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驚心!火車站廣場突遭雷擊,兩人瞬間倒地!

2024-06-14     揚州晚報

免費培養!揚州招141人,進編103人!

6月13日

遼寧省錦州市錦州北站火車站廣場

兩名旅客遭到雷擊

通過監控視頻可以看見

兩人打著兩把雨傘行走在廣場上

手中拿著行李

一道強光之後

雷電擊中雨傘

兩人瞬間倒地

兩人被雷電擊中瞬間

6月14日,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應急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

6月13日19時15分,錦州北站廣場,接站群眾孫某某(男,30歲)被雷電擊中。事件發生後,孫某某被緊急送醫,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療,無生命危險。另一名同行者李某被孫某某撞倒,僅表皮擦傷。

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雷雨季節,雷電活動頻繁,注意關注氣象部門預警信息,做好防護、躲避,家庭內的電話線、電源線等要遠離室內的鐵床、暖氣片等金屬物體,雷雨天關好窗戶,遠離外牆,接打座機、上網、沖淋可能存在風險。在室外遠離大樹、塔吊等高大物體,不要在空曠地帶、水田、河邊逗留。

近期強對流天氣為何這麼多?

中央氣象台昨天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黃色預警。為何最近強對流天氣這麼多?

強對流包括雷暴、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等天氣現象。當下層空氣溫度較高、高層空氣溫度較低時,下面的熱空氣就像沸騰起來的熱水,一旦有冷空氣來襲,觸發條件,就會引發強對流。

春夏季尤其是午後時段,通常是強對流天氣高發期。「春夏季冷暖空氣都比較活躍,當它們實力相當形成對峙,就容易觸發對流。且午後在低層增溫的情況下,能量條件較好,利於對流天氣發展。」中央氣象台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曹艷察說。

從統計數據看,今年強對流呈現早發、多發、強發特點。第一次區域性強對流過程發生在2月下旬,比常年同期偏早近一個月。從數量上看,截至13日白天,我國已發生18次區域性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多。

從強度上看,今年強對流過程比較劇烈。5月30日北京局地出現了11至12級的雷暴大風,造成多條街道大樹倒伏。在多次過程中,全國多地氣象站監測到10級以上、局地12級以上致災性大風;南方部分地區發生短時強降水,小時雨量局地達100毫米以上,貴州、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出現直徑5厘米以上的特大冰雹。

曹艷察分析,從春季情況看, 今年影響我國的冷暖空氣都異常活躍且實力相當特別是在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一帶長期維持、反覆拉鋸,給強對流天氣多輪次發生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條件。5月以來,華北、東北等地主要受冷渦系統影響,冷渦後部的冷空氣在南下過程中遇上華北高溫,造成強對流劇烈發展。 同時從氣候背景來看,今年是厄爾尼諾形成次年,通常強對流相對活躍。

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更加頻繁,這是否意味著今後強對流天氣會更多更強?

專家表示,從目前統計數據看,強對流天氣數量沒有呈現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但從強度看,局地極端強對流的確更加頻繁。

強對流影響快、強度強、致災性強,發生時經常讓大家感到猝不及防,難以被精準預報。這是因為強對流天氣屬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一般來說尺度越小,可預報性也就越低。「如果把目前的預報比作漁網,大尺度天氣是大魚,比較容易撈到;但強對流就像小魚小蝦,在現有解析度網格下,精準預報難度更大。」曹艷察說。

專家提醒,公眾關注強對流天氣時,可針對三個不同層級做相應準備。在氣象部門發出可能性預報階段,可以增加對天氣預報的關注力度和頻次; 發出預警後,應考慮取消出行計劃、減少出門、加固基礎設施等;當強對流天氣已經來臨,儘快轉移到安全地帶,躲在堅固的建築物內。

遭遇雷電怎麼辦?

戶外遭遇雷電應立即尋找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或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躲避。

  • 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
  • 不要靠近高壓電線、路燈、廣告牌等;
  • 不要躲在公園裡的簡易建築物內;
  • 不要使用手機,不要在空曠地帶打傘;
  • 不要把釣魚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 不要躺在地面上。地面的電流可能會傳導到人的身體;
  • 不要在大樹下躲避。如果雷電擊中高大的樹木,電流就會順著樹幹、樹枝、樹葉通過人體導入地面,使人體成為導電體而被電擊。

如果不得不在大樹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離大樹最少2米的地方,並放低手拿的物品,等響雷停止20分鐘後再向安全的地方轉移。

如果實在無處可躲,要尋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溝壑,蹲下身體,雙腳併攏,防止因跨步電壓造成傷害。

提醒

出門前請務必查看

最新預報預警!

來 源丨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太和區發布、@應急管理部

編 輯丨孔 棋 校 對丨王海艷 初 審丨劉 雷 復 審丨古洪慶 終 審丨李文峰 部分內容或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點轉發提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bc27b6c2c68cdcc4670dc1947dee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