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投資者前三季度情緒調查

2023-09-30     巴倫周刊

原標題:中國股市投資者前三季度情緒調查

投資者對股市看法謹慎,對房地產情緒持續悲觀。

2023年迄今為止,A股和港股整體表現遜於全球主要股指,投資者情緒也較為低落。8月,上證指數一度跌破3100點,恒生指數也刷新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宏觀經濟復甦弱於預期,導致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情緒出現波動。

9月27日,長江商學院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股市的預期沒有出現明顯回調,看漲A股和港股的受訪者比例分別較上期下降了4.3個百分點和4.2個百分點。另外,投資者對房地產的預期整體延續了之前的悲觀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投資者對股市情緒降溫

本季度的《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對A股和港股的預期與市場表現一致。

年初至今,萬得全A指數小幅下跌1.4%;在受訪者中,認為A股會上漲的比例約70%,較上期下降了4.3個百分點。其中,預期A股上漲的散戶比例為63.2%,金融業投資者比例為85.3%,分別下降了5.1和2.5個百分點。

港股方面,投資者情緒同樣變得謹慎。57.1%的受訪者認為港股會上漲,比上期下降了4.2個百分點。散戶和金融業投資者對港股的看法分歧較大,看漲比例為49.9%和73.3%。截至9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0%。

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劉勁在《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中表示:「國內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不足,國際上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導致我國股票市場在年初經歷短暫上漲後進入下跌,沒有呈現出如歐美那樣的火熱景象。」

受訪者對股市回報率的預期也有所下降。本季度投資者對A股未來一年的預期回報率為2.8%,對港股未來一年的預期回報率為0.2%。

基於對股票價格的預期,本季度投資者同樣下調了對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意願,願意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的凈增加人數占比為58.3%(散戶和金融業投資者分別為55.2%和65.3%),比上期下降5個百分點(散戶和金融業投資者分別下降7和0.5個百分點)。與之相較的是,願意投資銀行理財以及穩健型基金的凈增加人數占提高了6.8個百分點至73.2%。

劉勁認為,上述結果表明「資本市場仍然有挑戰」,不過本季度的投資者預期仍明顯好於2022年10月末的調查,表明股市總體上保持穩定。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亦指出,此前中央政治局提出振興資本市場,反映了對股市的直接支持,目的是通過推動市場反彈和刺激實體經濟來間接提振消費者信心。此外,該機構認為,收緊融資節奏以及對主要股東出售股票進行限制,或將有助於穩定現有上市公司的股價並提振投資者信心。

房地產投資延續悲觀

從2020年8月以來,散戶對房地產的預期一直呈下降趨勢。本季度,36.9%的散戶投資者認為未來房價會上漲。在上一季度的調查中該數據為40.9%。

金融業投資者對房地產的看法更為樂觀,但也在本季度出現了明顯下調。在本次調查中,71.8%的金融業投資者看漲未來房價,比上期下降了7.5個百分點。

從2018年9月至今,認為房價偏高的投資者人數整體呈下降趨勢,約44%的投資者認為房價偏高(散戶和金融業分別為39.7%和53.8%),比上期下降14.2個百分點(散戶和金融業分別下降19.4和2.4個百分點)。

在劉勁看來,房產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主要財富來源,購房者對房價的預期是房地產投資的核心,因為居民對房價的預期下滑,房價便難以上漲,而房地產投資也難以維持下去。《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認為,房地產行業也成為了拖累經濟復甦的主要原因。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八個月,TOP 100房企銷售總額為43656.1億元,同比下降8.6%;其中8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39.2%,創2023年單月同比降幅新高。

這導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盈利性持續走弱,凈利潤下滑顯著。截至2023年8月30日,已有97家A+H股房企發布2023年半年報或中期業績公告。中指研究院稱,97家A+H股房企營業收入均值同比下降1.3%,其中,50家企業營收同比下降,68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

然而近期房地產行業政策大幅鬆綁,新出台的政策行動大多集中在房地產領域。瑞士百達的陳東認為:「此輪政策措施的範圍超出了市場預期,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住房需求和市場信心。與此同時,這波操作也會減輕許多已購房者的財務負擔,從而可能有助於促進之前因信心不足而持續低迷的家庭支出復甦。」

民營企業需得到更多重視

2023年三季度《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認為,與固定資產投資的下滑相比,中國消費情況整體表現穩定,這是中國經濟回暖的主要動力。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281億元,同比增長7.0%。

在本次調查中,約58.5%的投資者認為中國未來GDP增速能夠超過5%,比上期微降0.9個百分點,對GDP的預期增長率為5.3%,與上期持平。

這略高於部分機構對中國GDP增長的預測。瑞銀預測2023年中國GDP增長為4.8%,2024年為4.2%;瑞士百達財富管理認為中國經濟將在今年餘下時間內實現溫和復甦,並將中國2023年的GDP預測維持在5.2%。

《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的結果還顯示,沒有受訪者認為中國會陷入通縮。

除此之外,劉勁特彆強調了民營企業的重要性。有48.7%的受訪者認為「民營經濟的地位」是對投資影響最大的議題——在2020年年末的初次調查中,這一比例僅有不到35%。

《巴倫周刊》在9月的一篇報道中援引世界銀行的數據稱,中國的私營部門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這是中國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使中國經濟靈活且充滿活力,其成功的行業包括新能源、電動汽車、數據分析和高科技等。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則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從結構性政策層面來看,中央非常關注民營經濟發展,近期提出的一系列發展民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投資的措施,需要時間檢驗才能讓民營部門恢覆信心。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編輯 | 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8955c4c4f505c19394aff7a1c93dd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