薩赫勒及周邊地區到底有哪些危險?撒哈拉沙漠中的國際犯罪之路又是如何形成的?
「911」事件之前,撒哈拉以及薩赫勒周邊地區並不是大毒梟們的活動範圍。美洲才是他的大本營,從制毒、販毒再到洗錢,中美洲到美國就能夠一條龍進行了。然而,突如其來的「911」事件,改變了大毒梟的計劃。
「911」事件是恐怖襲擊,看似與毒品交易關係不大?為何能讓大毒梟們費這麼大動靜,遷移主戰場呢?
原因是將毒資從黑洗白的問題。在「911」之前,全球大部分的毒品收益都是在美國,以美元進行洗錢的。但「911」之後,美國政府開始加大了對公民私人信息的監控,小布希總統簽署了《美國愛國者法案》,這不但加強了對個人的監控,也直接中斷了大毒梟們以美元為媒介的非法收入洗錢活動。
在實施嚴格的監控以後,由於毒資往往數額巨大,毒梟們用毒品賺來的美元,不但不容易洗乾淨,還非常容易驚動美國的金融監管部門,這對他們的生意打擊巨大。
美國洗錢的路斷了,就必須要尋找其它的途徑,歐洲成了毒梟們毒品生意以及洗錢的新沃土。歐洲擁有統一的貨幣,又沒有美國這樣的私人信息監控體系,能讓毒梟們很快將在義大利的毒品收益,瞬間洗白成為巴黎的房地產投資收入。
對大毒梟來說,人肉藏毒這樣的小把戲並不能入其法眼,他們的貨常常需要用貨櫃來運。毒品從中美洲運到歐洲需要穿越大西洋,而從哥倫比亞等制毒基地,將毒品直接運往歐洲的線路過於危險和不可控制,毒梟們需要一個緩存帶,而西非的撒哈拉沙漠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緩衝帶。
從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比索到利比亞北岸,這是一條從大西洋到地中海,從穿越撒哈拉、也穿越薩赫勒地區的一條沙漠之路。
受惡劣的自然環境、沿途國家落後的經濟發展以及政治動亂等影響,在毒梟們到來之前,這條沙漠之路早就被薩赫勒地區的地頭蛇,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等極端基地組織控制,成為了一條充斥著藥品、武器等各式物品的走私之路。
北大西洋地區毒品流經路線
將這樣一條現成的走私之路變成從南美洲運送毒品到歐洲的緩衝帶,是大毒梟最完美的選擇。他們通過與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等地頭蛇和合作分成,將從哥倫比亞等地運來的海洛因在幾內亞比索登陸非洲,再通過馬里、阿爾及利亞等基地大本營,送抵利比亞北部海岸,最後再穿越地中海抵達歐洲。
根據前幾年的一項統計,每年通過穿越撒哈拉沙漠這條沙漠之路,運送到歐洲的毒品有50-60噸之多,占歐洲毒品貿易的13%。在大毒梟和基地組織的通力合作下,這條貫穿大西洋到地中海的沙漠之路從走私之路,變為了販毒之路。
對馬格里布基地組織來說,在薩赫勒及周邊地區的這幾條沙漠之路上,從藥品、石油到武器或者毒品,只要是有利可圖的物品,他們都會走私和販賣。漸漸的,他們發現,有一種「物品」比販賣毒品更賺錢:人質!
馬格里布基地組織
與毒品走私收「過路費」不同,綁架人質獲取贖金是基地組織自己的「生意」。如果說幫助毒梟販毒是毒販吃肉、馬格里布組織喝湯的話,販賣人質就是他們自己在吃獨食了。
而對於馬格里布組織來說,外國人質、特別是歐洲的外國人質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而來撒哈拉沙漠的外國人一般會有兩種,一種是遊客,一種是來非洲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的人員。
2009年,西班牙遊客戈梅茲獨自一人來到了撒哈拉,和大多數來西北非旅行的遊客一樣,她原本只是在準備在西撒哈拉和摩洛哥度假,懷著對沙漠的嚮往,她增加了兩日阿爾及利亞的沙漠之旅。沒想到,這場沙漠之旅卻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磨難。
戈梅茲是在阿爾及利亞旅途中和他的私人導遊以及司機一起被馬格里布基地組織人員綁架的,但綁匪顯然對本地司機和導遊不感興趣,半途中將他們丟棄,只留下戈梅茲女士一人。而綁匪的目的地,是馬里北部的集中營。
同之前提到的販毒、走私之路一樣,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對從阿爾及利亞到馬里集中營的人質綁架之路也是十分熟悉,在帶著戈梅茲女士趕路的這幾日,在哪裡駐紮、在哪裡加油補給,他們都一清二楚。因為,這門「生意」他們從2003年就開始了,當時基地組織一共綁架了32名歐洲人。
綁架外國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和人質的祖國談判並索要贖金。談判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基地組織和人質母國政府都顧慮重重。
政府處於三難的境地:如果不支付贖金,會受到人質家屬的壓力,同時也會被定為不管國民死活的標籤;如果一旦支付贖金,那相當於是在支持基地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如果武力營救,又會有被綁匪撕票的風險。
