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首富之子的另類人生

2023-12-02     市界

原標題:佛山首富之子的另類人生

一場耗資百億的家居併購案,讓低調的「美的太子」何劍鋒,再次暴露在聚光燈下。雖然自立門戶,打造出對外直接投資企業達56家,並坐擁兩家上市公司的盈峰集團,但「超級父親」何享健的光環,卻始終縈繞著他。

細細算來,距離「太子」何劍鋒離開美的自立門戶,已接近30年。在這段時間裡,行事頗為低調的何劍鋒,已經打造出了一個幾乎可以與美的平行的龐大資本版圖。

可即便如此,何劍鋒始終無法擺脫其「超級父親」何享健的光環,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每次重大投資幾乎都能看到父親的身影。在各類富豪榜上,何劍鋒也多在父親名字後面跟隨出現,不過,在最新的《2023胡潤百富榜》上,何劍鋒「失去」名字,以何享健家族來代稱。

其實,何劍鋒旗下的盈峰集團,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反觀美的集團,則在「功勳老將」方洪波的帶領下,早已實現對「董小姐」掌控的格力電器,在業績與市值等維度上的全方位超越,成為A股「家電一哥」,這同時也給何劍鋒帶來更多無形的壓力。

作為千億富豪何享健的獨子,雖然美的的「接班」問題因為方洪波的上位,已很少被外界再度提及,但作為同齡的兩人,在長達30年的「競賽」中,依舊難免被放在一起討論。

01、低調「太子」的高調事

富二代,是一個足夠吸睛的話題,如果在前面再加上低調兩個字,無疑更能引發遐想,「美的太子」何劍鋒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之一。

社交平台上,其實有不少將何劍鋒與「萬達公子」王思聰比較的聲音,認為兩者是富二代中「低調」與「高調」的代名詞。而兩人確實有一定共性,都對接班興趣不大,且自立門戶,只不過之後講述了不同的故事。

2009年,從父親王健林手中拿到5億「零花錢」的王思聰,成立普思資本後開啟創業之旅,先後投出樂逗遊戲、英雄互娛等上市公司。但隨後的創業失敗,卻讓他背上不少罵名,儘管王思聰直言,普思資本有很多成功案例,大家不要揪著熊貓互娛不放。

前不久,「消失」已久的王思聰,出現在了山東泰安,並簽約泰山文旅相關項目,而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浪子回歸」。

相比之下,繼承父親何享健隱忍性格的何劍鋒,行事則低調很多,不僅從不接受採訪,甚至沒有人記得,他上一次被「偷拍」是在什麼時候。而江湖上也只留下,那幾段早前關於其「富公子」的傳說。

據《南方周末》報道,何劍鋒有時像父親一樣打高爾夫,乘著遊艇出海,甚至曾因坐私人飛機到日本泡溫泉,而備受爭議。不過,這些被外界熟知的消息,其實已經可追溯到10年前,而關於何劍鋒的八卦似乎也到此為止。其上次被外界廣泛關注,還是2020年6月何家被闖入一事,此時的何劍鋒已53歲,並「成長」為一個「游泳救父」的英勇形象。

低調與神秘,是貫穿何劍鋒一生的主旋律。正如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對市界所言,「在中國,如果找一個名副其實的低調富豪,非何享健莫屬,如果再找一個,就加上何劍鋒」。而對低調父子,都打造出自己的「一哥」級企業,何享健的美的集團是「家電一哥」,何劍鋒則擁有「環保一哥」盈峰環境。

如今,被稱為「成品家居一哥」的顧家家居,可能也要姓「何」了。11月9日,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顧家集團等與盈峰集團全資孫公司盈峰睿和簽署《轉讓協議》,後者將以42.58元/股的價格,受讓上市公司2.42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9.42%,而總價高達103億元。

盈峰集團的掌舵者,正是何劍鋒。天眼查顯示,盈峰集團目前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達56家,且擁有盈峰環境與百納千成兩家上市公司。何劍鋒合計持有盈峰集團94%的股份,並擔任董事長兼經理的職位,不論是日常的決策權還是戰略上的話語權,都是其一人說了算。

交易完成後,何劍鋒將成為顧家家居的新實控人。而顧家家居也將接替盈峰環境,成為何劍鋒手中最重要的上市公司。至於何劍鋒入主的目的,有分析人士稱,可能是想與美的集團聯動,進行「家電+家居+地產」的立體化布局。

