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避坑!4種買完必踩坑的「白毫銀針」,真的不要再買了

2023-09-14     小陳茶事

原標題:買茶避坑!4種買完必踩坑的「白毫銀針」,真的不要再買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老茶友都知道,村姑陳在公眾號上更新文章很久了。

剛開始的時候,默默無聞。

但每天堅持寫原創,七八年過去了,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自從學會了看後台,每次文章發出去之前,大概就能預估到會有多少閱讀。

大家比較感興趣的,無非是怎麼買茶、怎麼泡茶、怎麼辨別劣質茶……

只要寫這些,閱讀量基本不會差。

我承認,有時候也會抓熱點。

但同時,如你所見,這個公眾號里的文章,都是村姑陳的所思所想。

甚至偶爾,還會帶著些反流量的特質。

比如,前段時間小日子排放核污水,很多同行出來說,趕緊囤茶吧!多喝茶能抗輻射!

然而村姑陳卻讓大家,理性消費,合理買茶。

因為這本就是既定事實,多喝茶固然好,但能改變什麼嗎?

並不能。

所以,在流量就是王道的時代,大家都在研究流量密碼。

但這件事情,是門玄學。

與其相信一炮而紅,不如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規律是存在的。

《2》

曾經的白毫銀針,是茶圈裡默默無聞的小眾茶。

準確來說,是白茶這一種茶類,存在感太低了。

其實,在白茶界,白毫銀針的地位始終很高,貴為「王者」。

它不僅尊貴,而且營養成分豐富,對身體有補益作用。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處境。

世人喝不懂白毫銀針的鮮、香、醇、爽,只是片面覺得它味道寡淡,茶味不足。

直到最近幾年,白茶興起,白毫銀針普及,才逐漸走入大江南北的茶客的茶桌。

大家學會欣賞白毫銀針的「淡」,並且對稠滑的茶湯,滿滿的茶氨酸,甘之如飴。

那麼問題來了,白毫銀針雖好,可茶葉市場上魚龍混雜,如何才能買到優質的白毫銀針呢?

真心建議,剛剛入門的茶客,看完下面的文章再行動。

首先,不要買芽頭瘦弱的白毫銀針。

以白茶的採摘標準來看,一年當中,只有春茶季能采。

並且,不是整個春茶季,而是差不多是開始的7天-10天裡,是白毫銀針採摘的最佳時機。

換言之,只有初春新發出來的芽頭,飽滿、豐潤,才能達到白毫銀針的要求。

要知道,品質好的高山白毫銀針,芽頭是呈筍殼狀結構的。

如果剝開中間部分,一層又一層,能數出5-7層之多。

過了這個階段以後,茶樹雖然還會長出芽頭,卻遠不如初春新發出來的芽頭那般肥壯。

另外,根據國標規定,不管是特級白毫銀針還是一級白毫銀針,都對芽頭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標準。

特級白毫銀針的芽頭,要肥壯、茸毛厚,呈現出銀灰白色且富有光澤。

因此,買白毫銀針,一定不能買太瘦的。

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沖泡以後,又如何能給我們帶來鮮爽稠滑的口感呢?

《3》

其次,不要買白毫稀疏的白毫銀針。

從白毫銀針的名字里就能看出,它之所以得此名字,原因之一是白毫很厚實很濃密。

否則,怎麼不把白牡丹或者壽眉的名字,換成白毫銀針呢?

我們能發現,在白毫銀針的芽頭表面上,白毫又細又濃密。

品質越好的白茶,白毫就越是明顯。

這是由白茶的茶樹特點以及加工方式決定的,福鼎白茶的主要樹種,是大白茶和大毫茶,本身就帶有茶毫多的基因。

再加上,白茶的製作過程,不炒不揉不殺青,讓茶樹嫩芽細葉中的白毫,得以保留下來。

因此,白茶身上的白毫,相比其他帶茶毫的樹種製成的茶葉,更厚,更密。

反過來,如果一款白毫銀針,表面上的白毫很稀疏,零零散散的。

並且,白毫看起來很沒有精神,不是銀光熠熠的,而是軟塌塌的,像是沒有打理過毛髮的流浪貓狗身上的毛。

那麼,這樣的白毫銀針,肯定是不對勁的,品質有缺陷。

再次,不要買只有單芽的白毫銀針。

在還不太了解白茶的人眼中,白毫銀針就是芽頭。

所以,如果有一款白茶,它只有光禿禿的芽頭,沒有葉片,那它就是名副其實的白毫銀針了。

其實不然。

正宗的福鼎白毫銀針,標準結構是一旗一槍。

所謂「槍」,指的是芽頭,而「旗」則是芽頭旁邊的小葉殼,又叫小魚葉。

或許有人會考慮到:「有葉片的話,不就是白牡丹了嗎?怎麼會是白毫銀針呢?」

簡單解釋一下,從植物形態上來說,小葉殼還不是真正的葉片,它是殼狀的,尚未舒展。

故而,我們平時描述白毫銀針的長相是一旗一槍,而非一芽一葉。

茶友們在選購的時候,也要注意,遇到沒有葉片只剩芽頭的「白毫銀針」,一定要慎重。

乍一看,確實漂亮,全是芽頭。

但並不符合福鼎銀針的正常長相,身份不明,極有可能是將牡丹王剝葉以後的產物,或者是由尾針製成。

總之,無論是香氣、滋味還是養分,都差了一大截。

倘若只認芽頭,不在乎小葉殼,極有可能吃虧上當,買到冒牌貨。

《4》

最後,不要買芽頭是彎鉤狀的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的芽頭,除了肥壯、白毫多、銀灰白以外,還有一個特徵。

那就是,非常筆直。

像針一樣,直挺挺的。

再根據我們多年來的經驗,從白茶樹上生長著的芽頭,都是顆顆挺立的,看起來很有精神。

況且,在這世界上,哪裡有彎的「針」呢?

福鼎的白毫銀針,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外地來的「白毫銀針」,就不一定了。

比如,之前有茶友給我們提供了一袋素材茶,是來自雲南的月光白。

簡單來說,就是用雲南大葉種茶樹的原料,加工成的白茶。

當然,至於製作過程是否嚴格按照福鼎白茶的萎凋和乾燥,我們也不得而知。

但聽說,雲南人做白茶的工藝,大多數情況下,比福鼎白茶更簡單。

不一定烘乾,只是把茶青攤開來,萎凋個兩三天,就可以裝起來,上市銷售了。

這樣「曬」出來的白茶,含水量肯定是不達標的。

回歸正題,茶友寄來的那袋月光白,打開一看,裡面有很多芽頭,但它們基本上都是彎的。

彎成近乎鐮刀那樣的弧度,和平時喝的福鼎白毫銀針,相差甚遠。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人家才叫月光白吧,像彎彎的月亮一樣。

不過,這種「針」也是不被承認的。

樹種不對,採摘標準不對,工藝不對,香氣滋味不對,外觀不對……

價格再便宜,都不建議買。

《5》

文章末尾,給大家總結一下。

以上我們列舉了4類不能買的白毫銀針,以此為鑑,就能知道什麼樣的白毫銀針可以買。

第一,芽頭要飽滿肥壯,不能太瘦。

第二,白毫要濃密且厚實,不能太稀疏。

第三,結構是一旗一槍,芽頭不能脫離小葉殼,單獨存在。

第四,芽頭要筆直、筆挺,不能過於彎曲。

另外再提醒大家,不要貪便宜,白毫銀針貴為王者,價格不可能低。

按照這幾點來挑選白毫銀針,遇到好茶的機率,就能直線上升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a49f7ab1df284f1e5595e647e14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