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在賈府的人緣和口碑都挺不錯,她是出了名的淑女,賢良之人。然而,她雖然看似端方淡泊又穩重,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為人師,有事沒事顯示一下自己懂得多,或者勸勸別人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說她少年老成吧,她又沒什麼邊界感,說她有口無心吧,明明她就最善於謀算,不是那種心直口快之人。而作為賈寶玉的表姐,薛寶釵對這個表弟也沒少勸諫,讓其讀書上進,把心思放在正道上。
大觀園裡,只有兩個小姐,勸過賈寶玉多讀書,讀好書。除了薛寶釵,另一個便是憨憨的史湘雲。史湘雲也是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和那些做官的人多結交結交。但無論是史湘雲,還是薛寶釵,一談起這個,便會引得賈寶玉的不滿,聽都不想聽。賈寶玉對史湘雲猶可,還要懟幾句批判一下史湘雲。而寶玉對寶釵的態度,那更是不給面子,直接不說話,哼了一聲,抬腳就走人,讓薛寶釵傻在原地,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薛寶釵沒少勸過賈寶玉讀正經書,發奮上進,連襲人都看在眼裡,對薛寶釵大為讚賞,直夸寶釵涵養好,心地寬大。雖然寶釵不被賈寶玉理解,勸其讀書是對牛彈琴,好心被當作驢肝肺,事後她卻硬是跟個沒事兒似的,並未生氣,或是覺得不自在。也不知該說寶釵真是涵養好,還是臉皮夠厚?
香菱學詩時,賈寶玉十分讚賞,感慨人傑地靈,生出了多少靈秀的女兒家,又讚嘆香菱苦心追求,終於有了成果,為之感到高興。可是一旁的薛寶釵看到賈寶玉這樣瘋瘋癲癲的模樣兒,十分地不屑,馬上將事情引到寶玉身上,說,你若是有這個誠心,學什麼不能成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登時賈寶玉就沒有興致,壓根都不想接她的話。好好的聚會,薛寶釵卻突然令風格大變,有一種班主任的即視感,真是掃興啊。
薛寶釵明明知道,賈寶玉根本就不想讀書,也不想走世人眼中應該走的路,她卻總是見縫插針地來一番勸諫,就算她用心良苦,誰又能聽得進去呢?若說無趣,也是她自討自找的,關別人什麼事呢?寶釵倒是若無其事了,可是賈寶玉才是真正的鬱悶啊!
人與人之間,應當有自覺的分寸感。而不是打著為別人好的名義,去干涉別人的思想和行為。或是覺得,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想也是不對的,得按我的想法和做法來。這叫作什麼?叫作越界,沒禮貌,甚至是沒素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誰也不能因為和對方關係親密,或是為了對方著想,就強迫別人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哪怕是真的為了對方好,這樣的方式,也難以讓人理解和接受。除非在別人樂意的前提之下。
賈寶玉該不該讀正經書,該不該走仕途,考取功名?從世俗的角度來說,自然這是正道。薛寶釵說的那些話,也確實體現了當時正確的價值觀,無可挑剔。但賈寶玉不肯好好讀書啊,他不肯,是他的不對,可應不應該由寶釵來勸來管呢?不應該的。縱使賈寶玉太叛逆,應該被教育,甚至被罵被打,那也不在薛寶釵的責任範圍內。這樣的事,自然有賈政,有王夫人來管,什麼時候輪到一個住在自己家,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表姐來說道呢?
而且這個表姐是大家眼中的優等生,薛寶釵一開口,總是代表著正義,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這自然會更加激發了賈寶玉的反叛心理。一個爹一個媽不夠,這還又來了一個,玩得正嗨的時候,也不能消停,賈寶玉能不急,能不氣嗎?賈寶玉沒有出言不遜,叫她閉嘴,已經算是客氣了。畢竟薛寶釵的手,真的伸得有點長了,管得也太寬了。
史湘雲說過賈寶玉,卻是在賈寶玉房裡說的,還算比較私密的空間,而且史湘雲和賈寶玉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史湘雲本來也是心直口快的性子,賈寶玉也就直接懟了回去,這也無妨。林黛玉知道賈寶玉的心思,也從來不勸賈寶玉,因為林黛玉明白,若是別人不想做的事,勸了也無用,不必讓彼此不自在。
在賈寶玉被賈政毒打後,賈寶玉趴在床上下不來,林黛玉悄悄來看他,眼睛都哭腫了,對著賈寶玉說了一句,從此你都改了罷!這個「改」字里,就有多層的意思了,林黛玉既不想讓賈寶玉為難,卻更不願意看到賈寶玉弄得如此慘況。林黛玉也是懂得賈寶玉,並且從心底關懷賈寶玉的。
再來看看薛寶釵的做法吧。寶釵是個看起來完美無敵的小姐姐,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為人處事也圓融寬和,讓眾人紛紛稱讚。可是薛寶釵勸賈寶玉讀書,卻是一件沒有立場的事。她一個大家閨秀,沒事時跑來怡紅院,對自己的表弟一番用心良苦地教誨。這不僅是吃飽了沒事幹,簡直就是沒品的表現啊。就像你的一個同齡親戚來找你,可是一上門就對你說,要多多努力啊,多刷題啊,不要打遊戲啊。你是什麼感受,只怕會覺得自己見鬼了,恨不得一掃帚打出去吧?