不過,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卻不認同這種看法,「從盈峰集團既有業務布局而言,其發展軌跡和美的集團幾乎是兩條平行線,並非依附美的生存。因此,我不認為本次收購顧家家居,是為配合美的集團智能化家居發展戰略。當然,二者確實可以形成配合關係。」

02、褪不去的「超級父親」光環

接班,是無數企業家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隨著第一批創業者的老去,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給到外界答案。但像美的這樣「傳賢不傳子」的做法,在中國創一代中其實並不多見。

至於何劍鋒另起爐灶的原因,《南方周末》曾報道,由於何享健在美的集團威望很高,且有一群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何劍鋒想順利接替父親的位置,需要積累一定的威望和能力。而每當有朋友問到何享健這個話題時,他也總是笑著說,「再看看,回來也不見得是好事」。

在劉步塵的理解中,「何享健也不想讓兒子活在美的陰影下」。而何劍鋒在這30年里以盈峰集團為核心,也確實默默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實際上,觀察何家的資本版圖不難發現,其家族成員多以美的集團為中心,通過在集團或供應鏈扮演角色而分一杯羹。除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外,何劍鋒的兩個妹妹——何倩嫦與何倩興,旗下企業也多是美的集團供應商。其中,何倩嫦持股30.61%的會通股份,還在2020年年底成功登陸A股。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生產與銷售業務的會通股份,實現營收24.5億元,而向關聯方美的集團銷售貨物產生的金額,就高達6.8億元。這同樣也證明著,家大業大的美的集團,隨便在產業鏈上留下一口肉,就足夠養活家族成員。

至於何劍鋒與妻子盧德燕,與美的集團的關係就顯得不那麼緊密。其中,盧德燕處於「半脫離」狀態,雖然從公公何享健手中獲得美的控股5.45%的股份,因此從美的集團分一杯羹,但更多是將精力放在其所控制的港股美的置業身上,而何劍鋒更是與美的集團幾乎完全脫離。

天眼查顯示,美的集團與何劍鋒的關聯關係,只有其在前者「掛名」非獨立董事的這一條線。可何劍鋒無法抹去的是,其能有如今這龐大的資本版圖,離不開父親在背後多年來的支持。

1994年,是美的集團前身美的電器登陸A股的第二年,也是何劍鋒在美的從基層做起,把生產製造和銷售流程摸遍,積累下足夠的經驗後,決定創業的第一年。當時,何劍鋒先後成立現代實業與金科電器兩家公司,並依靠為美的小家電提供代工業務,逐漸滾大資本雪球。

2002年,何劍鋒成立盈峰集團,隨後將完成使命的金科電器與現代實業出售給美的集團,套現近7000萬元,還因此一度引發股民不滿。7000萬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聽起來可能並不多,當時卻能在北京二環買上百套房子,而美的當年收購易方達基金16%的股份,也不過花了7800萬元。

至此,完成早期積累的何劍鋒,選擇走向前景更廣袤的資本市場。何劍鋒先是買下戴帽的「殼資源」——主營風機業務的上風高科,也就是何劍鋒第一家上市公司盈峰環境的前身,後又成為「公募基金一哥」易方達基金的重要股東,實現實業與金融的「兩手抓」。

賣給何劍鋒這些資源的,都是其父何享健。其中,上風高科的股份是美的集團2006年,按購買時的原價出售給何劍鋒的盈峰集團,而美的集團兩次合計拿到的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的股份,在2007年賣給何劍鋒時也只開價1.65億元,幾乎沒有賺錢。

不僅如此,何劍鋒在2018年,對盈峰環境進行徹底轉型,以及入主華錄百納(後更名為百納千成)進軍影視界時,同樣離不開父親的幫助。其中,何劍鋒以150億元高價,「蛇吞象」般將中聯環境收於麾下,並打造出國內最全環保產業群時,向銀行所借的44億元,就是由何劍鋒與美的控股提供的連帶責任擔保。

何劍鋒在入主華錄百納時,曾以合計18億元的價格拿下17.55%的股份。或許是為給何劍鋒減輕資金壓力,何享健控制的普羅非也參與了控股,並為此支付其中的5.13億元。而在交割完成後,盈峰集團與普羅非作為一致行動人,一同控制華錄百納,何劍鋒則成為新的實控人。

