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北京冬奧會推廣氫能汽車?

2022-02-20     小空是只皮卡丘

在北京冬奧會上推廣氫能汽車這件事到底有多蹊蹺。且不說氫能是日本傾舉國之力押注的能源發展方向,就單說我國曾花費無數精力才建立起純電動汽車產業。此時不應該加大力度發展純電動汽車將其他人甩在身後才是王道嗎?但是北京冬奧會為什麼要推廣氫能汽車呢?他們為了推廣氫能在冬奧會的兩大賽區安排了超過2000倆氫燃料電池汽車,以及數十座加氫站。其中還包括日本豐田生產的Mirai(參數|圖片) 氫能汽車,這可是日本氫能汽車第一次大規模進入中國。曾經中國引進特斯拉助力純電動汽車產業化落地,如今中國又助力豐田氫能汽車市場化。這一切都說明一個問題——推廣氫能源,中國動真格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在冬奧會上推廣呢?氫能背後又藏著什麼玄機呢?

真正要說起北京冬奧會大規模應用氫能汽車是有客觀原因的,首先就是賽區問題,北京冬奧會分為三大賽區,

分別是北京賽區、張家口賽區、延慶賽區在這三大賽區中氣溫都比較低,尤其是張家口和延慶賽區賽事場地都以雪山為主氣溫會降到最低點。這樣就會對接駁車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汽車、純電動汽車、氫能汽車三種中選擇。傳統汽車不符合冬奧會綠色環保節能的理念,而純電動汽車的缺點就更為明顯。低溫下純電動車無法保持續航並不適合張家口和延慶賽區,加上接駁車倆大部分都是大巴對動力和續航的要求會更進一步,種種因素下氫燃料汽車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所以北京奧組委根據三大賽區的不同情況,制定了「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的汽車配置組合。在北京賽區採用純電動汽車作為奧運的接駁車,而在氣溫更低距離更遠的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內則使用氫能汽車。這樣看來我們選擇氫能汽車好像是被逼無奈,其實並不是。我們看看北京冬奧會發展氫能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就知道了。為了在奧運會上推廣氫能,北京市去年8月份發布了一份《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要在2023年前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多輛,將氫能的產業規模擴大到500億,而到2025年時這個目標將再翻一倍。

產值直接飆升到1000億。在未來北京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氫能城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北京將會希望押在冬奧會上,建立冬奧會氫能示範基地向中國乃至全世界展示北京發展氫能的決心和實力。

而氫燃料汽車,作為氫能最重要的應用之一自然成為了冬奧會上重點的推廣對象。根據奧組委的規劃,除了兩大賽區數千輛氫能汽車外,還將在沿線建設60多座加氫站,保證氫能汽車的續航。

在北京的規劃中河北和天津都是它們的氫能戰略夥伴,至於為什麼是天津和河北呢?原因就很簡單了。因為它們都是氫能推廣的城市,以河北張家口為例,它們早在2019年就押注氫能率先發布了《氫能張家口規劃》準備打造中國自己的氫能城市。目標產值與北京差不多,所以組團發展氫能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在京津冀的規劃里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聯合展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攻關,一個是共同建設京津冀氫能示範城市群,這兩點分別在技術和產業鏈上進行突破。

說白了就是要最團帶頭髮展氫能,而奧運會則是絕佳的推廣渠道。一方面奧運會面向的是全世界宣傳效果直接拉滿,另一方面在奧運會上推廣本國高科技一直是東道主的慣例,比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推廣基建/信息等技術、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英國推廣生物醫藥/精密儀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日本也藉此推廣AI/氫能等科技,這裡的每一個科技都代表著主辦國的發展方向。現在輪到了我國北京冬奧很早就規劃了一系列的科技展示,5G場館、雲上直播、VR觀影、清潔能源、新冠病毒監控等科技這些科技都是中國的強項,是我們展示成果的舞台。唯獨氫能技術比較例外,因為中國還沒領先,比日本的技術還差一點點,但是依然成為冬奧會的重要項目之一。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國發展氫能的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2b8123c53c2ec3179efc546328cf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