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風帶火的移動咖啡車,這個賽道能走多遠?

2022-07-16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露營風帶火的移動咖啡車,這個賽道能走多遠?

第3592期文化產業評論

移動咖啡車在國外已不罕見,但國內始終不溫不火,只因時機未到。今年,隨著年輕人不斷釋放對於戶外休閒生活方式的需求,以野外精緻露營為首的一系列在大自然中消磨時間的方式成為熱潮。同時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大力推動「擺攤」經濟,為「咖啡擺攤」提供政策支持。加之咖啡飲品在中國普及,市場穩速增長,直指1萬億,咖啡消費成習慣。當「露營+擺攤+咖啡」3個高流量關鍵詞彙聚一堂,移動咖啡車終於乘風而起。城市中,一輛輛咖啡車隨機出現在露營基地、市集和城市街頭巷尾,以其文藝氛圍感、奇特的造型和新鮮的消費場景贏得眾多年輕人青睞、打卡和主動曝光;在戶外,高階玩家不斷解鎖「移動咖啡」新模式,開始駕駛著咖啡車旅行,邊走邊賣咖啡。滿足多種人群需求的移動咖啡車未來可期,或成咖啡領域新賽道,具備孕育黑馬品牌的潛力。

作者 | 蘇打 (文化產業評論作者、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移動咖啡車,國外早風靡

移動咖啡車並不新奇,國內早在09年便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在海外社媒龍頭instagram上,帶有#coffeetruck (咖啡卡車)標籤的帖子多達18萬條,#coffeecart (咖啡車)標籤的9.8萬條,#mobilecoffee (移動咖啡)的帖子12.4萬條。

緣起是為滿足海外人們在多種場合對於咖啡的高需求,移動咖啡品牌如美國康乃狄克州的Batchy Brew,墨爾本的Mobile Coffee Boss,新加坡的KAFVE等,他們不僅在街頭為路人提供咖啡,也承接大型活動的現場咖啡製作業務。 除常見的咖啡四輪車,更有誕生於全球氣候變暖環保議題之鄉——瑞典,並孵化於矽谷的新概念移動咖啡品牌「腳踏車咖啡(Wheelys)」。該品牌風靡海外,在短短2年內開出800家分店,並於2021年10月由上海進入中國,開始在華布局。

新概念移動咖啡Wheelys「腳踏車咖啡」

咖啡車在海外媒體上受歡迎

在韓國和日本,移動咖啡車也早已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2021年東京電視台製作播出漫改劇《來杯咖啡怎麼樣》(珈琲いかがでしょう)講述移動咖啡屋店主青山治癒一個個城市中受傷的心靈的溫馨故事, 展現了移動咖啡屋在日本的冰冷都市中擔當的避風港角色。近日,甚至連被稱為「咖啡屆的Apple」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也在日本東京、福岡等地開起了限定移動咖啡車,蹭起了「走進自然」的熱度。

《來杯咖啡怎麼樣》(珈琲いかがでしょう)劇照

藍瓶咖啡限時移動咖啡屋

而在人均消耗377杯咖啡的韓國(數據來源: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和韓國農水產品流通公社),咖啡車 伴生於偶像文化,在粉絲為「愛豆」(偶像)的應援行為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當自己的偶像進組拍戲,或在野外拍攝綜藝時,粉絲們集體為她/他送上一輛咖啡應援車,不僅能為愛豆及所有工作人員提供一杯清爽的美式,更能為其撐起排面、掙足面子,彰顯偶像實力。

咖啡車融入韓國「粉絲應援文化」

「擺攤」「露營」+「咖啡」

移動咖啡車終破土

在國內,即便咖啡車很早試水市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

為激發民眾創業熱情,支持多渠道就業,自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持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後,「擺攤經濟」爆火。在疫情反覆就業前景不明朗的時代,擺攤更成為普通人開展副業的第一選擇,也是許多大學生試水創業的第一站。

而自2022起,露營開始走紅,占據各大媒體榜首,在疫情的反覆攻擊下,戶外所代表的「健康」「氧吧」「休閒」關鍵詞,狠狠地刺激了年輕人的神經。與此同時,咖啡文化越來越普及,據艾媒諮詢報道,中國咖啡行業進入穩定高速增長時期,在受訪者中95%曾消費過咖啡,每天消費咖啡的比例高達19.7%,每周消費咖啡的用戶占比60%。

隨著「擺攤+戶外+咖啡」這三大時代關鍵詞在國內成功牽手,移動咖啡車也乘風而起,成為年輕人新寵。目前,小紅書「移動咖啡車」相關筆記已悄悄超過4萬條,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本地移動咖啡車現狀。其中有開在露營基地的,有開在允許擺攤的城市街邊的,也有開在體育館、藝術館露天停車場的。移動咖啡車在城市中見縫插針,成為鋼鐵森林中年輕人逃離束縛的又一出口。

多地出現對於移動咖啡車的報道

移動咖啡車小紅書筆記引起討論

移動咖啡車,戳中了誰?

