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手機上「徒增成本」的五大設計,你手機上有幾個?

2020-04-13   小胖辣評

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各個手機品牌都在試圖尋找一些差異化的賣點,來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因此這兩年手機產品上很多創新點切實提升了體驗,比如高刷新率螢幕、40W甚至65W快充等等。但是有些設計完全就是「徒增功耗」的存在,大家購機時不要把它當作賣點或者考慮因素,來看看你手機上有幾個?

藥丸式挖孔

很多消費者願意捨棄劉海和水滴屏,選擇挖孔屏的原因,是因為挖孔的面積更小,因此可以獲得更加完整的全面屏體驗。也正是因此,很多手機品牌都儘量的把挖孔的孔徑變小,甚至希望能把挖孔做到手機狀態欄上,做成一個狀態欄圖標的樣子,這樣就毫無違和感了。

但是有的手機廠商卻反其道而行之,採用了雙攝挖孔,其中另一枚放置超廣角鏡頭或者姿態感應器以及紅外傳感器。為了不常用的功能捨棄螢幕視覺體驗,完全就是徒增成本。

湊數三攝/四攝

目前在千元機和旗艦機上,湊數攝像頭的問題廣泛存在,畢竟對於線下小白來說,攝像頭越多代表手機拍照越好。因此廠商通常會強行把攝像頭湊到三個甚至四個,拿我在用的紅米Note 8 Pro為例,後置四攝中有一枚素質很差的200萬微距和200萬景深鏡頭,都是湊數的存在。筆者認為完全可以把這兩顆鏡頭去掉,拿省下來的成本去換一顆素質好的廣角鏡頭,拍照效果會更好,強行湊數除了增加參數上的賣點之外,也只是徒增成本了。

12GB內存

說實話,筆者很難用出同一款手機6GB和8GB內存版本有什麼不同。即便是重度使用的遊戲黨,8GB內存也完全夠用了。畢竟現在主流電腦的內存也就只有8GB而已,手機上12GB內存筆者實在想不到有何作用。

超高倍率變焦

回想一下,你有多少場景下是用長焦拍照的?其實我們最常使用的是手機的主攝,其次在拍風景時偶爾會用到超廣角,正是因此iPhone 11才砍掉了長焦鏡頭,保留主攝和超廣。目前很多手機品牌宣傳50倍甚至100倍變焦,但是應用場景實在有限,為這個功能買單確實不值得。

螢幕發聲

螢幕發聲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夏普AQUOS Crystal上,後來小米MIX系列開始採用這種技術,最近華為在旗艦機上也開始使用螢幕發聲技術,徹底去掉了前置聽筒的開孔。不過螢幕發聲技術聲音比較悶,而且不具有指向性,隱私方面不如傳統聽筒,另外也可能會引起手機振動,總之筆者認為還是傳統聽筒的體驗更好一些。

留言說說,你們覺得這五個設計是徒增成本呢,還是真正有用呢?你手機上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