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為什麼只存定期,不願投資其他呢?

2019-12-16   不執著財經

最近,有網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人只喜歡存定期,再多的錢也不願意買保險、買房子,也不去銀行理財呢?對此,專家們解釋稱,喜歡存定期的人主要是中老年人群體,他們覺得買保險、房子、理財產品等是具有一定投資風險的。而把錢存入銀行,只要不在一家銀行裡面存款超過50萬元,起碼本金和利息還是安全的。也有一部分人存錢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所以利率高低無所謂,只求資金的安全即可。

而我們認為,專家們僅是站在儲戶對定期存款的看法來分析,但如果我們站在其他投資產品的角度上分析,恐怕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第一,為什麼有再多的錢不願意買保險?因為,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在你買保險之前是承諾滿滿,一旦你買了保險,出了事情,就對你愛理不理的了。我有一個姓周的同事,之前買了份健康分紅險,後來他開刀動手術,保險公司以種種理由不承擔醫藥費用,這讓很多人覺得,保險公司只知道收錢,事後給不了客戶真正的保障。

第二,買房子,現在房價越來越貴,在大城市就算買房付首付也要一百多萬,還要還幾十年的房貸,所以存定期存款的人,要麼已經有房住了,要麼連首付也湊不足。而且,國內房地產前景撲朔迷離,政策一會兒調控,一會兒放鬆,現在房價又漲得這麼高,很多人怕一不小心買房做了接盤俠。

第三,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現在看來風險並不算大,但是去年8月監管部門就發布到2020年就要打破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的承諾,未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和保息,而且還要看每天公布的凈值來投資者的收益率。而現在銀行也推出了大額存單,三年期的年收益率也在4%以上,又是保本保息的,所以,那些厭惡投資風險的理性投資者,都把資金投向了銀行大額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等保本產品了。

第四,目前國內經濟呈現下行趨勢,實體經濟生意難做,各類投資品種的風險正在逐步上升。在國外,一般在經濟形勢向好的時候投資股市、房地產、債券市場等,而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則更偏向於固定收益產品,這樣既能保本,又能穩定收益。如果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再採取激進的投資策略,很可能會落得血本無歸。

現在很多人喜歡存定期存款,再多的其他投資方式都不願意去嘗試,這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在上升,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又使一批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回到銀行存款上來。更關鍵的是,現在銀行推出的大額存單、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並不比理財產品差很多。所以,在確保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大家都選擇把錢存入銀行,求的是資金的安全,收益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