把車往路邊一靠,掛一張寫有「你有事?我美式」的調侃麻布橫幅,拉一條星星燈帶,擺張矮桌加兩把摺疊馬扎,再支一頂天幕,一場充滿戶外野趣的體驗就此開啟。

久困於城市的年輕白領,渴望一場出走。面對疫情的威脅,戶外乾淨的空氣充滿吸引力。野營要等周末,露營有一定門檻,而「戶外風」的移動咖啡車,觸手可及,像一顆解藥,在年輕人渴望放風又分身乏術時及時出現。相約喝杯室外的移動咖啡,坐在天幕下聊聊天,比戶外紮寨野營享受門檻更低的好風景,也是比精品咖啡店更隨意、更具市井氣的交流方式,解鎖全新的咖啡體驗。

開在城市中心的移動咖啡

對於「咖啡腦袋」來說,去戶外野營運動,怎能少得了一杯咖啡提神加油。此前不少精品咖啡店紛紛推出自烘焙或自分裝的掛耳咖啡包,作為戶外享用精品咖啡的解決方案。而移動咖啡車,為戶外野營或運動愛好者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咖啡選擇。不少咖啡車主皆為咖啡老手,提供多種精品咖啡豆選擇,現場手磨沖泡,新鮮奉上,滿足咖啡剛需,也滿足路人獵奇心。

開在森林公園中的移動咖啡車

咖啡車本身就是個移動的現代藝術裝置,許多咖啡車主會特意選擇老款車型漆成薄荷綠或髒橘色,大打「懷舊牌」。而車尾箱的小空間內裝飾創意被盡情釋放,搭配著意式咖啡機和各種咖啡器械的色彩,每一台咖啡車都是風格迥異的移動舞台。 當它們開上街頭,就成為了愛拍照的城市潮人網紅們不二的打卡目的地,自媒體流量不請自來。

風格各異的咖啡車引網友探店打卡

對於咖啡車主來說,移動咖啡車極大節省了運營成本。據咖啡沙龍2022年度咖啡普查針對咖啡主的統計顯示,占比最大的是人力成本(36.69%)和咖啡館租金(36.33%)。而當省去門店租金,自己上場製作,移動咖啡車相較於固定咖啡門店將直接省去70%以上的成本。

在疫情衝擊反覆休店的嚴峻考驗下,許多咖啡主直接關店,用5w-8w的成本購入並改造一台二手車,開始移動售賣咖啡;也有不少咖啡主是在維持店面運維的基礎上開發咖啡車業務,將觸手伸向距離更遠的客戶端,尋求生機;甚至還有咖啡師將此作為自己正式開店的試水前哨戰,躍躍欲試地加入移動咖啡車的隊伍。 隨著更多咖啡師下場,移動咖啡車的出品質量也將水漲船高。

於老牌咖啡品牌而言,移動咖啡車是吸引年輕人目光的流量神器。除了上文提到的藍瓶咖啡在日本開設移動咖啡車,在國內,1月,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將移動咖啡車開到深圳;7月,全球排名前50的Metal Hands咖啡在北京某高端購物中心開出第一家移動咖啡;從21年起,星巴克的移動咖啡車在北京、南京、深圳、廣州、青島等地陸續亮相,賺足熱度和品牌好感度。

而非咖啡的品牌方也開始關注移動咖啡車。由於「移動咖啡」和「車」的深度綁定,移動咖啡也成為不少對標年輕群體的車企品牌的活動宣傳新陣地。今年1月,五菱宏光為肯德基K咖啡,打造一台MINIEV移動咖啡車,成功蹭上熱度;4月,西安奔馳經銷商將主推某款電動車改造成咖啡車,開上街頭吸引打卡;5月,慈溪寶馬經銷商把移動咖啡車開上山頂,強調其主推車型的越野性能;6月,上汽大眾將某車型改造成咖啡野營車,亮相車展,精準定位戶外愛好者。

眾品牌紛紛與「移動咖啡車」概念互動

因此,當擺攤和露營的風吹過,輕便、新奇、有個性的 移動咖啡車同時滿足了當下戶外愛好者、咖啡消費者、城市潮人、咖啡師和品牌方的多維度需求,中國移動咖啡車文化也終於迎來破土之日。

移動咖啡車能走更遠嗎?