賈寶玉沒辦法叫薛寶釵閃開,只好自己抬腳走人,惹不起我躲可以了吧?你喜歡講大道理就慢慢講,你喜歡呆在這裡就呆在這裡,爺不奉陪了。可以想像當時薛寶釵的窘況,真是大型社死現場。旁邊襲人等人都看見了,自己在眾人面前,也是沒面子啊。可是薛寶釵為何要特地跑過來,還在大家面前勸諫賈寶玉呢?自然也是想立立人設,讓他們都看看,薛寶釵對賈寶玉真是煞費苦心,為了賈寶玉的前途,她是真的拼啊,到時候傳開了,也是美事一樁嘛。
薛寶釵這樣做的根本目的,還在於金玉良緣。薛姨媽和王夫人有意促成他們二人的好事。薛寶釵勸諫賈寶玉,一是顯得自己多麼賢惠,有停機之德,傾向金玉良緣的人自然會更多。二是薛寶釵本身頗有野心,也不希望自己未來的夫君平平庸庸。其實薛寶釵和賈寶玉,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薛寶釵願意嫁給賈寶玉,也不是因為她喜歡賈寶玉其人,而是看中了寶二奶奶的位置。這個姑娘,雖然年齡不大,卻沒有太喜歡的人和物,她活得清醒而現實。
如果薛寶釵是男兒,她應該會自己踏上仕途之路,但作為女子,她只能寄希望於未來的夫君。賈府條件是不錯的,賈寶玉呢,卻只想當一個享清福的富二代,這讓薛寶釵無法淡定了,不管有用沒用,她得勸著賈寶玉。結果,她越勸,賈寶玉就離她越遠,越覺得她面目可憎,一點兒也不討喜。這讓薛寶釵沒辦法了。
如果薛寶釵已經和賈寶玉成婚,她勸賈寶玉上進,也未嘗不可。但現在八字都還沒一撇呢,薛寶釵就仿佛已經是寶二奶奶了,擺出了妻子的架勢,今天勸兩句,明天勸兩句。這樣明晃晃地想要拿捏賈寶玉,王夫人,襲人等人見了,自然是高興的。可是賈寶玉不樂意了,賈寶玉既不喜歡她這個人,更不喜歡她口中說出的話,又如何聽得進去呢?這樣看來,薛寶釵不僅是自討沒趣,還有些自作自受了。
薛寶釵明明知道,賈寶玉不喜歡讀正經書,她還是勸了,讓賈寶玉更加反感的同時,倒也收穫了其他人的關注和支持。反正到時候賈寶玉的婚姻大事,也由不得他自己,討好王夫人才比較重要。薛寶釵也明明知道,賈寶玉不喜歡自己,甚至在夢中都反對金玉良緣,可她還是無動於衷,只要能嫁給賈寶玉,別的她都不管。而這樣做的結果,是讓林黛玉心碎而亡,也讓賈寶玉心如死灰,最後隨著賈家的覆滅,毫無眷戀地走進了白茫茫雪地里。
薛寶釵確實很聰明,堪稱一部百科全書。但她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價別人,好為人師,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而想要改變別人,掌控別人,更是無知的行為,更是自找苦吃。她能改變賈寶玉嗎?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每一個個體,都不可能被其他人的幾句話改變。成年人之間,應當少一些建議,多一些尊重和分寸。薛寶釵的這個毛病,卻是經常犯,歸根結底,是她把自己的命運,和賈寶玉的命運捆綁在了一起,這又是多麼可悲啊!
作者:阿五,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