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是100分,我給他打110分」

2023-10-06     海淀公安

原標題:「滿分是100分,我給他打110分」

「滿分是100分,我給他打110分」

王鐵映:情暖一方 足跡踏遍邊境鄉路

王鐵映走訪困難群眾。付新明攝

人物簡介:王鐵映,34歲,現任吉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麻線邊境派出所副所長。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榮獲嘉獎4次,獲評第八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

「大爺,又出來遛彎啊!」「中午你大娘做魚,來家吃飯。」在風光旖旎的吉林省集安市邊境一線,依山而建的兩個村子——上活龍村和下活龍村,是吉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麻線邊境派出所副所長王鐵映的責任區。每天清晨,伴隨著晨曦和雞鳴,王鐵映在和群眾嘮家常中開啟嶄新的一天,幫扶群眾、維護治安、尋找邊境鄉村致富路……12年間,他的足跡踏遍邊境鄉路。

真情守護,情暖一方群眾

2011年入警後,王鐵映成為上活龍村的責任區民警。經過長期的群眾工作,王鐵映逐步總結提煉出「三必到三結合」走訪工作法,即急難險重必到、婚喪嫁娶必到、逢年過節必到;與扶危幫困結合、與維護穩定結合、與長遠發展結合。王鐵映將該工作法運用到日常工作中,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

上活龍村的小單爺孫倆相依為命,生活在20多平方米的小屋裡。「孩子5個月時,她爸媽就離婚了,現在她爸在外打工。」爺爺的話讓王鐵映鼻子一酸,眼淚掉了下來。從那天起,王鐵映與小單爺孫倆成為長期幫扶對子,從2014年開始延續至今。下活龍村村民李淑蘭的老伴和唯一的女兒在同一年相繼離世,讓她幾近崩潰。王鐵映得知後,帶她看病、幫她干農活,陪伴、鼓勵她,一點點讓李淑蘭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12年來,王鐵映寫了30餘本走訪筆記,建立鄉村愛心檔案,常年扶持8戶貧困戶。王鐵映和群眾的感情越來越「鐵」。「要說群眾工作滿分是100分,我給他打110分,超過的10分是感情分,他和我們是一家人啊。」村民宋培躍這樣評價王鐵映。

群防群治,共築平安邊境

2020年年初,王鐵映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家長里短的問題如果沒能及時解決,極易發展成大問題。針對邊境地區村屯分散、距離遠、警力有限的實際情況,王鐵映提出在下活龍村成立義警工作站,讓群眾以志願者形式開展工作。經上級批准,2020年6月,一支由村幹部、漁船民等組成的義警隊伍成立了。從此,「民警+輔警+義警」的「三警」模式在下活龍村形成了一道群防群治「天然屏障」。

3年來,在王鐵映的帶領下,「三警」聯合踏查邊境310餘次,駐村輔警、義警協助民警採集各類基礎信息3萬餘條,獲取線索協助破案30餘起,參與排查、調解糾紛80餘起,糾紛調處率、村民滿意率均達100%。

發展鄉村經濟,開闢致富新路

下活龍村曾是集安市較為艱苦和偏遠的村落,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謀生,生活在村子裡的多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2019年,通化師範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在下活龍村建立「鄉里農創園」,王鐵映主動向負責人表達建立民宿發展鄉村經濟的想法,並與村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一起走訪調研論證。最終,鄉村振興學院協調資金,用村民的閒置房屋改建民宿25間。僅當年,參與項目的村民家庭年收入同比增長110%。

2021年6月,王鐵映再次協調鄉村振興學院,建起集警、校、律師於一體的鄉村振興法律諮詢室,保障了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填補了鄉村振興中法律服務的空白。2022年9月,王鐵映又在村民委員會開辦「小鐵夜校」,組織養殖大戶、致富能手及農科專業人員為村民傳授種植、養殖知識,為村民鋪就了嶄新的致富路。如今,地偏人稀的小漁村搖身變成遠近聞名的「打卡地」,2022年以來,全村共有15戶18人返鄉創業,邊境鄉村煥發出新活力。

作者:馬坤鵬 孫罡 鄭博文

來源:中國警察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980e95c22463e1ecbef14672d7ef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