不可否認,經過何劍鋒30年的布局,盈峰集團已成長為平行美的集團的一大勢力,但其卻始終未能褪去「超級父親」的光環,即便在各類富豪榜上,何劍鋒也多與何享健一同上榜,並排在父親名字後面,不過,在最新發布的《2023胡潤百富榜》上,何劍鋒的名字都沒有。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何劍鋒目前依舊依賴父親的人際關係網,來拓展自己的業務」。甚至還有聲音認為,何劍鋒此次入主顧家家居,同樣少不了何享健在背後的幫襯,這筆資金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並且目前也沒有提及來源。

03、與方洪波的競賽,進入「下半場」

作為核心資產的盈峰集團,這幾年的運轉情況並不好,這也令何劍鋒與美的「功勳老將」方洪波,在長達30年的上半場「競賽」中,似乎稍遜一籌。

其中,集團旗下的盈峰環境,雖憑藉拿下中聯環境,在2018年實現營收與利潤的暴增,營收同比增長166.31%,達130.45億元,凈利潤也暴漲287.4%後達13.58億元。但隨著中聯環境業績承諾的完成,便立即出現斷崖式下滑,2021年和2022年的凈利潤,分別只有7.68億與4.59億元,降幅均超過40%。

而另一家上市公司百納千成,也在何劍鋒完成收購及大規模剔除不良資產後,一頭栽進影視業寒冬中,至今仍在苦苦掙扎。2019~2022年,百納千成的凈利潤從1.14億元降至2080萬元,並在今年前三季度再度出現營收與凈利潤的雙下滑,交出虧損0.55億元的成績單。

寒意,也傳遞到了盈峰集團,營收常年維持在150億元左右,並於近兩年出現下滑趨勢,從2020年的164億元,降至2022年的138.38億元,歸母凈利潤更是少得可憐,不僅近十年來從未超過5億大關,還在2018年因急速擴張出現虧損,今年上半年更是跌至1100萬元,降幅高達94%。

不僅如此,盈峰集團的資金情況也處於緊張狀態,短期借款常年維持在百億以上。

截至今年年中,盈峰集團的貨幣資金為64.54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36.3億元,而其他流動資產為45億元,三項短期內可調動資金合計145.84億元,但集團僅短期借款這一項就高達118.55億元,再加上6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因此出現36.7億元的資金缺口。

這同樣意味著,以盈峰集團自身目前的財力來看,似乎無法支持其拿出上百億的資金,進行顧家家居的入主。

反觀美的集團,則在2012年正式上位的方洪波帶領下,迅速通過裁員、砍掉不盈利板塊及停止盲目擴張等「鐵腕」措施,不僅成功躲過「家電寒冬潮」,甚至還實現對「董小姐」掌控的格力電器,在業績與市值等方面的全方位超越,成為名副其實的A股「家電一哥」。

實際上,何劍鋒也曾在完成對盈峰環境的收購後,一度放出狠話,「2018年市值突破300億元」,但即便經過「百億擴軍」,至今也未能觸碰這一目標。

而美的集團雖然最近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營收與利潤的停滯期,但每年仍有數百億元的利潤入帳,而以何享健與盧德燕為主的何家人,需要做的就是「數錢」,僅去年得到的分紅就高達53億元。不過,這無疑也在無時無刻給到何劍鋒壓力。

對於何劍鋒而言,相比小上自己21歲的王思聰,同年出生的方洪波,才是真正能被外界相提並論的「對手」。

可從目前來看,何劍鋒在前30年的投資生涯中,其實沒有太過驚艷的表現,也未能在這場「競賽」的上半場中占得上風。不過,隨著「競賽」來到下半場,如果此次入主顧家家居能順利完成,何劍鋒也將藉此贏得先機。

相較於盈峰集團旗下的其他資產,顧家家居的表現並不差,2021年與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64億和18.12億元,並在今年前三季度達到15億元,均處於增長狀態。正如劉步塵所言,「盈峰集團像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投資公司,正不失時機地尋找好的標的,並收入囊中」。

更何況,擁有「超級父親」一直在背後的支撐,何劍鋒依舊擁有足夠多的嘗試空間。相信對於已年過八旬的何享健而言,也期待著兒子在經過長達30年的歷練與成長後,能在這「下半場」的較量中,有更好的表現。

(作者 | 馮晨晨,編輯 | 劉肖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f0fcfb75134a59f9e44628fb0f9f8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