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領導退休後就不來單位了?別說人走茶涼,這8個內情更到位

2022-04-19     職場火鍋

原標題:為什麼領導退休後就不來單位了?別說人走茶涼,這8個內情更到位

我們單位原來也有一項傳統:每年的年初或中秋節,邀請退休和退二線的老領導到單位參加茶話會。年初的時候,一般是有單位主要領導向老同志介紹一下去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然後參觀幾個「成果現場」,結束時舉辦一次答謝宴(餐飲標準挺高,甚至上海參),臨走時再給老同志每人一份紀念品。近幾年,再邀請老同志來參加活動,他們基本上都婉拒了。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心理不平衡,感到不公平。

多年前,在職的領導與退休的領導,收入和福利待遇沒有現在這麼大。現在,體系內的薪酬待遇逐年提高,比如,退休領導的養老金不到6000元,在職領導的年薪高達幾十萬,尤其是在一些央企和國企里,老領導的退休金七八千元,在職領導的年薪百八十萬元。各種福利待遇,不可與日同比,很多老同志的意見很大,眼不見心不煩,單位組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了。

【二】迴避尷尬,不如清凈。

老領導退休之後,人走茶涼是常態,原來門庭若市,現在門可羅雀。有的老同志能轉變心態,坦然處之,變得瀟洒自如,單位的事情再也不用過問了,當然也不再摻和單位上的事情了。有的老同志沒有轉變角色,單位邀請他參加活動,他還喜歡或習慣於對單位的人和事指手畫腳、評頭論足,大家都是嘿嘿一笑,並不當回事兒,讓他們感受很失落,以後就不再來參加了,迴避這種尷尬,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三】作風霸道,沒有朋友。

有些領導在位時,獨斷專行,十分霸道,不給單位辦實事,傷害了很多下屬的心。有權有勢的時候,下屬恭恭敬敬,畢竟敬畏權威。退休了,別人還理他們嘛?得罪的下屬和同事太多,沒有朋友,比較落寞。受邀到單位參加活動,不論在職的,還是退休的,都不理他,個別人還藉機對他冷嘲熱諷,他還有臉再來單位嗎?

【四】形式主義,不感興趣。

有些單位組織的活動,搞形式,走過場,沒有實質意義,對老同志也是一種「負擔」。有的單位,氛圍不好,對老領導不重視,用人在前,不用人在後,邀請老領導的「目的性」太強,讓老同志徹底寒心,堅決不去被「利用」。比如,組織一些學習、參觀,老同志都已經去過了,每年都重複搞那些內容,讓老同志來參加,就是為了「搞宣傳」,老同志當然不願意參加了。比如,組織一些比賽、跳舞、大合唱,操心費力,也沒人看,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參加了。

【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

現在的時代與以前完全不同,以前大家都居住在單位的生活區里,單位有老年活動中心。現在的老同志,很多都隨兒女居住,幫助兒女照顧孩子,居住比較分散了,去單位參加活動,很不方便,交通成本也高,乾脆就不去了。

【六】臨時通知,誠意不足。

有些單位組織活動,不提前與老同志商量,安排好了議程再通知老同志來參加。邀請老同志參加,其實也就是走一個形式,純屬於「折騰老同志」,甚至故意演戲給別人看:單位重視老同志,本質上並不尊重老同志。老同志都是以前的領導,心知肚明,既然你們的誠意不足,我也不會給你們面子。

【七】通知不對等,故意擺架子。

有些單位的年輕領導不懂規矩,讓工作人員通知老同志來參加活動,自己不出面,沒有給足老領導的面子。按道理說,邀請老領導,現任領導應該親自邀請,對等通知,對等接待,讓老同志感到受尊重,他們就願意參加活動。現在領導安排普通員工給老領導下通知,老同志心裡不舒服,故意擺架子。婉拒,就是一種「生氣」的表現形式。

【八】心態平和,悟性通透。

有些老領導看懂人生,也看透人性,明白職場的自然規律,由來只見新人笑,何人看到舊人哭。既然退休,就要歸隱山田,不要摻和單位的是是非非。人家邀請你去參加活動,那是給你面子,甚至只是客氣一下,心裡巴不得你別來呢。如果你真去參加了,雙方都比較尷尬,不如借人家的台階下,婉拒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綜上,關係退休老領導、老同志要落在實處,不要搞形式主義的「活動」,而是要關心他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來點實惠」的。比如,退休人員生病了,可以上門慰問,甚至給派個車;中秋節和春節前,上門慰問,帶著福利;注重他們的健康,每年安排一次體檢,等等。只有真心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和實際困難,老同志才會對原單位產生好感。你身邊的老同志都是哪一種?歡迎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39a42bb10a58a2ed17bb8d08a85768.html