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404號房客
從事公眾號、頭條號、搜狐號等自媒體平台寫作,蹭熱點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通過熱點引流,是迅速吸引大眾注意力最為直接的手段,如果操作得當,最終形成10萬+的爆款文案,公眾號就能在傳播和裂變中得到大量關注,收穫眾多粉絲。
所以,每個做自媒體的都夢想著能寫出10萬+,通過一篇爆文實現「一鳴驚人」,那麼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捷徑和套路呢?
一、「金句」改編
大部分熱點事件都順帶產生了一波金句,比如趙麗穎馮紹峰宣布結婚時的「官宣體」,再到兩人宣布懷孕喜訊的「知否知否體」;比如楊冪劉愷威宣布戀愛所公布的「是的,我戀愛了,抱歉,現在才鼓起勇氣告訴你們」;比如陳曉陳妍希公布結婚喜訊的「總有一天,你會跟我姓」;比如羅晉唐嫣宣布戀愛的「緣來是你」;以及范冰冰李晨宣布戀愛的「我們」和宣布分手的「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還有紀凌塵和闞清子分手時說的「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
而這些金句在全民級別的傳播中已經流傳甚廣,有趣、有噱頭、抖機靈的改編就能足夠吸引大眾的眼球,讓人想要點開文章一探究竟。
鹿晗官宣戀愛消息,發布了一句「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女朋友@關曉彤」,最終微博數轉發量和評論數都突破了100萬+,所以事件發酵後,眾多自媒體帳號紛紛跟進,打造了《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女朋友@xxx》的文章,艾特了鞠婧禕、劉亦菲、石原里美、新垣結衣等明星,因為標題本身就自帶巨大流量,而且圈層了不同女星的粉絲,所以這些文章基本上都成為了10萬+的刷屏文章。
所以在趙麗穎馮紹峰「官宣體」後,眾多《官宣!xxx》的文章開始刷屏朋友圈,在李晨范冰冰分手後,也有很多「我們體」的改編文章,比如《畢業照丨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就成功刷屏。所以「金句改編」真的非常好的一個「引子」,並且重複使用,重複有效。而且這種套路不需要創作者有多好的文筆和思路,只需要找到一個合理、有流量的改編標題即可。
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熱點是具備時效性的新聞事件,所以蹭熱點越快越好,如果事件剛出來,就有一個公眾號第一時間梳理了事件的來龍去脈,雖然篇幅不長,也沒有深入思考,沒有核心觀點,就是簡單的事件歸納和回顧,但已經足夠了,在大眾一臉懵不知道事件如何發展的時候,有一個公眾號提供了內容參考,那麼這篇公眾號文章就能引發刷屏。
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信息推送出去,那麼就能占據流量高地,不需要另類的觀點切入,不需要華麗的配圖和排版,不需要長篇大論深度復盤,只需要快,為大眾提供一個第一時間「吃瓜」的出口即可。
三、從熱門評論尋找著眼點
一般來說,寫文章的思路有這麼幾步,第一,詳細了解熱點發生的全部過程,多找一下相關報道、當事人發言、網友的輿情反饋,第二,找到根據熱點素材確定能切入的幾個著眼點,第三,對切入點進行篩選,找到最合適、最吸睛、最觸動人的主題,追求速度的話不需要考慮同質化,追求質量的話就需要考慮切入點是否獨特,避免陷入千篇一律。
很多創作者在熱點事件發生後就第一時間開始寫了,但往往寫到一半就出現寫不下去的狀況,其實還是因為光顧這些,沒有事先確定明確的主題。那麼主題從何而來?最討巧的方式還是看各個熱門微博下的熱門評論,點贊數越高代表大眾的認同度越高,而這些熱門評論往往就是最好的寫作切入點。
比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某明星出軌某網紅事件,其熱門評論隨便拎一個都可以當做標題,「好玩不過嫂子」、「能不能不談論這個事了,人家還有孩子呢,有沒有考慮過甜馨」、「我們的眼睛快要瞎了」、「這下XXX要為洗白拍一部電影了」、「看了下XXX的粉絲評論,被他們的三觀震驚了」等等。
除了微博熱評外,知乎、天涯、虎撲的熱門評論區都可以當做參考素材,因為這批用戶本質上還是同一批人,點贊了這個評論後,看到了同樣觀點的文章還是會繼續點贊,因為有認同的心理基礎在。
鹿晗關曉彤宣布戀愛後,就有一篇《關曉彤才大二,人生各種開掛,長得好身材好資源好,更重要的是,人家的男朋友是鹿晗》文章迅速到達10萬+,但其實這個號粉絲數才剛過萬,文章字數也不多,那就是能刷屏,為什麼,因為這個標題就是鹿晗那條微博中點贊數最高的評論,同樣的觀點,無腦式直接複製粘貼過來,照樣能引發點贊。
四、找到具有高度共鳴的切入點
如果在自媒體行業摸爬滾打久了,你一定聽過「GQ實驗室」、「新世相」等超級大號,他們一年能產出二百多篇10萬+的爆款文案,其原因還是在於內容的切入點,具有深度共鳴。
比如新世相之前發布的《我買好了30張機票在機場等你: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這篇推文,就擊中了一線城市青年男女說走就走的內心想法,所以能瘋狂刷屏,讓單篇文章實現轉發量過百萬、增粉超十萬。
又比如在錦鯉和楊超越大火特火的時候,今夜90後推送了一篇《在這個從小躺贏到大的女人面前,楊超越真的不算錦鯉》的公眾號文章,不僅抓住了社會輿論焦點,更找到大家轉發錦鯉現象背後的人性基因——人人都想做錦鯉,都想不用努力就能收穫成功,從而獲得了大眾的共鳴,閱讀量成功突破1000萬,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人是社會動物,都具備深刻的社會屬性,有共鳴的、有認同感的文章自然會形成裂變和傳播,因為這是一種自我展現,也渴望收穫他人的認同。靠內容取勝的文章還是要通過深入洞察去找到大眾心理中的深度共鳴點,才能激發他們的自傳播力,幫助公眾號達到10萬+。
值得一提的是,10萬+也並非公眾號爆款文案的唯一衡量標準,單純的為了販賣注意力和吸引流量,只會讓公眾號的內容越發利益化,失去初心,比如大量的標題黨,通過擦邊球、虛假杜撰、誇張描述、低俗、失實、抄襲的內容去榨取用戶的注意力,利用人性的弱點去生產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是不可取的,市場終歸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平台,只有專注於有知識、有價值、有思想、有趣的優質內容,才能打造好的生態,才能共同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zhiW4BMH2_cNUgKw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