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人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歲?活到多少歲算長壽?告訴你大實話

2024-08-07   醫學原創故事會

做一個調查,在你看來,活到多少歲算是長壽呢?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長壽,當然是活得越久越好啊,最好能活到一百歲,那才是壽終正寢,堪稱是完美的人生。

當然也有人會用專業的數據說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8.1歲。其中,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5.64歲,女性則為81.9歲。所以,78歲,應該是長壽的一個標準。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質疑,因為在中國,通常是用80歲來形容長壽,沒有人會說70高齡,但是80就算是高齡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人口已經步入了老齡化階段,有越來越多的長壽老人出現。問題來了,一萬人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歲?

《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了2021年的78.2歲。我國群眾能活到80歲的人數,平均可占到同齡人的30%左右。以北京為例,北京常住人口有2184.3萬,其中年齡>80歲的老年人有69.9萬人。換算一下,每1萬人中約有320個年齡>80歲的老人。

隨著生活水平、醫療水平和保健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人均預期壽命肯定會繼續增長,大家都知道,目前全世界日本人的預期壽命最長,根據《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值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平均預期壽命為84.2歲。

所以,日本人的人均壽命,早就已經突破80歲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預測指出:預計到了2035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會達到81.3歲,女性為85.1歲,男性為78.1歲,同時該研究還指出,中國男女預期壽命將從2019年的6.2歲增長到2035年的7.0歲,未來,男女壽命的差會越來越大,女性的預期壽命也會比男性長。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質疑,只用年齡來衡量長壽,是不是真科學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罹患形形色色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包括惡性腫瘤、冠心病、高血壓、中風、老年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等,很多老年人可能罹患好幾種慢性病,一年到頭要去醫院住院很多次,即便年齡很大,但生活質量卻很差,難道這樣,也能稱為長壽嗎?

2018年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古德爾在瑞士巴塞爾一家診所接受安樂死,離世前一直在聆聽貝多芬的《歡樂頌》。此前,他曾坦言自己「非常遺憾活到這把歲數。我不快樂,我想死。」他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我更希望自己的生命終結在七八十歲的年紀」。

很多人都難以想像,不是應該活得越久越好嗎?真想不到,世界上還有人坦言活夠了,甚至用安樂死來終結自己的生命。

其實這位科學家也很無奈,年齡太大導致他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由此可見,長壽,並不能單純用年齡來定義,長壽的標準,還要包括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而不是單純依靠醫療來延長生命。

第一,老年人要想更長壽,應該堅持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僅有利於長壽,也能反映健康狀況,如果一個老人,連運動都動不了,試問,如何能長壽?如何生活的更有質量呢?

畢竟世界這麼大,可是也需要我們有運動能力才能到處去看看的。

第二,老年人要想更長壽,體檢很有必要

一個不定期體檢的老人要想長壽,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疾病,只要能提前發現一些小病,及時干預,就能避免大病的出現,因為大病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會縮短壽命。

第四,老年人要想更長壽,生活一定要規律簡單

對於老年人來說,生活不需要太複雜,規律簡單的生活就很好了,所謂的規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