對於綁匪來說,綁架人質後的持有成本也很高,他們也想儘快的將人質變現,以免夜長夢多。
不幸中的萬幸是遊客戈梅茲最終被她的母國營救,回到了自己在西班牙的家。但並不是每一位人質都有戈梅茲一樣的運氣,很多人就死在了撒哈拉沙漠,死在了基地組織的集中營中。
販毒和走私貿易的盛行,加上基地組織的勢力範圍日趨巨大,使西北非和薩赫勒地區的安全與和平受到嚴重威脅,再加上遭遇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讓此地區出現了日益嚴重的饑荒和食品安全危機。
吃不飽飯,人生安全也沒有保障,為了生存,人肯定都要往外走。非法移民是這些人逃離此地的唯一辦法,而歐洲便成了他們中最理想的樂園。
非洲非法移民出海(前排戴口罩的可能是蛇頭)
18歲的幾內亞難民泰爾諾就懷揣著這樣的歐洲夢,他從人販子那了解到的非法移民到歐洲的價錢和路線,想盡一切辦法,就為了奔向歐洲。
其實非法移民的線路和走私販毒的路線一致,都是先把各地想要非法移民的人送到馬里進行中轉,然後到達利比亞北海岸,最後偷渡到義大利。
犯罪團伙們並不需要專門為走私人口開闢一條通道,因為和走私物品以及販毒一樣,這條從馬里到利比亞的沙漠犯罪之路他們再熟悉不過了,泰爾諾等偷渡者去往利比亞乘坐的卡車,上一波可能就拉的是海洛因或者槍枝。
過去的幾十年間,每天都有大量的像泰爾諾一樣的非洲難民偷渡去往歐洲,走私人口成了西北非撒哈拉沙漠上最賺錢的生意。
然後,大量穿越沙漠來到利比亞的西非難民真的都能去往歐洲嗎?
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大部分的難民不但去不了歐洲,反而還像貨物一樣,被裝在貨櫃里,在利比亞周圍轉圈圈。
歐洲國家,特別是與利比亞隔海相望義大利,顯然早已意識到利比亞在非洲非法移民問題上的重要性。為了支持利比亞挾制非洲難民非法移民歐洲,義大利從2005年起向利比亞撥款,而利比亞方面也有默契的儘量將難民堵在去歐洲之前。
這些懷揣著歐洲夢的難民們,多數是100多個人被鎖在一個貨櫃內,往往剛從利比亞海岸出發就被警察抓獲。他們被迫重新登上卡車,再次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新的集中營。
從集中營被放出的難民們立刻就又變成了人販子的貨物,他們在利比亞被周邊一次又一次轉運的過程中,也被人販子一次又一次的賣掉。
像泰爾諾一樣的西非難民們,在登上前往利比亞的卡車之時,他們想到的可能只有歐洲的美好,並沒有想到,這條路曾經的非法移民之路早已變為了人口販賣之路,能夠抵達歐洲的人少之又少。
非洲非法移民在沙漠中穿行
在薩赫勒及周邊地區,走私、毒品運輸、綁架人質、人口販賣和非法移民等一些列跨國犯罪活動,已經在此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勢力範圍。某些組織甚至將其非法所得的財富,轉化為了影響當地政治和軍事力量,嚴重影響著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為何這一地區的會成為國際犯的罪聚集地呢?
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而販毒、走私、綁架人質這一些列犯罪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賺錢快,最貧困的國家遇上了賺錢最快的「生意」,有這麼多人願意鋌而走險也就見怪不怪了。
薩赫勒及周邊地區普通人生活
普通人都想著靠歪門邪道賺快錢,那官員呢?薩赫勒地區的政府普遍存在管理無力,官員甚至與基地組織勾結,參與到各種犯罪中來牟取暴利的情況。
在茅利塔尼亞,官員和基地組織相互勾結,參與在走私武器甚至販賣毒品的事件多有發生,2007年,連前總統馬奧亞·烏爾德的侄子也因參與毒品交易被捕。
人民貧窮、社會秩序混亂,政府忙於內戰和爭奪政權,薩赫勒地區逐漸成為恐怖分子活動的天堂。在這裡,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交織在一起,相互利用,各種極端組織在這裡迅速發展壯大,他們匯聚到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馬里三國的交界地帶,在這個荒無人煙的沙漠裡,形成了一個個恐怖的國際犯罪團伙。
三毛和荷西
三毛曾經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書里的撒哈拉沙漠離我們很遠,遠到我們很難去親近它、了解它,甚至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撒哈拉只有愛情故事。
然而,走近撒哈拉,貧窮、戰亂、極端主義、國際犯罪團伙,各種暴力與罪惡充斥著這裡。這就是撒哈拉,這才是真實的薩赫勒地區。
但願有一天,當沙漠中的犯罪之路不再,美麗的撒哈拉沙漠也能擁有愛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