目前大多數咖啡車依然是在城市內部營業,比如國內最早的一批移動咖啡車「公路咖啡」,自16年成立起,至今已在廣州開設3家咖啡店,其品牌主理人除了19年、20年2次20000公里的西北方向旅行,其餘時間均在廣州市內固定的3個點位售賣咖啡。 而隨著21年開始戶外旅行在大眾層面的普及,咖啡車更靈活,走得更遠,開始和文旅行業進行了更深度的融合嘗試。

高階玩家已經開始了咖啡車旅遊模式,解鎖「咖啡師+驢友+攝影師」的多重身份。網友JANESEVEN分享了自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觀景台上售賣咖啡的故事,和隨機來買咖啡的遊客聊天,也為他們提供了別開生面的咖啡體驗,引得遊客紛紛拍照視頻打卡;公眾號「小辛旅居生活」分享了自己在藏區開著移動咖啡車旅行,邊玩邊賺錢的真實體感和經驗分享,在他的視頻中還能看到其他的移動咖啡車停在路邊;在社媒上,也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開著咖啡車去旅行的經驗,邊賣咖啡邊旅行,甚至還同時玩著攝影,同時奔赴多場熱愛,也將咖啡香帶去更廣袤的土地。

網友JANESEVEN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觀景台上開攤

公眾號「小辛旅居生活」分享開著咖啡車旅遊的感受

網友分享自己開著咖啡車旅行的經歷

除了這些高階玩家的「旅居咖啡」,許多文旅項目也開始主動引移動咖啡車入駐,吸引年輕客群,完成自我升級。由於戶外調性和消費人群契合,咖啡車成為了各大音樂節的標配,即將在貴陽舉辦的雪花啤酒音樂節,也標明將有移動咖啡入駐;徐州某文創小鎮引進了移動咖啡車,為年輕旅人提供治癒夜晚;而多地興起的「後尾箱市集」也為移動咖啡車提供了發展的溫床。

移動咖啡車出現在各個音樂節

文創小鎮主動引進移動咖啡車

後尾箱市集為咖啡車提供常駐點

結語

作為新晉網紅, 「咖啡車」即使受到廣大年輕群體歡迎,卻遲遲沒有迎來爆發期,是因仍由多個問題亟待解決。如移動咖啡車客源不穩定造成的盈利模式不穩定的問題,和靠天吃飯的限制。目前行業從業者多是以依賴新媒體運營,預告擺攤坐標,運維粉絲來緩解收入浮動的問題。

擺在咖啡車面前的最重要高山還是監管制度的完善。目前移動咖啡車因移動售賣,沒有固定店鋪,被劃定在城管部門管轄範圍內,作為流動攤販管理,時常被驅趕。許多咖啡車主均表示,十分期待有關部門出台政策,讓咖啡車主明白自己應該申請什麼資質,拿到什麼認證,才能放心大膽地做生意,而不會被城管趕來趕去。

儘快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待,是「擺攤經濟」自我疊代的必經之路,也是激發業餘經濟活力,消化剩餘生產力的重要保障,更是這條賽道孕育出新的黑馬品牌的根基和前提。

待政策完善,切中多種人群痛點和剛需的移動咖啡車,也許真能乘著咖啡經濟萬億市場之翼,開闢屬於自己的新賽道。比如我們可以期待一個類似「滴滴」基於共享經濟邏輯的品牌,共享移動咖啡車,充分激活咖啡師業餘時間;或者能有一個類似7-11這樣24小時不打烊的的街頭流動咖啡品牌,給熬夜的人以慰藉……移動咖啡車,未來可期。

話題互動

您對 移動咖啡車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私密社區

主題閱讀

⊙精緻露營:中產階級出逃城市的妄想,年輕人尋求認同的偽精緻

⊙五一還在擠景點?有錢人都去玩露營了,然而...

⊙露營報告下載!我們整理了20份優質報告,全是知識點

推薦收聽

除了神仙姐姐,《夢華錄》還憑什麼收割觀眾?

罵「迪士尼滾出中國」很容易,然後呢?

今夜,我和幾萬隻修勾在直播間蹦迪

全國小學生都在唱!《孤勇者》憑啥火了?

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為什麼這麼差?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蘇打 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 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74b978f97164cbaa35159148646ca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